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閱讀下列關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地質介紹文章,並回答下列第39~40問題: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地勢高聳,大致由西部的脊樑山脈向東傾斜,其間山巒起伏,二千公尺以上的山區面積約佔全境之半,其中有將近六分之一的面積為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所據。這些高山氣勢雄偉,當中躋身「臺灣百岳」者即達二十七座之多。 太魯閣國家公園涵蓋了劇烈造山運動隆起形成的變質岩區,地質堪稱是中央山脈東側地質區域的縮影,主要有大理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變質岩所構成。其中,大理岩是台灣已知出露地表最古老的岩層,形成年代可追溯至二億五千萬年以前。根據已發現屬於古生代的紡錘蟲、珊瑚等化石及中生代的溝鞭藻化石推斷,當時的太魯閣是地處熱帶的淺海環境,由海洋生物、陸地沖刷入海的沉積物和海底火山噴出岩漿及灰燼累積厚達數千公尺的沉積物,後來經由變質作用生成現今太魯閣峽谷常見的大理岩、片岩及片麻岩等岩石。  台灣島因地殼運動不斷隆起,加上立霧溪終年豐沛的溪水,造成快速的河流下切侵蝕速率,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太魯閣峽谷地區每年以超過○.五公分的速度向上抬升,切穿了三角錐山的支稜,造就舉世稱奇的太魯閣峽谷。此外,因大理岩岩性緻密,不易崩解,形塑岀今日陡峭狹窄幾近垂直的峽谷。峽谷中常見美麗的岩石褶皺,是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及多次的變質、變形作用,大理岩與其他岩石形成變化萬千的曼妙紋理,成為今日人們解讀太魯閣峽谷形成史的重要證據之一。文章節錄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39.關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地質地貌的敘述,選出「錯誤」的選項?
(A)太魯閣國家公園內 2000 公尺以上高山面積占全區一半,也說明太魯閣地層環境從未在海平面以下
(B)太魯閣國家公園著名的大理岩岩性致密,有不易崩解的特性,是造成峽谷陡峭狹窄的原因
(C)在二億五千萬年以前,太魯閣國家公園所在環境為溫暖淺海環境
(D)台灣島因地殼運動不斷隆起,因此太魯閣峽谷地區每年以超過○.五公分的速度向上抬升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