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五:請閱讀下文,再依據內容回答問題天氣古怪,五月立夏已過,晚上睡覺卻仍然蓋被。梅雨姍姍來遲,滴滴落落的,是心尖上的文化鄉愁。世界名篇李白的五言絕句〈靜夜思〉,詩人怎麼這樣懶惰呢?短短二十個字,「月、頭」便重複了。還有,老是抬頭、低頭做甚麼?可不?床前明月光,看明月在天上豈不抬頭?疑是地上霜,難道不低頭看?第三句明白說「舉頭」,末句直說「低頭」,可以想見詩人無論讀書、靜坐或是喝茶、看景,心中肯定有事,那抬頭低頭的不間斷動作,意味著他的憂思,果然,最後告訴我們:思故鄉。然則,李白鄉關何處?那可是一堆不同地界的人爭著搶!山東人說他是山東人,四川人說他是四川人,新疆人說他是維吾爾族人,他的塑像更是所過之處必留下。那麼,李謫仙思念的是哪一個鄉?這個答案當然只有天上謫仙人知道!但作為虔誠的讀者,卻以為這首詩的寓意很值得玩味。不停的抬頭低頭是什麼?是俯仰天地之間、是活著!人活著,走到哪兒都有或大或小的「鄉愁」,也許是奶奶煎魚的香味,也許是爺爺的一句話,也許是媽媽的笑臉,也許是爸爸的背影;也許是村裡面的亭仔腳,也許是家後頭的那棵大樹,也許是總是要蓋的小被被,也許是始終陪伴以度過童年的夥伴。它們平時就落在我們心版上的某個角落,一個契機鑽出來會猛烈扯動我們的淚腺,卻讓我們得到安慰。我們為什麼閱讀詩歌?為什麼不一定讀中文系卻愛讀詩?為什麼許多人遠渡重洋離鄉背井卻不忘捧著唐詩宋詞?這就是鄉愁,文化的鄉愁!我們骨子裡是詩樂的民族,血液裡流淌著詩歌的韻律節奏,所以讀詩可以讓我們心靈沉澱、聞到故鄉的溫馨,吟誦詩詞歌賦可以讓我們在流淚中揚起微笑。所以我們總是忘不了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再說一說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很多人都同意這是一首大雪皚皚的「寒江獨釣圖」,每一句都有畫面感,整首詩的藝術性很高。我也贊成!但,只說這首詩是「寒江獨釣圖」,不免把這首詩看淺了。何故?柳宗元不僅只是文學家,更是思想家,他的人生態度是積極執著的,雖然好佛,但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經世致用。從思想的角度來讀這首詩,可有意思了:千山鳥飛絕,說的是「天」;萬徑人蹤滅,講的是「地」;孤舟簑笠翁,道的是「人」;獨釣寒江雪,則把「天、地、人」綰結在一塊兒。「天、地、人」謂之「三才」,三才孰為勝?人不一定能夠勝天,大氣無常人們至今束手;也不一定能夠控地,地龍攪動引發災害人們一樣無措。可是,人們可以掌控自己,精進自己,超越自己,隨喜自己,平靜自己。天、地不能!〈江雪〉詩寫於柳宗元貶謫柳州期間,西元八○五至八一五年之際。唐順宗永貞元年(西元八○五),柳宗元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群黨革新運動,倡導「內抑宦官,外制藩鎮」,時運不濟以失敗告終,被貶為永州司馬,過著沒有實權、被監管的日子,官署裡沒有他的住所,不得不在龍興寺的廂房安身。政治上的失意、環境的孤絕,雖然令柳宗元頗受刺激與壓抑,卻沒有把他擊倒。他憑藉著過人的意志力和文學才華,創作深韻鏗鏘的「永州八記」,肆意描寫山水以寄託情意,他的好詩也差不多是那個時候寫的。〈江雪〉雖是小品,卻清新高格,既表徵了詩人的孤高勁挺,也渲染了藝術的峭奇豐魅;〈江雪〉不是「不可言喻的禪說」(有學者這麼說),而絕對是映照自我的詩性智慧!清代王堯衡《古唐詩合解》說:「江寒而魚伏,豈釣之可得?」誠不可得,然此翁意不在魚,而在堅持自己!即使心中鬱結,仍能文以明道,以復興儒學、佐世致用為己任。無怪乎蘇軾讚許柳宗元「儒釋兼通,道學純備」。這樣的人物寫〈江雪〉,豈止是寒江獨釣一老翁?宋代詩人范景文《對床夜話》高度稱許這首詩說:「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釣雪〉(江雪)一詩之外,極少佳者。」如果不綜合藝術性與思想性來看,此一評價恐會招來諸多的白眼。──子舒《唐詩筆記》
47.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每一個人都有文化鄉愁
(B)抬頭低頭是俯仰天地之間
(C)宋人范景文特別欣賞江雪
(D)江雪一詩意味著人定勝天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