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 閱讀本文,判斷下列何組所組合的敘述完全正確?    魯陽文君將攻鄭,子‧(1)墨子聞而止之‧(2),謂陽文君曰:「今使魯四境之內,大都攻其小都,大家攻其小家,殺其人民,取其牛馬狗豕、布帛、米粟、貨財,則何若‧‧(3)?」魯陽文君曰:「魯四境之內,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奪之貨財,則寡人必將厚罰之‧(4)。」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猶君之有四境之內也。今舉兵將以攻鄭,天誅豈不至乎?」魯陽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鄭也?我攻鄭,順於天之志。鄭人三世殺其父(註○1),天加誅焉,使三年不全(註2)。我將助天誅也。」子墨子曰:「鄭人三世殺其父,而天加誅焉,使三年不全,天誅足‧(5)矣。今又舉兵將以攻鄭,曰:『吾攻鄭也,順於天之志』。譬有人於此,其子強梁(註○3)不材,故其父笞之‧(6),其鄰家之父舉木而擊之‧(7),曰:『吾擊之‧(8)也,順於其父之志』,則豈不悖哉?」                                  (墨子 〈魯陽文君將攻鄭〉)  【註1 】父:君。【註2】不全:五穀收成不全。【註3】強梁:凶暴,强横 (甲)墨子以假設、類推、比喻的說理方式說服魯陽文君,文中說話者所言的「順天之志」與「順父之志」之說,皆是墨子所肯定的持論 (乙)墨子與魯陽文君皆言「天誅」,但墨子認為天會誅殺舉兵攻鄭的魯陽文君,而魯陽文君則認為天誅所向是鄭人,由鄭人「三年不全」的狀況可察天的意向 (丙)由文中可知魯陽文君服膺墨子的「天志」思想,攻鄭乃基於「順天之志」,欲以攻的行動責難鄭人三世殺其父的不義 (丁)由本文可知,墨子思想中的「天」之性質,可類同於「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此句之「天」 (戊)依墨子言:「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即語之兼愛、非攻」,知〈魯陽文君將攻鄭〉此篇有兼愛、非攻的思想。 (己)孟子抨擊「墨氏兼愛,是無父也」。墨家的「無父」思想,可取證於本文中的「強梁不材」兒子遭其父笞之,鄰家之父亦舉木擊之,他父與己父不別親疏皆等同。
14
(A)甲己
(B)丙丁
(C)乙戊
(D)戊己。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16667
統計:A(3),B(3),C(10),D(2),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