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一)請閱讀以下文章,回答 47-48 題

西元19301027日發生霧社事件之後,面對這起激烈且突發的抗爭,臺灣總督府一面緊急動員大量軍警入山鎮壓,一面嚴密控制媒體的報導。例如:代表官方立場、擁有最多讀者的臺灣日日新報,使用「兇蕃」等字眼形容起事的原住民,凸顯霧社事件是「文明正義的日本人」對抗「不受教化的野蠻族群」。

由臺灣人創辦的臺灣新民報,因為採取了支持原住民的立場,在報導內批評總督府強迫原住民負擔沉重的勞動工作等,造成審查後許多文字被刪除,可見總督府對新聞控制的嚴格。

日本媒體方面,大量的記者在事件發生後爭相湧入臺灣,以戲劇性的文學筆調報導「蕃人」被日方討伐及壯烈戰死的過程,讓讀到新聞的日本民眾感受到「蕃人」的恐怖,同時也對原住民產生同情,重新關注海外的殖民地臺灣。

數週後,當鎮壓即將告一段落,日本媒體開始轉向「追究責任」,並提出對臺灣總督府現行原住民政策的批評,演變成不同立場的黨派在報紙上互相指責。

西元19311月,臺灣民眾黨發電報給日本國會政要及在野黨,強調霧社事件的起因是對原住民長期的不當壓榨,以及派駐原住民地區的警察殘暴、貪婪所造成,並非如總督府所言,只是一場突發的意外事件。種種國內外的壓力,讓臺灣總督與相關的官員因此下臺。

霧社事件這個震撼彈,終於迫使統治者不得不重新檢討原住民政策。新任總督改變過去的高壓手段,強調應對原住民「一視同仁」,但他的作法是大規模將原住民往山下遷徙至新規畫的部落,施行嚴密的監視,並且加強教化、推廣農耕,造成原住民生活和文化更劇烈的改變。


47. 閱讀上文後,選出以下正確的敘述?
(A)臺灣新民報批評原住民是「不受教化的野蠻族群」
(B)臺灣日日新報批評總督府強迫原住民負擔沉重的勞動
(C)事件後,因國會及媒體的追究,使臺灣總督與相關的官員因此下臺
(D)事後總督府將原住民遷移至新規畫的部落,加強教化,對於原住民是最好的作法.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