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 請閱讀以下文章,回答 49-50 題

嘉南大圳係自大正9(西元1920)9月起工(起工:開工),至本年3月竣工的,工程經過十年的歲月,工費一切開去(開去:花費)五千六百萬圓,自稱灌溉區域十五萬甲,每年給水不及其三分之一,況且給水定在南部雨期……,故可謂農家年年白納水租,而三年還輪不得有用之水,在現今世界上總難見得這樣有出無入的灌溉事業了。試看其計畫案中有空想大圳若完成的時候,每甲稻作可增收七十一圓,蔗作可增收一百五十五圓,雜作可增收七十六圓,如此機上架空的按算(按算:估算),到了竣工的今日,雖輪到給水之年,也沒有可增收(增收:增加收入)的,至於沒有給水之年,只要白納水租而已,哪裡有可增收的道理呢。真是世界最大的無用長物呀!甚至按算大圳完成後,在該區域內地價每甲平均可增加六百四十餘圓,但由今日的成績看來,現在地價就是比大正6年也有減無加,可見那種杜撰的按算,若不是騙術,就是夢想了。

節錄自193011,《臺灣新民報》第337


49. 嘉南大圳的興建是日治時期的重要建設,由上文的描述,我們如何解讀當時農民對大圳的看法?
(A)支持,興建完成後,稻作、蔗作的收入均增加
(B)質疑,在降水集中的時期開放給水,白納水租
(C)支持,興建完成後,灌溉區域內的平均地價上漲
(D)質疑,大圳始終未能完工,影響農民收入。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