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 1979 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其主要的訴求為何?
(A)政府解嚴
(B)開放三通
(C)實施地方自治
(D)建立新政府
(A)政府解嚴
(B)開放三通
(C)實施地方自治
(D)建立新政府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此二句描寫杜麗娘的感嘆,最貼近下列哪一個選項? (A)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C)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D)光陰
- 日治時期有許多知識分子,組織團體,號召群眾,向統治者提出改革的建議。下列何者是此一時期臺灣社會運動的重要領導人?(A)孫文 (B)林獻堂 (C)蔣中正 (D)丘逢甲
- 1920 年代,臺灣的知識分子,在下列何人的領導下進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A)唐景崧、丘逢甲 (B)羅福星、余清芳 (C)八田與一、磯永吉 (D)林獻堂、蔣渭水
- 因為創辦《自由中國》雜誌及組織中國民主黨的關係,他被政府判刑,為了不被波及,甚至連他的家人生病都沒人敢幫忙醫治。「他」是指誰?(A)雷震 (B)陳儀 (C)呂秀蓮 (D)施明德
-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使用恰當的選項是: (A)班上同學正為小事爭鬥不休,你卻「濠上觀魚」,不肯出手幫忙 (B)在正式的場合中要注意舉止,應對要合宜,以免「貽笑大方」(C)他不過是個領取「斗升
- 下列詩文或對聯所吟詠的人物,何者配對錯誤? (A)〈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韓非 (B)天下名山僧占多,還須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世上好話佛說盡,又誰知五千妙論,書
- 臺灣文化協會發行了一份報紙,用以宣傳,致力提升臺灣文化,啟迪民智、喚醒民族意識及加強社會觀念的角色。該報是指下列何者?(A)《自由時報》 (B)《聯合報》 (C)《中國時報》(D)《臺灣民報》
- 政黨政治為民主制度推行的常軌。臺灣史上第一個政黨成立於何時? (A)清領時期 (B)日治時期 (C)國民政府遷臺初期 (D)解嚴之後
-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為確保局勢穩定,在臺灣頒布《戒嚴令》,限制人民的自由,其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職業選擇 (B)集會遊行 (C)興趣結社 (D)出版著作
- 〈訓儉示康〉這篇家訓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隨著北宋王朝太平已久,加上經濟和社會的蓬勃發展,形成了追求奢靡的風氣。如果想要了解當時的繁榮景象,可以參考下列哪一作品?(A)〈清明上河圖〉 (B)《資治
內容推薦
- 1920年代後,臺灣士紳舉辦一連串的社會政治運動以及開辦民報,甚至組織團體,為何後來都無疾而終? (A)臺灣人民並不支持 (B)金援不足(C)自始至終從未合法化落實 (D)受殖民政府打壓被迫終
- 〈大德歌.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作者寫蟬、蛩相繼鳴叫,寓有「前愁未了,新愁又起」之意,此作法與何者相近? (A)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水半染泥。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梁西 (B)萬壑
- 下列各句皆有「空」字,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B)則落得吞聲忍氣「空」嗟怨 (C)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D)舳艫千里,旌旗蔽「空」(E)山迴路轉不
- 臺灣政治民主化之後,政黨的活動非常蓬勃,何人當選總統、副總統之後,開啟了首次政黨輪替的新局面? (A)陳水扁、呂秀蓮 (B)李登輝、連戰 (C)連戰、宋楚瑜 (D)許信良、施明德
- 近年來每逢 2 月 28 日這天,政府與民間皆會舉辦追思紀念會,悼念事件中的受難者。事件發生時,負責執行臺灣政務的最高行政單位是下列何者?(A)臺灣省政府 (B)國民政府 (C)行政長官公署(
-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臺灣文化協會」的相關事情,可以參考下列哪本傳記? (A)《郭懷一傳》 (B)《林獻堂傳》 (C)《劉銘傳傳》 (D)《陳儀傳》
-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稱他為:「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王國維所稱頌的元曲大家是: (A)馬致遠 (B)張可久 (C)白樸 (D)關漢卿。(單元卷L3)
- 蔣渭水「沒有」參與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組織或活動? (A) 臺灣民主國 (B) 臺灣民報 (C) 臺灣民眾黨 (D)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中華民國自行憲以來,總統皆由國民大會代表選出,自 1996 年開始,改用何種方式產生總統?(A)有身分地位的民眾才有選舉權 (B)各縣長推派代表競選 (C)全民直選 (D)立法委員投票選舉
- 政府成立專案小組探討真相,明定二月二十八日為什麼紀念日? (A)勞動紀念日 (B)光復紀念日 (C)和平紀念日 (D)民主紀念日
- 有關「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主旨與目標精神,下列何者正確?(A)希望透過合法政治力量為臺灣人民謀利 (B)意欲將日本勢力驅離臺灣 (C)帶頭人士以追求自身利益為主(D)爭取降低稅收
- 日治時期的報刊曾經記載:「易風改俗之趨勢,使得中國布商與其他中國風製品店的生意清淡,將來取而代之的是洋服公司。」文中的「易風改俗」所指為何? (A)引進格林威治時間 (B)要求改信神道教 (C)
- 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解嚴」是重要關鍵,其最主要的內容為何? (A)金融自由化 (B)廢除黨禁、報禁 (C)修改憲法 (D)開放大陸探親
-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由中國撤退來臺的原因為何? (A)臺灣戰略地位重要,故以之為首都 (B)臺灣在日治時期已高度發展,故以之為首都 (C)中華民國政府於國共內戰中失利,被迫遷臺 (D)中
- 政黨政治是臺灣相當自豪的民主成就。在臺灣歷史上,下列哪個政黨首度動員民眾,向總督府爭取自身權益? (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民眾黨 (C)臺灣共產黨 (D)臺灣農民組合
- 在臺灣民主化過程中,下列何者是蔣經國總統主政時期的重大措施? (A)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B)宣布解嚴 (C)縣市首長改為直接民選 (D)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
- 二二八事件是歷史的傷痛,對臺灣日後的發展與族群融合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們應該對此事件有什麼省思? (A)我們都是臺灣人,應該不分省籍與族群 (B)具有意義的節日,因為我們又多了一天國定假日 (C
- (甲)陳水扁(乙)蔣經國(丙)蔣中正(丁)李登輝(戊)馬英九。上述歷任中華民國總統,按其任期時間先後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乙丙戊丁甲 (B)丁甲丙戊乙 (C)丙乙丁甲戊 (D)戊甲丁乙丙
- 戒嚴時期,許多海內外人士為爭取民主,透過雜誌傳布理念;或在定期舉辦的地方選舉中,發表政見、彼此助選串連;也有人號召群眾走上街頭遊行。上述這些運動被統稱為何?(A)在野黨運動(B)無黨籍運動 (
- 【題組】「二二八事件」對臺灣日後哪個方面造成負面的影響? (A)政治發展 (B)宗教信仰 (C)經濟發展 (D)公民意識
-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教育的普及,黨外人士積極推動民主運動,民主進步黨就是在此一背景下成立的政黨。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是在哪個時期?(A)解嚴前 (B)解嚴後 (C)停止動員戡亂後 (D)政黨輪替後
- 【題組】承上題,已知該保單預定利率為 4%,前一年度末保單價值準備金為47,800 元,當年度保單紅利分配年利率為 5%,則可分得當年度利差損益為(A) 502 元(B) 478 元(C) 4
- 黃河可說是孕育中華文化的搖籃,但近年來,黃河下游卻常發生春季斷流的現象。試問: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何?(A)雨季遲早不定 (B)黃河沿線建水庫,攔蓄大量河水(C)年雨量變率大 (D)游牧民族
- 在綠島,有一座人權紀念碑,上面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如呂秀蓮、施明德等。上述人物因哪個事件而留名於此? (A)二二八事件 (B)雷震事件 (C)中美斷交事件 (D)美麗島事件
- ( )下列何項敘述有利於侵蝕作用的進行?(A)當河流進入下游時 (B)當冰川流入溫暖的地區時 (C)當河川坡度變平緩時(D)當地形不斷向上抬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