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1860年以前臺灣的歷史重心一直都在南部,1887年新設省巡撫衙門設於臺北,是重心北移的指標。下列相關解釋何者正確?
(A)移民來臺開墾的方向是由南向北,1860年代以後北部才開發
(B)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港口都在北部,南部因而沒落
(C)1860年以前臺灣以米、糖生產為主,多在南部平原;其後茶和樟腦成為更高利潤的國貿商品,多在北部山區
(D)1870年代以後,日本、法國相繼侵擾臺灣,南部頗受破壞,北部相對興起。
(A)移民來臺開墾的方向是由南向北,1860年代以後北部才開發
(B)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港口都在北部,南部因而沒落
(C)1860年以前臺灣以米、糖生產為主,多在南部平原;其後茶和樟腦成為更高利潤的國貿商品,多在北部山區
(D)1870年代以後,日本、法國相繼侵擾臺灣,南部頗受破壞,北部相對興起。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⑵公務員因案受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休職二年,休職期間不得到非公家機關謀職。(6 分)
- 2使用 G41D01 指令精銑削外形時,若端銑刀直徑 8mm 且 D 值 05,得尺寸 15mm 。同一加工條件下,若外形尺寸 為 mm,則 D 值可設定為(A)02(B
- 同治年間,為了中國藩屬琉球人在臺遭原住民殺害一事,為何日本有理由可以出兵臺灣? (A)琉球人是大和民族 (B)中國不承認琉球 (C)日本受琉球請託,出兵臺灣 (D)清朝官員對日宣稱「生番」是化外
- 乙未割臺,臺人激烈抗爭,日軍一路激戰,最後才全臺底定,請問日本控制下列各地的順序,何者為是?臺北;臺南;澳底;基隆;新竹;嘉義。(A) (B) (C)
- 一、政府希望能拓展國內農產品外銷歐日,因而推出作物生產履歷,也希望能多使用非化學藥劑,請詳細說明性費洛蒙的特性及在本島使用情形?(25 分)
- 據說他拔了二萬一千顆牙,拯救中法戰爭之傷兵,創立醫院,開啟臺灣醫學護理並重的風氣,請問以上所述是下列哪一位? (A)馬偕 (B)馬雅各 (C)高俊明 (D)丁大衛。
- 四、面對向你積極示好、努力追求的個案,身為諮商者要如何因應,才不致違反諮商工作者所應遵行之倫理法則?(25 分)
- 三、何謂邊緣性人格?以那些標準作為診斷確認的依據?若要諮商具此特質的個體,最積極的策略為何?試說明之。(25 分)
- 二、一件活生生的「網路霸凌」導致被霸凌者自殺身亡的社會事件,讓人警覺到此種「網路霸凌」的行為,似乎也正流竄於青少年之間。試問面對那些因受到「網路霸凌」而陷於痛苦中的個案,你會採用何種學派的諮商理論來輔
- 右圖為細胞中某成分之示意圖,有關此一構造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包含C、H、O、P四種元素 (B)甲為親水性頭部,乙為親油性尾部 (C)常溫下呈固態的稱為脂肪 (D)構成細胞膜狀構造的主要成份
內容推薦
- 日治時期,1922年之後,台人子弟中,成績優異者,若要繼續升學,大都會選擇下列哪兩所學校就讀?ˉ(A) 職業補習學校、臺北帝國大學ˉ(B) 醫學專門校、師範學校ˉ(C)日語講習所、嘉義農林學校ˉ
- 混凝土搗實,以內部振動機插入混凝土間距離不宜超過:(A)20 公分(B)50 公分(C)75 公分(D)100 公分。
- 29 日治時期,某一機構設立時,籌組者曾說:「臺灣人現在有病了……我診斷臺灣人所患的病,是知識的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識的營養品,萬萬不能癒的……就是專門講究並施行原因療法的機關。」試問:此籌組者是以
- 今日蘇花公路、八通關古道與南迴公路的開闢,是何人奠定下來的歷史痕跡? (A)鄭成功 (B)沈葆楨 (C)丁日昌 (D)劉銘傳。
- 何者不是放樣儀器:(A)水準儀(B)經緯儀(C)求積儀(D)皮尺。
- 某電視臺報導:「劉德祿,……新竹錦山泰雅族,日本名武山勝雄,他回憶在1942年的情況:『那時候我十七歲而已,我們兩個同學,命令來了,衣服通通不要,換日本兵衣服,只有十七歲,去哪裡都不曉得。』」請
- 一、解釋名詞與簡答:(每小題 5 分,共 25 分)⑴ Collective Security
- 日治時代,臺灣人民抗日活動的基本態勢是(A)武裝抗爭始終不斷 (B)先是武裝抗日,後轉為政治、文化抗爭 (C)假借宗教力量,進行抗日 (D)從政治、文化的抗爭,轉為武裝抗日。
- 日治時期,臺灣海峽兩岸雖然政治分離,但文化思想的交流仍然密切。1923年《臺灣民報》創刊,其〈創刊詞〉說:「我們處在今日的臺灣社會,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實在非趕緊創設民眾的言論機關,以助社會教
- 3根據文中所述,伯樂用來比喻:(A)燕王 (B)齊王 (C)蘇代 (D)淳于髠
- 引發二林蔗農事件的原因是? (A)二林的農民想擁有新式糖廠的控制權,不被同意 (B)二林的農民因為甘蔗比米還便宜,價錢不佳,抗議米糖相剋現象 (C)二林的農民要求參與甘蔗的採收、定價、過磅被拒(
- 二、考績委員會評定 A 公務人員之年終考績為乙等,機關長官覆核時逕行變更為甲等,是否妥適?又在同考績年度內,該員曾受「申誡」懲戒處分,機關長官最後仍決定給予甲等,是否合法?請分述之。(25 分)
- 日治時期,許多臺籍人士透過政治或社會運動來為臺民發聲,以下對於此類活動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A)林獻堂等人曾經提出以「六三法」為依據,要求讓臺民設立議會 (B)謝雪紅等人在上海成立「臺灣共產
- 4根據文中所述,下列選項那一個不正確?(A)駿馬果然因為伯樂之顧視而身價大漲 (B)伯樂助賣駿馬是出於熱心,未取酬勞(C)蘇代運用名利雙重誘惑來遊說淳于髠 (D)蘇代晉見齊王後,齊王十分欣賞蘇
- 已知=1210,則b的可能為__ 。
-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提出所謂的「內地延長主義」的目的在 (A)確定臺灣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使臺灣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地位平等 (B)從文化和思想上使臺灣徹底日本化,消弭臺灣人的民族意識 (C)樹立其殖
- 三、公務人員任用法所定任用基本原則及其主要內容為何?又試舉其他二個公務員法律規定,說明機關長官任用公務人員時亦應加以遵守,請分述之。(25 分)
- 劉銘傳為了籌措臺灣的財源,曾經在臺進行土地的清丈,但此舉曾以引起部分業主反彈,最後官府以何種折衷辦法與之妥協?(A)三七五減租 (B)二五減租 (C)減四留六法 (D)減六留四法。
- 要認識近十年來臺灣西南部海岸的變遷最好的方法是: (A)進行問卷調查 (B)閱讀大量文獻資料 (C)對比不同比例尺的地圖 (D)對照不同時期的衛星航照地圖 (E)閱讀大比例尺地圖。
- 有關臺灣文學的論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主張白話文及主張臺語創作兩派 (B)張我軍主張使用白話文創作(C)黃石輝主張使用臺語創作 (D)日治時期結束,兩派爭論也隨之告終。
- 四、請附理由回答下列敘述是否符合法令規定:⑴公務人員之配偶為公職候選人時,該公務人員得以眷屬身分站台助講。(5 分)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曾積極展開哪些經濟改革和建設工作?(甲)人口普查;(乙)改革土地制度;(丙)交通建設;(丁)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制度;(戊)耕者有其田。 (A)甲乙丁戊 (B)甲乙丙丁 (
- 臺灣皇民奉公會張貼了一張海報鼓勵人民參加志願兵徵召,請問這會是何時以後的事呢?(A)1931年九一八事變 (B)1937年七七事變 (C)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D)1941年珍珠港事變。
- 有一位外國人應聘到中國某地擔任教師,他寫信回家,說明當地甫設省,且剛成立的電報學堂要徵求一位專家,也告訴家人,當地郵局成立不久,從此可以很方便通信,並且表示在當地生活並不寂寞,除了一些外國商人外
- 31 日治後期(1930年),哪一類的臺灣社會菁英逐漸取代只接受臺灣殖民地教育的菁英,成為社會領導階層的主體?(A)留學出身的知識分子 (B)擁有財富的臺灣大商人 (C)參加作戰有功的臺籍軍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