問題詳情
7. 學習歷史應對古人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假設你身處光緒18年(1892年)那個時代的臺灣,可能會有哪些的經歷與見聞?
(A)政治重心隨經貿發展逐漸北移
(B)淡水充斥買賣砂糖的洋商買辦
(C)臺灣府商人可搭乘火車到臺北
(D)行郊與地主掌握臺灣經貿命脈
(A)政治重心隨經貿發展逐漸北移
(B)淡水充斥買賣砂糖的洋商買辦
(C)臺灣府商人可搭乘火車到臺北
(D)行郊與地主掌握臺灣經貿命脈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85305
統計:A(247),B(18),C(5),D(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清領時期台灣市鎮的發展
內容推薦
- 清嘉慶年間,臺灣沿海不靖,學者形容為「海盜黃金時期」。其間,一度侵擾臺灣西部,兩度攻入東部噶瑪蘭,失敗後又將部分黨徒留在番境,時至今日,仍留下一些「海盜子孫」的是何人?(A)顏思齊 (B)林道
- 清康熙36 年(1697)間,有位大陸人士來臺採琉,後來他將來臺所見到的風景、習俗、時政、番政、遭遇的困難,以日記形式加以記載,撰寫成《裨海紀遊》一書。請問這位人士為何人?(A)朱景英 (B)
- 臺灣早期的諺語說:「臺灣不認唐山,金門不認同安」。請問:此諺語反映了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哪一種現象?(A)長期分類械鬥,導致親友反目 (B)土著化的結果,形成在地認同(C)限制渡臺措施,刻意隱瞞
- 一份考古報告中指出:此遺址出土了典型的大坌坑繩紋陶及牛罵頭細繩紋紅陶文化,從保存甚佳的獸骨、龜甲以及稻米遺存推測,此遺址的主人主要是以農耕維生,並以漁獵採集為輔。請問:該遺址最可能是在下列哪一處
- 參照台灣的農村四口之家一天的用水量約為100公升, 而以色列則約為40公升的供水情形。推論一個地方具有哪些條件才有可能運用如文中所述的水資源利用方式?甲、人口數量多, 使用水成本低 乙、人口數
- 智利北部的一個漁村, 過去生活用水需由外來的水車供應。當地人利用此地多霧( 霧日達300天) 的特殊氣候環境, 在附近山區以木樁架設50平方公尺大小的網, 網上的細孔可攔沾霧滴, 霧水沿網而下, 由塑
- 智利北部重濕多霧最主要原因是:(A)強烈日照使得海水大量蒸發 (B)副熱帶高壓帶使地面蒸發的水氣不易擴散(C)沙漠夜間地面輻射冷卻成霧 (D)沿岸有涼流經過使下層大氣降溫到達飽和
- 1980年代以後埃及斑蚊分布再度擴大的原因是:(A)DDT殺蟲劑全球禁用 (B)氣候變遷, 雨量增加(C)居民的衛生習慣不佳 (D)都市化區人口密度高
- 中國為解決東北大豆農業的困境, 所推出的農業政策為:(A)對進口大豆提高關稅, 提高價格競爭力(B)大豆田轉作具市場價值的其他經濟作物(C)政府以保證價格收購大豆, 保障農民權益(D)提高大豆
- 歐洲某國在2000 年後, 朝向成為「境外金融中心」發展, 以高息、低稅率吸引國際資金, 大多運用於高倍數的風險性金融投資, 使該國在短短幾年間人均國民所得躍居世界第四位。但2008 年底,
內容推薦
- 16 有關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之處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應依各該規定,併為裁處(B)如皆可處罰鍰時,裁處之額度,不得低於各該規定之罰鍰最低額(C)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除應處罰鍰外,如另有
- 19 下列何者並非法規規定提起訴願前須踐行的前置程序?(A)商標法上之異議(B)專利法上之再審查(C)稅捐稽徵法上之復查(D)國家賠償法上之協議
- 18 下列有關行政罰之敘述,何者錯誤?(A)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裁處新臺幣5千元罰鍰之處罰,其情節輕微,認以不處罰為適當者,得免予處罰(B)如有得免予處罰之情形,主管機關得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者施以糾正或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訴願之提起,應自行政處分達到或公告期滿之次日起30日內為之(B)利害關係人提起訴願者,訴願期間之計算,自知悉該行政處分時起算(C)行政處分達到或公告期滿後,已逾3年者,不
- 22 下列何者非屬受理訴願機關應為不受理決定之情形?(A)訴願當事人不適格(B)行政處分已不存在(C)提起訴願逾法定期間(D)對已決定或已撤回之訴願事件重行提起訴願者
- 23 下列有關國家賠償制度之敘述,何者錯誤?(A)國家賠償之方法,以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B)國家賠償之範圍,包括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C)國家賠償之範圍,亦包括非財產上損害(D)民法上與有過
- 那一個神明不是漢人信仰的神明?(A)三山國王 (B)媽祖 (C)水仙尊王 (D)阿立祖。
- 日治中期以後,台灣社會運動的領袖人物主要是哪些人?(A)擁有傳統科舉功名的地方士紳 (B)從事地方基層行政工作的人員(C)擔任醫師律師工作的專業人士 (D)榮獲紳章獎勵的社會領導菁英
- 日治時期,有位作曲家因反對一味崇尚西洋音樂而致力鄉土音樂創作,留下(望春風)、(雨夜花)等膾炙人口的歌謠。請問:這位作曲家是何人?(A)黃土水 (B)張我軍 (C)江文也 (D)鄧雨賢
- 1920 年代的台灣社會菁英,由於哪些外來因素的刺激而喚醒了民族自決意識,進而對日本殖民統治展開十餘年的社會運動?甲:俄國共產革命 乙:朝鮮三一運動 丙:美國人權運動 丁:中國革命運動 戊:日本
- 有一首詠史詩:「亭長何曾是帝王,入關使解約三章。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請問:下列哪一項正確解讀了該詩的歷史意義?(A)約法三章立竿見影 (B)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C)楚漢相爭弔民伐罪
- 民國13 年,孫中山曾感慨的說:「以往13 年,我們中國徒有民國之名,毫無民國之實,實在是一個假民國。」請問;根據史實,孫中山有此感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帝國主義操控中國內政外交 (B)中華
- 下列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A) 暑假一到,他就「一股腦兒」玩個痛快 (B) 考試連續不斷,真是「禍不單行」 (C) 他為了全家的生活「東奔西走」 (D) 看他步履「躊躇」,就知道他很累。
-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這裡強調的是(A) 知足 (B) 守愚 (C) 慎始 (D) 有恆
- 「志台灣者足取資焉」的「志」字,字義同於下列何者?(A)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B) 故為之文以「志」 (C) 高尚吾「志」,閒吾事君 (D) 舊「志」誤謬,文采不彰。
- 「延年益壽」是由延年、益壽兩個同義詞所組成,下列成語,何者亦屬於這種詞語結構?(A) 追本溯源 (B) 森羅萬象 (C) 去蕪存菁 (D) 巧言令色
- 「杏樹」所開之花為「杏花」,所結之實為「杏仁」,蔚然成林為「杏林」。下列有關於「杏」之詞語,何者所指有誤?(A) 「杏林」指「醫界」 (B) 「杏壇」指「教育界」 (C) 「杏花村」指「酒家」
- 傳統行政倫理將行政人員視為執行政策的工具,此種倫理觀謂之為:(A)政策倫理(B)中立倫理(C)結構倫理(D)施政倫理
- 下列何種公共政策的研究類型最為兼具描述性與規範性,同時亦包含了政策分析與政策倡導?(A)政策過程研究(B)政策內容研究(C)政策評估研究(D)政策制定的資訊分析
- 就「溝通媒介」的特性來說,下列何種溝通方式比較可以避免溝通的障礙?(A)以電郵(E-Mail)的方式溝通(B)以電話的方式溝通(C)以會簽會辦的方式溝通(D)以面對面會談的方式溝通
- 「有效使用資源,以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指的是下列那一項概念?(A)生產力(B)競爭力(C)創造力(D)革新力
- 學者歐斯洞(V. Ostrom)在《美國公共行政的知識危機》一書中,指出美國公共問題日益嚴重,公共行政卻又找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因而導致何種危機的產生?(A)環境危機(B)衝突危機(C)認同危機(D)
- 有關架空電車線對軌道之坡度,在列車容許速度超過每小時一百公里之區間,不得超過千分之幾?(A)四 (B)五 (C)六 (D)七
- 鋼軌之標準長度為十公尺以上,其橫截面須充分適應下列何者因素?①輸送量大小 ②潮濕氣候 ③電車線截面大小(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維高斯基派模式的特色? (A) 重視幼兒主導的遊戲,並不主張中斷幼兒遊戲 (B) 將同儕互動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C) 教師直接延伸較廣、較深的認知和語言活動 (D) 結構清楚的成人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