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根據文中所述,伯樂用來比喻:
(A)燕王
(B)齊王
(C)蘇代
(D)淳于髠
(A)燕王
(B)齊王
(C)蘇代
(D)淳于髠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81159
統計:A(5),B(34),C(16),D(141),E(0)
內容推薦
- 日治時代,臺灣人民抗日活動的基本態勢是(A)武裝抗爭始終不斷 (B)先是武裝抗日,後轉為政治、文化抗爭 (C)假借宗教力量,進行抗日 (D)從政治、文化的抗爭,轉為武裝抗日。
- 一、解釋名詞與簡答:(每小題 5 分,共 25 分)⑴ Collective Security
- 某電視臺報導:「劉德祿,……新竹錦山泰雅族,日本名武山勝雄,他回憶在1942年的情況:『那時候我十七歲而已,我們兩個同學,命令來了,衣服通通不要,換日本兵衣服,只有十七歲,去哪裡都不曉得。』」請
- 何者不是放樣儀器:(A)水準儀(B)經緯儀(C)求積儀(D)皮尺。
- 今日蘇花公路、八通關古道與南迴公路的開闢,是何人奠定下來的歷史痕跡? (A)鄭成功 (B)沈葆楨 (C)丁日昌 (D)劉銘傳。
- 29 日治時期,某一機構設立時,籌組者曾說:「臺灣人現在有病了……我診斷臺灣人所患的病,是知識的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識的營養品,萬萬不能癒的……就是專門講究並施行原因療法的機關。」試問:此籌組者是以
- 混凝土搗實,以內部振動機插入混凝土間距離不宜超過:(A)20 公分(B)50 公分(C)75 公分(D)100 公分。
- 日治時期,1922年之後,台人子弟中,成績優異者,若要繼續升學,大都會選擇下列哪兩所學校就讀?ˉ(A) 職業補習學校、臺北帝國大學ˉ(B) 醫學專門校、師範學校ˉ(C)日語講習所、嘉義農林學校ˉ
- 一般土地測量在建築物營造之距離量度以下列何種方法較適合:(A)步測(B)視距桿(C)一般捲尺(D)電子測距。
- 1860年以前臺灣的歷史重心一直都在南部,1887年新設省巡撫衙門設於臺北,是重心北移的指標。下列相關解釋何者正確? (A)移民來臺開墾的方向是由南向北,1860年代以後北部才開發 (B)186
內容推薦
- 二、考績委員會評定 A 公務人員之年終考績為乙等,機關長官覆核時逕行變更為甲等,是否妥適?又在同考績年度內,該員曾受「申誡」懲戒處分,機關長官最後仍決定給予甲等,是否合法?請分述之。(25 分)
- 日治時期,許多臺籍人士透過政治或社會運動來為臺民發聲,以下對於此類活動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A)林獻堂等人曾經提出以「六三法」為依據,要求讓臺民設立議會 (B)謝雪紅等人在上海成立「臺灣共產
- 4根據文中所述,下列選項那一個不正確?(A)駿馬果然因為伯樂之顧視而身價大漲 (B)伯樂助賣駿馬是出於熱心,未取酬勞(C)蘇代運用名利雙重誘惑來遊說淳于髠 (D)蘇代晉見齊王後,齊王十分欣賞蘇
- 已知=1210,則b的可能為__ 。
-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提出所謂的「內地延長主義」的目的在 (A)確定臺灣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使臺灣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地位平等 (B)從文化和思想上使臺灣徹底日本化,消弭臺灣人的民族意識 (C)樹立其殖
- 三、公務人員任用法所定任用基本原則及其主要內容為何?又試舉其他二個公務員法律規定,說明機關長官任用公務人員時亦應加以遵守,請分述之。(25 分)
- 劉銘傳為了籌措臺灣的財源,曾經在臺進行土地的清丈,但此舉曾以引起部分業主反彈,最後官府以何種折衷辦法與之妥協?(A)三七五減租 (B)二五減租 (C)減四留六法 (D)減六留四法。
- 要認識近十年來臺灣西南部海岸的變遷最好的方法是: (A)進行問卷調查 (B)閱讀大量文獻資料 (C)對比不同比例尺的地圖 (D)對照不同時期的衛星航照地圖 (E)閱讀大比例尺地圖。
- 有關臺灣文學的論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主張白話文及主張臺語創作兩派 (B)張我軍主張使用白話文創作(C)黃石輝主張使用臺語創作 (D)日治時期結束,兩派爭論也隨之告終。
- 四、請附理由回答下列敘述是否符合法令規定:⑴公務人員之配偶為公職候選人時,該公務人員得以眷屬身分站台助講。(5 分)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曾積極展開哪些經濟改革和建設工作?(甲)人口普查;(乙)改革土地制度;(丙)交通建設;(丁)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制度;(戊)耕者有其田。 (A)甲乙丁戊 (B)甲乙丙丁 (
- 臺灣皇民奉公會張貼了一張海報鼓勵人民參加志願兵徵召,請問這會是何時以後的事呢?(A)1931年九一八事變 (B)1937年七七事變 (C)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D)1941年珍珠港事變。
- 有一位外國人應聘到中國某地擔任教師,他寫信回家,說明當地甫設省,且剛成立的電報學堂要徵求一位專家,也告訴家人,當地郵局成立不久,從此可以很方便通信,並且表示在當地生活並不寂寞,除了一些外國商人外
- 31 日治後期(1930年),哪一類的臺灣社會菁英逐漸取代只接受臺灣殖民地教育的菁英,成為社會領導階層的主體?(A)留學出身的知識分子 (B)擁有財富的臺灣大商人 (C)參加作戰有功的臺籍軍人 (D)
- 日治時期所謂的「米糖相剋」問題所指為何?(A)種稻的農民與種甘蔗的農民經常發生械鬥衝突 (B)總督府為了順利取得製糖的原料,強迫大多數的農民放棄種植稻米,導致島內糧食生產不足 (C)製糖的工廠
- 周捷輪欲調查學校附近的土地利用情形,則下列何種比例尺的地圖最適宜? (A) 1:10,000,000 (B) 1:500,000 (C) 1:100,000 (D) 1:50,000 (E) 1
- 2文中「莫為臣先後者」,意思是:(A)沒有可以為我代為引薦的人 (B)沒有真正了解我的才能的人(C)沒有聰明才智能超越我的人 (D)在我之前沒有遊說齊王的人
- 下列關於台灣總督的敘述,何者正確?臺灣總督與總務長官、警務局長等官員引咎辭職,是由於哪個事件? (A)第一任總督-乃木希典 (B)首任文官總督:小林躋造 (C)奠定殖民統治-後藤新平 (D)霧社
- ⑶公務員某甲於民國 99 年 7 月 1 日被機關長官「記過」一次,機關長官於同年 8月 1 日將其降調擔任副主管職務,符合法令規定。(6 分)
- 今日大稻埕慈聖宮廟後的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原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供人戒食鴉片的「更生院」。這是由當時臺灣人民自組的第一個政黨,向國際聯盟抗議日人專賣鴉片賺取重利,日人因而設立更生院,提供台人勒戒
- 老師在上課時指出:「1935年時臺灣地區電力總產能是1931年的3倍,產量也增加一倍」,並要同學討論其原因。請問,下列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最為合理? (A)當時日本總督府因為要發展鐵路電氣化,所以需
- 尹雪艷總也不老。十幾年前那一班在上海 百樂門舞廳替他捧場的五陵年少,有些頭上開了頂,有些兩鬢添了霜;有些來臺灣降成了鐵廠、水泥廠、人造纖維廠的閒顧問,但也有少數卻升成了銀行的董事長、機關裡的大主管。不
- 6下列選項,那一個最契合本文內容?(A)靈肉之爭 (B)生死之謎 (C)今昔之比 (D)是非之辨
- 一、某船使用磁羅經航行,航向 160°,已知當地磁差 18° W 磁羅經自差 3° E,求羅經差及真航向。(10 分)
- 7根據本文敘述,尹雪艷在過去應是從事何種行業?(A)演員 (B)明星 (C)政客 (D)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