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唐代前期實施府兵制,後改行募兵制。請問下列有關唐代府兵制與募兵制的描述何者為非?
(A)府兵制為兵農合一的制度。府兵平時從事農耕,戰時出征
(B)府兵的任務為宿衛、戍邊、征伐與繳納租稅
(C)唐玄宗時,改以募兵擔任宿衛之職
(D)募兵制的將士缺乏實戰經驗,實力不及府兵制的將士
(A)府兵制為兵農合一的制度。府兵平時從事農耕,戰時出征
(B)府兵的任務為宿衛、戍邊、征伐與繳納租稅
(C)唐玄宗時,改以募兵擔任宿衛之職
(D)募兵制的將士缺乏實戰經驗,實力不及府兵制的將士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09091
統計:A(2),B(7),C(3),D(9),E(0)
內容推薦
- 從唐宋以後,政論家都盛稱唐朝,認為是中央宰相制度最好的時代,其主要的原因是 (A)宰相掌行政,樞密院掌軍事,而司法歸御史臺,形成三權分立的相輔相成政治 (B)中書的決策權受到門下的審駁權牽制,產
- 下列哪些是婆羅門教神明?(甲)奧塞利斯 (乙)婆羅門 (丙)毗濕奴 (丁)佛陀 (戊)濕婆 (A)甲乙丙丁戊 (B)乙丙丁戊 (C)乙丙戊 (D)丙丁戊。
- 南朝某位道士有「山中宰相」之稱,時梁武帝雖篤信佛教,但仍對他崇敬有加。而這位山中宰相,不僅排定了道教的神仙系譜,更主張三教合流,對於南方道教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此人應為? (A)寇謙之 (B)陸
- 唐會要記載「貞觀十二年正月十五日。……先是,山東士人,好自矜誇,以婚姻相尚。太宗惡之,以為甚傷教義。……普索天下譜諜,約諸史傳,考其真偽,以為氏族志……太宗謂曰:我與山東崔、盧家,豈有舊嫌也?為
- 甲生主張治國應清靜無為,減輕百姓的負擔,以培養國力。乙生重視倫理道德,並認為這有助於建立政治秩序。丙生力勸帝王採取嚴刑峻法,樹立帝王權威,使百姓不敢反抗政府。這三人的想法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學術思
- 某一集團相當重視氣節,他們對於朝中的不平之事常常加以批評,甚至聯合朝中高官,計畫對付宦官集團,結果事蹟敗露,導致許多人終身無法任官。請問此一集團應為? (A)東漢的太學生 (B)秦代的地方官員
- 學者在西班牙發現歷時悠久卻仍然堅固耐用的引水道。請問這是上古時代哪一民族統治過西班牙所留下的遺跡? (A)羅馬人 (B)亞述人 (C)埃及人 (D)腓尼基人。
- 道教係起源於民間,起初其宗教內容繁雜,組織鬆散。但隨著東晉南北朝以來,若干名士的整理歸納,使道教漸成一具理論的宗教團體,並更為盛行。請問以下何人對道教發展,並無此類貢獻? (A)張魯 (B)陶弘
- 有關信託業收受信託財產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以船舶為信託財產時,應為信託登記(B)以股票或其他表彰權利之文件為信託財產者,應於其上載明為信託財產(C)以公司債為信託財產者,應通知發行公司 (
- 曹操在晚年總結自己一生的事業時說過:「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這句話代表其對歷史發展的貢獻是 (A)總結東漢亂局統一北方 (B)總結東漢亂局統一南北 (C)總結魏晉亂局統
內容推薦
- 「因苛政擾民,激起民變,肇事者揭竿起義,自稱『中興王』,建號『永和』,發表反清復明的文告,恢復明朝髮式服飾,大封其黨眾,全臺震動。」請問:其上文所述的事件為何? (A) 朱一貴事件 (B) 林爽文
- 依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會員辦理預收款信託業務應行注意事項規定,廠商如有發行商品服務憑證時,其信託契約存續期間至少多久?(A)六個月以上 (B)一年以上 (C)一年半以上 (D)二年以上
- 在北方,經過多年戰亂,以前的繁華區已是人煙稀少,土地自然成為國有,朝廷為了有效利用土地,增加收入,計口授田,甚且奴綼、耕牛也可授田。上述現象的時間是 (A)北魏 (B)東晉 (C)陳朝 (D)唐
- 「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于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上文最可能出自那一位思想家? (A)嵇康 (B)老子 (C)曹操 (
-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一直是傳統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地位,主要的原因為何? (A)其仁政理念為歷代君主奉行 (B)其思想最能使社會進步 (C)其歷代宗師都能掌握政治實權 (D)
- 二十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在古城牆遺址之下七公尺深處發現了震驚世界的烏爾王陵,請問這是哪一民族所建? (A)亞述人(B)巴比倫人 (C)蘇美人 (D)迦爾底亞人。
- 文藝復興的推動者是 (A)各國君主 (B)教宗 (C)商人 (D)教師
- 三、日本與美國於 2015 年 4 月宣布新版的美日防衛合作方針(U.S.-Japan DefenseGuidelines),請分析該方針之主要內涵,並評估其對亞太安全之意義。(25 分)
- 一位當代學者形容歷史上的一座城市:「(這座城市)是這些及其他一些管理機構的所在地,是一座約一百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寬闊的大道縱橫交錯,並時常擠滿了波斯人、印度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各種中亞人,他
- 西漢前期中央政府所推行的「推恩眾建」政策之主要內容為何? (A)為優待諸侯子孫而設,凡諸侯之眾子皆可承襲爵位,朝廷並予更多的封地 (B)為削弱侯國,允許諸侯眾子承襲爵位,分得土地,使諸侯國土縮小
- 有關下列國家的敘述,請選出正確者: (A)波斯帝國是歷史上第一個版圖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B)巴比倫帝國編纂兩河流域最早的法典──漢摩拉比法典 (C)亞述帝國建造了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空中花園
- 雖然印度在1950年的憲法中便明令廢除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長期以來卻能在印度維續下去,並能有助於控制社會秩序。此與下列哪一因素關係密切? (A)地理環境 (B)宗教信仰 (C)政治體制 (D)經濟
- 四、請分析當前中國大陸對中東之外交政策,並評估其對我國在中東拓展外交的影響。(25 分)
-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本土佛教宗派紛紛問世,但也出現帝王因經濟因素而迫害僧尼、毀壞佛寺的現象。不僅如此,知識界亦有以儒家道統為立場的排佛聲浪,但這些並未阻礙佛教在中國的傳布。請問此時期為何? (
- 漢武帝即位後,透過察舉制度從民間拔擢人才為其獻策,後來皇帝與其身邊的近臣就稱之為「內朝」。請問漢武帝建立內朝的原因為何? (A)強化皇權力量,因相權與君權容易衝突,故以內朝分散外朝丞相權力 (B
- 世界上第一個版圖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是 (A)亞述 (B)波斯 (C)西臺 (D)巴比倫 帝國。
- 被考古學家稱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的是 (A)貝寧 (B)馬利 (C)庫施 (D)迦納。
- 「如遇各國間發生糾紛,則當為之裁判解決;如遇有侵略人國者,即須調遣各國軍隊以抗拒之;其受侵之國,亦得請(中國皇帝)予以援救或撫恤,各國兵亦得受徵至中國平亂。」以下那一位皇帝有此權力? (A)唐玄
- 史家錢穆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不達政情,又無賢輔,徒以文字議論政治。」請問上述評論該如何解譯? (A)王莽出身書香世家,以文治國卻無力討伐匈奴 (B)王莽托古改制,推行的各
- 金字塔:(埃及);一神教:(甲);冶鐵:(西臺)。請問甲是指古代西亞的哪一民族? (A)希伯來人 (B)腓尼基人 (C)波斯人 (D)蘇美人。
- 以下敘述中,哪一觀念是伊斯蘭教的重要教義? (A)一神信仰 (B)末世審判 (C)阿拉伯人是阿拉的唯一選民 (D)輪迴的觀念。
- 董仲舒在賢良對策中,特別提到孔子作春秋的意義,他說:「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
- 這場運動是臺灣對於日本之統治,從武力反抗轉變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第一個標誌,也是臺灣在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運動的訴求是:基於日本立憲政治的精神,應設置臺灣議會,將臺灣總督府的立法權
- 政治動亂或生活困頓時,人們便傾向於用宗教來解決現世的困難。以「輪迴」觀念來解釋人生苦難,以使人認命、順命,願意接受此生的觀念,最初源自下列哪一種宗教? (A)佛教 (B)婆羅門教 (C)伊斯蘭教
- 關於臺灣的開發與經營,下列解釋名詞何者正確? (A) 八堡圳:西班牙人據臺時期開發的水利工程 (B) 土牛線:清代為避免來臺的閩、粵移民為爭土地發生械鬥,而以「土牛線」區分界線 (C) 金廣福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