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2超速行駛是肇事最大原因之一。
(A)O
(B)X
(A)O
(B)X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77778
統計:A(132),B(3),C(0),D(0),E(0)
內容推薦
- 68行經無紅綠燈設備的交岔路口時,只要按喇叭警告,即可加速通過。(A)O(B)X
- Jane and Sue are twins, but they seem to have nothing __________.(A) in common(B) in comparison(C)
- 63進出巷口或公共場所出入口,應特別注意行人安全。(A)O(B)X
- 課程發展在確定教學目標及內容後,下一個步驟是要決定何者? (A)教學的對象 (B)評量測驗的方式 (C)研究的方法 (D)學生的學習經驗。
- 某生計畫2週內減輕一公斤脂肪,那麼她/他每天能量的負平衡約需要多少大卡?(A)(B)(C)(D)270
- 72謹慎駕車,就是對自己安全保障的方式之一。(A)O(B)X
- 186在車禍將發生前,能立即採取合理謹慎行為加以防止,叫做防衛駕駛。(A)O(B)X
- 177違規記點又不登記在駕照上,所以可以不去理會而任意違反交通規則。(A)O(B)X
- 下列有關德行倫理學的敘述,何者正確?(A)以行為結果的苦樂來界定善惡 (B)重視倫理學語言的分析和定義(C)主張善惡的判斷是訴諸直覺的作用 (D)強調道德應該重視人的品格和氣質
- 173繞行圓環迴車太麻煩,為了方便可以逕行迴車,反正不會被記違規點數一點。(A)O(B)X
內容推薦
- 一般民間尊稱朱一貴為何?((A)猴仔王(B)狗頭王(C)鴨母王(D)海賊王)。
- 69紅燈亮時,若無右轉專用指示號誌,車輛禁止右轉。(A)O(B)X
- 77機器腳踏車報廢,無須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申請登記,牌照亦可自已保存。(A)O(B)X
- 73前行車突然緊急煞車,後面來車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時,容易追撞前車 。(A)O(B)X
- 下列何者屬於教育哲學家Peters所稱教育活動或歷程應符合的規準?a.合理性b.合認知性c.合多元性d.合自願性e.合價值性(A)ac(B)bcd(C)bde(D)bcde
- 188在深夜凌晨人車稀少,可以超速行駛。(A)O(B)X
- 183睡眠不足神志不清,只要小心駕駛仍然可以開車。(A)O(B)X
- 189在夜間或雨天路滑時,應減速慢行,可增加行車安全。(A)O(B)X
- 請指出下列那一個對脂肪(Fat)的描述為誤:(A)營養素之ㄧ(B)在體內可氧化產生二氧化碳、水和ATP(C)1g脂肪氧化約可產生6cal熱量(D)脂肪分飽和、未飽和與過飽合三種。
- 著《雄辯術》,(A)Cicero(B)Quintilian(C)Bacon(D)洛克----P.81
- 教育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最大不同之處是:(A)研究過程的差異(B)研究貢獻的差別(C)研究目的之差異(D)研究對象的不同。
- 78機器腳踏車繳銷與註銷牌照,須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辦理。(A)O(B)X
- 主張「旅行可以做為達成教育目的的手段,因為旅行可以培養學生體認生活、克服困難、訓練機智、擴展視野」是下列何種理論?(A)人文唯實論 (B)社會唯實論 (C)感官唯實論 (D)邏輯實證論
- 下列有關熱量的估計何者最離譜?(A)國民便當一個600大卡 (B)可樂350cc,180大卡 (C)慢跑一小時300大卡 (D)國中男生的基礎代謝率每天600大卡
- 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始於:(A)清代《四庫全書》 (B)劉歆〈七略〉 (C)劉勰《文心雕龍》 (D)曹丕〈典論論文〉。
- 79機器腳踏車變更或停駛與復駛,均須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A)O(B)X
- 195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為迅速恢復交通,清除現場,可不必等待肇事處理機關之指示,即可進行。(A)O(B)X
- 下列配對何者有誤?(A)蓋聶-有意義的學習(B)布魯納-發現式學習(C)柯勒-頓悟學習(D)托爾曼-符號學習。
- 在文化衝突下,教師必須凌駕學生,保持優勢與權威(A)反智主義(B)師生衝突文化(C)兩極化的態度(D)正式與非正式的對立
-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中「能力現況」項目,不包含學生哪些能力之描述?(A)家庭經濟狀況(B)行動能力 (C)生活自理(D)認知能力。
- 1舒茲日常生活中的行動,沒有前例可循的(A)例行行動(B)理性行動-----P.87
- 190夜間行車,如來車不變近光燈,可以用遠光燈來報復增加安全。(A)O(B)X
- 196辦理肇事和解,應由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監護人或繼承人為之。(A)O(B)X
- 87駕駛人允許無駕照者駕駛其車輛,應吊扣其駕駛執照三個月。(A)O(B)X
- 患者對病發前的事物不復記憶,但患者間有很大的個別差異,但患者對後來的事物則可以記住(A)心因性失憶症(B)器質性失憶症(C)近事失憶症(D)舊事失憶症---P.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