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蔣渭水是日治時期出身於臺灣宜蘭的社會運動者,他以醫師的身分,為臺灣社會開立一份「臨床講義診斷書」,所開立的藥方是「教育」,因此他成立哪個機構來教育民眾?
(A)國語講習所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C)臺中中學校
(D)臺灣文化協會
(A)國語講習所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C)臺中中學校
(D)臺灣文化協會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為了應付國共內戰的緊急狀況,國民大會於 1948年制定哪條法律作為規範?(A)《中華民國憲法》 (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C)《懲治盜匪條例》 (D)《中華民國刑法》
- 「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文中左右親近者對張文節說的這段話,真正的用意是 (A)規勸張公應該自奉儉約 (B)建議張公考量世俗
- 〈庖丁解牛〉最後達到游刃有餘的境界,其間所經歷的階段順序應為何? (A)未嘗見全牛所見無非牛官止神行 (B)所見無非牛未嘗見全牛官止神行 (C)所見無非牛官止神行未嘗見全牛 (D)未
- 「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星期三猴子去爬山,星期四猴子看電視,星期五猴子去跳舞,星期六猴子去斗六。星期七猴子擦油漆……。」這是臺灣早期一首有趣的猴子星期俚語。最早將星期制引進臺灣是
- 1930 年代臺灣民眾得以自行選出半數地方議會的議員,是與哪個團體的努力直接相關?(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C)臺灣共產黨 (D)臺灣民眾黨
-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以上這首《臺灣光復紀念歌》,是為了慶祝臺灣脫離哪個政權的統治? (A)荷蘭 (B)明鄭 (C)清朝 (D)日本
- 下列人物稱號配對,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震川先生:方孝孺 (B)涑水先生:司馬光(C)紫陽先生:歸有光 (D)南雷先生:顧炎武。(單元卷L10)
- 有關〈庖丁解牛〉文句之釋義,何者正確? (A)「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描寫庖丁解牛動作優雅俐落,完全掌握了《詩經》的要旨 (B)「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指庖丁鑽研解牛技藝,只
- 日治時期的臺灣人風俗習慣有什麼改變?(A)守法 (B)守時 (C)放足斷髮 (D)以上皆是
- 關於「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請願團向聯合國提出請願書 (B)由余清芳領導連署請願 (C)主要目的是爭取設立「臺灣議會」 (D)訴求最後得到日本國會的同意
內容推薦
- 〈訓儉示康〉這篇家訓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隨著北宋王朝太平已久,加上經濟和社會的蓬勃發展,形成了追求奢靡的風氣。如果想要了解當時的繁榮景象,可以參考下列哪一作品?(A)〈清明上河圖〉 (B)《資治
-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為確保局勢穩定,在臺灣頒布《戒嚴令》,限制人民的自由,其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職業選擇 (B)集會遊行 (C)興趣結社 (D)出版著作
- 政黨政治為民主制度推行的常軌。臺灣史上第一個政黨成立於何時? (A)清領時期 (B)日治時期 (C)國民政府遷臺初期 (D)解嚴之後
- 臺灣文化協會發行了一份報紙,用以宣傳,致力提升臺灣文化,啟迪民智、喚醒民族意識及加強社會觀念的角色。該報是指下列何者?(A)《自由時報》 (B)《聯合報》 (C)《中國時報》(D)《臺灣民報》
- 下列詩文或對聯所吟詠的人物,何者配對錯誤? (A)〈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韓非 (B)天下名山僧占多,還須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世上好話佛說盡,又誰知五千妙論,書
-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使用恰當的選項是: (A)班上同學正為小事爭鬥不休,你卻「濠上觀魚」,不肯出手幫忙 (B)在正式的場合中要注意舉止,應對要合宜,以免「貽笑大方」(C)他不過是個領取「斗升
- 因為創辦《自由中國》雜誌及組織中國民主黨的關係,他被政府判刑,為了不被波及,甚至連他的家人生病都沒人敢幫忙醫治。「他」是指誰?(A)雷震 (B)陳儀 (C)呂秀蓮 (D)施明德
- 1920 年代,臺灣的知識分子,在下列何人的領導下進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A)唐景崧、丘逢甲 (B)羅福星、余清芳 (C)八田與一、磯永吉 (D)林獻堂、蔣渭水
- 日治時期有許多知識分子,組織團體,號召群眾,向統治者提出改革的建議。下列何者是此一時期臺灣社會運動的重要領導人?(A)孫文 (B)林獻堂 (C)蔣中正 (D)丘逢甲
- 「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此二句描寫杜麗娘的感嘆,最貼近下列哪一個選項? (A)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C)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D)光陰
- 〈鴻門宴〉:「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句中「為之虜」即被他俘虜,下列同為「被動式」句法的選項是: (A)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B)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C)
- 1979 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其主要的訴求為何? (A)政府解嚴 (B)開放三通 (C)實施地方自治 (D)建立新政府
- 冠孝在研讀臺灣現代歷史發展時,發現臺灣的民主政治近幾年來進步快速,雖然仍有些地方待改進,但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自由、開放的民主憲政國家。下列是臺灣民主政治進展的歷程,請依發生的先後時間加以排列
- 1920年代後,臺灣士紳舉辦一連串的社會政治運動以及開辦民報,甚至組織團體,為何後來都無疾而終? (A)臺灣人民並不支持 (B)金援不足(C)自始至終從未合法化落實 (D)受殖民政府打壓被迫終
- 〈大德歌.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作者寫蟬、蛩相繼鳴叫,寓有「前愁未了,新愁又起」之意,此作法與何者相近? (A)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水半染泥。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梁西 (B)萬壑
- 下列各句皆有「空」字,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B)則落得吞聲忍氣「空」嗟怨 (C)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D)舳艫千里,旌旗蔽「空」(E)山迴路轉不
- 臺灣政治民主化之後,政黨的活動非常蓬勃,何人當選總統、副總統之後,開啟了首次政黨輪替的新局面? (A)陳水扁、呂秀蓮 (B)李登輝、連戰 (C)連戰、宋楚瑜 (D)許信良、施明德
- 近年來每逢 2 月 28 日這天,政府與民間皆會舉辦追思紀念會,悼念事件中的受難者。事件發生時,負責執行臺灣政務的最高行政單位是下列何者?(A)臺灣省政府 (B)國民政府 (C)行政長官公署(
-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臺灣文化協會」的相關事情,可以參考下列哪本傳記? (A)《郭懷一傳》 (B)《林獻堂傳》 (C)《劉銘傳傳》 (D)《陳儀傳》
-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稱他為:「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王國維所稱頌的元曲大家是: (A)馬致遠 (B)張可久 (C)白樸 (D)關漢卿。(單元卷L3)
- 蔣渭水「沒有」參與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組織或活動? (A) 臺灣民主國 (B) 臺灣民報 (C) 臺灣民眾黨 (D)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中華民國自行憲以來,總統皆由國民大會代表選出,自 1996 年開始,改用何種方式產生總統?(A)有身分地位的民眾才有選舉權 (B)各縣長推派代表競選 (C)全民直選 (D)立法委員投票選舉
- 政府成立專案小組探討真相,明定二月二十八日為什麼紀念日? (A)勞動紀念日 (B)光復紀念日 (C)和平紀念日 (D)民主紀念日
- 有關「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主旨與目標精神,下列何者正確?(A)希望透過合法政治力量為臺灣人民謀利 (B)意欲將日本勢力驅離臺灣 (C)帶頭人士以追求自身利益為主(D)爭取降低稅收
- 日治時期的報刊曾經記載:「易風改俗之趨勢,使得中國布商與其他中國風製品店的生意清淡,將來取而代之的是洋服公司。」文中的「易風改俗」所指為何? (A)引進格林威治時間 (B)要求改信神道教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