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閱讀測驗(每題1分,共5分)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生命。  在一個空蕩蕩的議堂裡,半夜三更,這樣談文化,好像只有鬼在聽。我心裡在想,我知道,你以為我會談雄偉的博物館、華麗的音樂廳和偉大的藝術家,不,如果你給我更多的時間,我會繼續說下去,即使是三更半夜寒意徹骨:  胡蘭成描寫他所熟悉的江南鄉下人。儉樸的農家婦女也許坐在門檻上織毛線、揀豆子,穿著家居的粗布褲,但是一見鄰居來訪,即使是極為熟悉的街坊鄰居,她也必先進屋裡去,將裙子換上,再出來和客人說話。穿裙或穿褲代表什麼符號會因時代而變,但是認為「禮」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種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尊重,在農婦身上顯現的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底蘊。何謂底蘊,不過就是,沒有學問、不識字的也自然會知道的禮數,因為祖輩父輩代代相傳,因為家家戶戶耳濡目染,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於焉形成,就是文化。農婦或許不知道仲尼曾經說過「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但是她舉手投足之間,無處不是「禮」。  希臘的山從大海拔起,氣候乾燥,土地貧瘠,簡陋的農舍錯落在荊棘山路中,老農牽著大耳驢子自橄欖樹下走過。他的簡單的家,粉牆漆得雪白,牆角一株薔薇老根盤繞,開出一簇簇緋紅的花朵,映在白牆上。老農不見得知道亞里斯多德如何談論詩學和美學,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牆邊種下一株紅薔薇,顯然認為「美」是重要的,一種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環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過任何美術館,但他起居進退之間,無處不是「美」。  在臺灣南部鄉下,我曾經在一座廟前的荷花池畔坐下。為了不把裙子弄髒,便將報紙墊在下面。一位戴著斗笠的老人家馬上遞過來自己肩上的毛巾,說,「小姐,那個紙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給你坐。」字,代表知識的價值,斗笠老伯堅持自己對知識的敬重。  對於心中某種「價值」和「秩序」的堅持,在亂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來。今天我們看見的巴黎雍容美麗一如以往,是因為,占領巴黎的德國指揮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徹底毀掉巴黎」的命令時,決定抗命不從,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保住一座古城。梁漱溟在日本軍機的炮彈在身邊轟然炸開時,靜坐院落中,繼續讀書,思索東西文化和教育的問題。兩者對後世的影響或許不同,「抵抗」的姿態卻是一致的。  對「價值」和「秩序」有所堅持,對破壞這種「價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文章節選於龍應台發表於《中國時報》專題)
21.下列何者並非作者對於「文化」的詮釋? 
(A)雄偉的博物館、華麗的音樂廳和偉大的藝術家 
(B)有品味、有道德及有永續的生命 
(C)對於心中某種「價值」和「秩序」的堅持 
(D)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形成的價值觀。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36364
統計:A(7),B(1),C(2),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