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 臺灣史上某一時期的報紙有一則報導:「從三叉河(三義)到葫蘆墩(豐原)是臺灣縱貫鐵路工程最艱難的一段,今已完成試行通車,使得南北縱貫鐵路全線通車。」根據上文,這應是哪一時期的報紙?
(A)鄭氏時期
(B)清領時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在臺灣時期。
(A)鄭氏時期
(B)清領時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在臺灣時期。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日治初期,臺灣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說:「治理臺灣的方式絕對不是把成功的日本經驗套在臺灣人民身上。……我們必須先了解臺灣人的習性,依據其習性定出一套管理辦法才有效。」請問:根據上述的理論,後藤新
- (甲)內地延長主義(乙)無方針主義(丙)皇民化運動。上述日本治臺政策依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 日本的治臺政策為配合其殖民統治所需,多數時期是由軍事將領擔任臺灣總督,其中只有一個時期是由「文官」擔任,亦可見其專制統治的本質。上述文官擔任總督是在下列哪一時期? (A)南進政策時期 (B)無
- 電視劇《閱讀時光 2》〈先生媽〉,有一段劇情是:「為響應政府政策,新發積極申請『國語家庭』資格,搬進日式住宅、改日本名……。然而,全盤日式化的生活方式讓先生媽非常不習慣,當全家換上和服拍照紀念
- 「臺灣總督一方面以武力鎮壓各地的武裝抗日行動,一方面尊重臺灣人民的風俗習慣與社會組織,以拉攏臺灣人民,消除反抗。」以上敘述屬於哪一階段的日本治臺政策? (A)明治維新時期 (B)無方針主義時期
- 日治時期,總督府可以瓦解反抗勢力,且能確實掌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礎,與下列何者有關? (A)臺灣民主國 (B)軍隊與壯丁團 (C)警察與軍隊 (D)警察與保甲制度。
- 屏東「蕭氏家廟」超過百年歷史,第一代祖先蕭唯天祖籍廣東惠州府,嘉慶年間從原鄉遷來屏東崇蘭地區,務農兼作糖業買賣,後成為屈指可數的富翁。「蕭氏家廟」始建於光緒年間,後成為祭祀祖先及凝聚後代子孫的精
- 有一段文字提到日治時期某一種人的行為:「除施行高壓、打罵慓悍,他們大多負責盡職,是塑造威嚴的另一大原因。他們人數不多,兩三個,但天天梭巡,對地方上大小事與人,都瞭若指掌。在鄉村,其地位還在地方名
- 台北大龍峒「保安宮」香火鼎盛,許多信眾都會來此向「醫神」保生大帝求藥籤。請問:保生大帝原是哪一類移民的原鄉信仰?(A)漳州人 (B)泉州人 (C)潮州人 (D)客家人。
- 牡丹社事件是台灣原住民與日本的第一場戰役。關於此戰役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起因於琉球漁民在台灣遭到殺害(B)日本以「懲辦凶手」之名,出兵台灣(C)清廷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D)最
內容推薦
- 日治初期,為了利用臺灣的資源,積極展開各項經濟基礎建設。當時日本政府在臺灣推行何種政策以利其本國的發展?(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B)工業日本,農業南洋(C)工業日本,工業台灣(D)農業臺灣,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積極推動臺灣農業發展,促使稻米在 1921~年之內增產快速。請問:造成上述時期稻米產量劇增的原因為何? (A)日月潭水利設施完成 (B)改良蓬萊米成功 (C)
- 他是臺灣總督府的技師,他以水利工程專家身分長期獻身臺灣水利工程之調查、設計及建造工作,他倡議以「半水成填充式」的工程法建造烏山頭水庫的大壩,並提倡「三年輪作制」以改良嘉南平原,都順利成功,贏得
- 日本統治臺灣,到 年代起,轉變為「農業南洋,工業臺灣」的發展策略。造成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六三法的擴大實施 (B)臺灣農業升級的衝擊 (C)南洋的勞工工資低廉 (D)配合
- 年,何項建設的完工使得工業動力大幅增加? (A)日月潭發電所 (B)翡翠水庫 (C)石門水庫 (D)嘉南大圳。年 月,臺灣第一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在上任時發表施政方針:
- 【題組】承第22題,此政策是受國際上哪一主張的影響?(A)民族自決(B)大東亞共榮圈(C)帝國主義 (D)殖民政策
- 這是日治時期,【題組】哪一統治政策的開始?(A)皇民化運動 (B)無方針主義 (C)南進政策 (D)內地延長主義
- 【題組】承第22題,此政策實施後實際上的情形為何? (A)臺灣開始被納入日本殖民統治的體系中 (B)臺灣人開始被視同為日本人,享有權利與義務 (C)臺灣人得以設立臺灣議會,獲得參政權 (D)臺
- 【題組】上文中,阿梅的哥哥們參加的戰爭為何?(A)牡丹社事件 (B)甲午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積極展開各項經濟改革和建設工作,除了想獲取臺灣的各項資源,也可吸引日本企業家來臺投資。請問:【題組】下列哪些項目是清領時期臺灣沒有從事的建設?(甲)清查土地所有權,使田賦稅
- 【題組】從上文中阿梅的兩位哥哥被徵召參戰,是由於當時的政府採取的哪一政策?(A)無方針主義(B)內地延長主義 (C)皇民化運動 (D)保甲制度。
- 阿梅出生於新竹州,自幼就被別人抱養當童養媳,收養她的家庭家境很好,因此她可以到臺中女子公學校讀書,但最疼她的大哥卻因為戰爭死在南洋;二哥則在對中國的戰爭中成為跛子,從此鬱鬱寡歡;三哥則是被送到日本留學
- 【題組】(甲)基隆港(乙)臺中港(丙)安平港(丁)高雄港。以上哪些港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經整建後,成為具現代化設備的大港? (A)甲乙 (B)甲丁 (C)丙丁 (D) 乙丙。
- 【題組】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實施的?(A) 年 (B) 年 (C) 年 (D) 年。
- 【題組】(甲)土地調查(乙)統一貨幣與度量衡(丙)人口調查(丁)實施海禁政策。以上哪些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積極展開的經濟改革與建設?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
- 有一段文字提到:「年至 年間,臺灣從單一發展糖業,到發展農工複合產業兼植水稻(~ 年),所以所謂工業設施,其實只有糖業加工。」請問:【題組】依文中所提,
- 【題組】承上,下列何者是當時日本在臺灣實施的改革? (A)改良耕作技術,培育優良品種 (B)建造日月潭等大型水利工程 (C)發展茶葉、樟腦等地方性特殊產業 (D)扶植臺灣企業在中南部設立新式糖
- 【題組】下列何者為文中所謂「糖業工業設施」的先驅? (A)郵便局 (B)橋仔頭糖廠 (C)日月潭發電所 (D)臺北帝國大學。
- 【題組】日後政策改變,轉為推動工業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六三法」的擴大實施 (B)臺灣農業升級的衝擊(C)南洋的勞工工資低廉 (D)配合南進政策的需要
- 【題組】此地區可以獨立成功,與下列何種主張有關? (A)獨立宣言 (B)開羅宣言 (C)門羅宣言 (D)人權宣言。
- 下列「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字形相同?(A) 售「ㄑㄧㄥˋ」/「ㄑㄧㄥˋ」竹難書 (B)能歌「 ㄕㄢˋ 」舞/四季遞「ㄕㄢˋ 」 (C)「ㄌㄨˊ」葦/「ㄌㄨˊ」火純青 (D)土地沃「ㄩˊ」
- *成恩正在看兩則相關史料,請根據資料內容,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德皇威廉二世上臺後,希望大力向外擴張,於是解除俾斯麥的職權,並對外高喊「大日耳曼主義」與「大海軍主義」,對後來的歐洲局勢造成不小的影響。
- 【題組】資料二提到西元1917年為戰爭關鍵的一年,主要原因之一,是下列哪個國家在這一年因為國內爆發革命而退出戰場?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美國。
- 日本在近代化的過程中,先後在哪些戰役中擊敗中國和俄國,因而得以躋身列強之林? (A)鴉片戰爭、日俄戰爭 (B)鴉片戰爭、南北戰爭 (C)甲午戰爭、南北戰爭 (D)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 (甲)德國被迫割讓土地、裁減軍備 (乙)巨額的賠款與負擔對德國所造成的屈辱,成為日後大戰再度爆發的遠因 (丙)奧匈帝國於參戰期間投入協約國陣營 (丁)英國也是此次戰爭的受惠者,得以控制巴爾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