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臺灣總督一方面以武力鎮壓各地的武裝抗日行動,一方面尊重臺灣人民的風俗習慣與社會組織,以拉攏臺灣人民,消除反抗。」以上敘述屬於哪一階段的日本治臺政策?
(A)明治維新時期
(B)無方針主義時期
(C)皇民化運動時期
(D)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A)明治維新時期
(B)無方針主義時期
(C)皇民化運動時期
(D)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屏東「蕭氏家廟」超過百年歷史,第一代祖先蕭唯天祖籍廣東惠州府,嘉慶年間從原鄉遷來屏東崇蘭地區,務農兼作糖業買賣,後成為屈指可數的富翁。「蕭氏家廟」始建於光緒年間,後成為祭祀祖先及凝聚後代子孫的精
- 有一段文字提到日治時期某一種人的行為:「除施行高壓、打罵慓悍,他們大多負責盡職,是塑造威嚴的另一大原因。他們人數不多,兩三個,但天天梭巡,對地方上大小事與人,都瞭若指掌。在鄉村,其地位還在地方名
- 台北大龍峒「保安宮」香火鼎盛,許多信眾都會來此向「醫神」保生大帝求藥籤。請問:保生大帝原是哪一類移民的原鄉信仰?(A)漳州人 (B)泉州人 (C)潮州人 (D)客家人。
- 牡丹社事件是台灣原住民與日本的第一場戰役。關於此戰役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起因於琉球漁民在台灣遭到殺害(B)日本以「懲辦凶手」之名,出兵台灣(C)清廷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D)最
- 去年錦興國小畢業旅行參觀台南的知名景點-安平樹屋,這裡原是英商德記洋行的倉庫。關於此洋行的歷史導覽,下列何者有「誤」?(A)此洋行出現在清領後期(B)洋行進口鴉片和紡織品(C)洋行倉庫堆滿了即將
- 從以下資料判斷,日本政府所制訂的法律為下列何者?第一條:臺灣總督在其管轄區域內,得制訂具有法律的效力之命令。……第五條:現行法律或將來應頒布之法律,如其全部或一部分有施行於臺灣之必要者,以敕令定
- 少年道士哲弘在整理歷史筆記的時候廟裡突然來了一位要收驚的客人,倉促之下導致他把筆記寫的亂七八糟。下表為哲弘所做有關「資治通鑑」的筆記,請問:唯一完全正確的選項為何? (A)(B)(C)(D)
- 電影《賽德克.巴萊》取材自臺灣史上的重要事件,內容介紹寫著:「只有臉上有刺紋的人才能結婚、擁有後代,死後也才能通過彩虹橋去見祖靈。賽德克男子必須『出草』獵回人頭、女人必須讓部落長老認同她的織布技
- 「交友就像投資,如果你找了個朋友,而朋友最後沒有給你回報,只能証明你投資失敗。你要找那些真正關懷你的人做朋友,記住,在朋友落難時一定要施以援手。因為, ,也就是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根
- 一本記錄抗日人物的書上寫著:「他利用民間信仰的乩童與符咒來號召起事,並販售宣稱具有避彈功效的符咒,來募集資金。」請問:上文中的「他」可能是下列何人?(A)羅福星 (B)劉永福 (C)余清芳 (D
內容推薦
- 日本的治臺政策為配合其殖民統治所需,多數時期是由軍事將領擔任臺灣總督,其中只有一個時期是由「文官」擔任,亦可見其專制統治的本質。上述文官擔任總督是在下列哪一時期? (A)南進政策時期 (B)無
- (甲)內地延長主義(乙)無方針主義(丙)皇民化運動。上述日本治臺政策依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 日治初期,臺灣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說:「治理臺灣的方式絕對不是把成功的日本經驗套在臺灣人民身上。……我們必須先了解臺灣人的習性,依據其習性定出一套管理辦法才有效。」請問:根據上述的理論,後藤新
- 日本治臺政策常因當時不同的環境、情勢而有所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民族自決運動風起雲湧的影響,總督乃改採什麼政策?(A)地方自治政策 (B)漸進的統治策略 (C)內地延長主義政策 (D)皇
- 臺灣史上某一時期的報紙有一則報導:「從三叉河(三義)到葫蘆墩(豐原)是臺灣縱貫鐵路工程最艱難的一段,今已完成試行通車,使得南北縱貫鐵路全線通車。」根據上文,這應是哪一時期的報紙? (A)鄭氏時
- 佳佳在《臺灣建築史》中看到某張照片的介紹:「日治初期,為了整頓金融、統一發行貨幣所成立的機構。」請問:此機構的名稱為何? (A)總督府 (B)臺灣銀行 (C)臺灣博物館 (D)臺灣大學。
- 日治初期,為了利用臺灣的資源,積極展開各項經濟基礎建設。當時日本政府在臺灣推行何種政策以利其本國的發展?(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B)工業日本,農業南洋(C)工業日本,工業台灣(D)農業臺灣,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積極推動臺灣農業發展,促使稻米在 1921~年之內增產快速。請問:造成上述時期稻米產量劇增的原因為何? (A)日月潭水利設施完成 (B)改良蓬萊米成功 (C)
- 他是臺灣總督府的技師,他以水利工程專家身分長期獻身臺灣水利工程之調查、設計及建造工作,他倡議以「半水成填充式」的工程法建造烏山頭水庫的大壩,並提倡「三年輪作制」以改良嘉南平原,都順利成功,贏得
- 日本統治臺灣,到 年代起,轉變為「農業南洋,工業臺灣」的發展策略。造成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六三法的擴大實施 (B)臺灣農業升級的衝擊 (C)南洋的勞工工資低廉 (D)配合
- 年,何項建設的完工使得工業動力大幅增加? (A)日月潭發電所 (B)翡翠水庫 (C)石門水庫 (D)嘉南大圳。年 月,臺灣第一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在上任時發表施政方針:
- 【題組】承第22題,此政策是受國際上哪一主張的影響?(A)民族自決(B)大東亞共榮圈(C)帝國主義 (D)殖民政策
- 這是日治時期,【題組】哪一統治政策的開始?(A)皇民化運動 (B)無方針主義 (C)南進政策 (D)內地延長主義
- 【題組】承第22題,此政策實施後實際上的情形為何? (A)臺灣開始被納入日本殖民統治的體系中 (B)臺灣人開始被視同為日本人,享有權利與義務 (C)臺灣人得以設立臺灣議會,獲得參政權 (D)臺
- 【題組】上文中,阿梅的哥哥們參加的戰爭為何?(A)牡丹社事件 (B)甲午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積極展開各項經濟改革和建設工作,除了想獲取臺灣的各項資源,也可吸引日本企業家來臺投資。請問:【題組】下列哪些項目是清領時期臺灣沒有從事的建設?(甲)清查土地所有權,使田賦稅
- 【題組】從上文中阿梅的兩位哥哥被徵召參戰,是由於當時的政府採取的哪一政策?(A)無方針主義(B)內地延長主義 (C)皇民化運動 (D)保甲制度。
- 阿梅出生於新竹州,自幼就被別人抱養當童養媳,收養她的家庭家境很好,因此她可以到臺中女子公學校讀書,但最疼她的大哥卻因為戰爭死在南洋;二哥則在對中國的戰爭中成為跛子,從此鬱鬱寡歡;三哥則是被送到日本留學
- 【題組】(甲)基隆港(乙)臺中港(丙)安平港(丁)高雄港。以上哪些港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經整建後,成為具現代化設備的大港? (A)甲乙 (B)甲丁 (C)丙丁 (D) 乙丙。
- 【題組】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實施的?(A) 年 (B) 年 (C) 年 (D) 年。
- 【題組】(甲)土地調查(乙)統一貨幣與度量衡(丙)人口調查(丁)實施海禁政策。以上哪些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積極展開的經濟改革與建設?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
- 有一段文字提到:「年至 年間,臺灣從單一發展糖業,到發展農工複合產業兼植水稻(~ 年),所以所謂工業設施,其實只有糖業加工。」請問:【題組】依文中所提,
- 【題組】承上,下列何者是當時日本在臺灣實施的改革? (A)改良耕作技術,培育優良品種 (B)建造日月潭等大型水利工程 (C)發展茶葉、樟腦等地方性特殊產業 (D)扶植臺灣企業在中南部設立新式糖
- 【題組】下列何者為文中所謂「糖業工業設施」的先驅? (A)郵便局 (B)橋仔頭糖廠 (C)日月潭發電所 (D)臺北帝國大學。
- 【題組】日後政策改變,轉為推動工業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六三法」的擴大實施 (B)臺灣農業升級的衝擊(C)南洋的勞工工資低廉 (D)配合南進政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