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女權運動在此時已達成目標嗎?為什麼?(2%)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21053
統計:A(5),B(19),C(59),D(1),E(0)
內容推薦
- 英國一家雜誌評論說:「多年以來,我們都被一個精心的陰謀所操縱,目的是建立一涵蓋全歐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將有一個傀儡議會、一支聯盟軍隊、一種貨幣。聯盟總統取代我們的立憲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
- 共產主義向來奉行世界政策,強調普世參與性,國名略去「俄羅斯」字樣便是明證。下列有關共產第一國際至第四國際的敘述,何者最為適當?(A)二月革命後,第一國際與共產宣言共同問世(B)第二國際主張激烈鬥
- 歷史學家常在對歷史的分期中,寄寓了其對歷史的理解和詮釋。某一史家將「漫長的現代」區分為1789〜1848〜1875〜1914~1991四個階段,分別依各階段的特色命
- 毛澤東思想久為中共的最高指導概念,「黨的領導」是所有共產黨員都應服從的規範。下列有關毛澤東思想的敘述及理解,何者有誤?(A)強調農村包圍城市,與蘇聯式看重工人鬥爭相反(B)擅長動員農民打游擊戰,
- 維也納學會對在報上提出警告:「近來出現一種新的臆測式療法,宣稱某些疾病乃是其童年經驗、社會壓力,甚至是感覺刺激所造成。我們在此呼籲眾人,所有的疾病皆可藉由藥物或手術控制,不需理會此等怪力亂神之輩
- 某一會議宣稱「征服與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真正的世界和平應可期待……我們可以過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的制度,正義可以實現」,但卻被視為列強權益的妥協案。對於此會議的敘述何者最為適當?(A)該會議確立
- 1920年代以來,印度聖雄甘地領導反抗運動,終使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到了1960年代,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領導「民權運動」,也促使美國解除種族隔離政策。這兩個領袖的抗爭策略有何共同之
- 「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也被稱為「冷戰中的一場熱戰」。下列有關越戰的敘述,何者正確?(A)共兩階段,第一次對美國,第二次對法國(B)戰後南越佔領西貢,成
- 有位史家回憶,曾經有整整一年的時間,美國報紙聲嘶力竭,高叫美國應在古巴採取「行動」,隨即將政府推入與西班牙的戰爭。大學生們大聲叫嚷開打,群眾則嗜血若渴,迫不及待。這位史家所敘述應是哪個時期?(A)
- ※附表為四個國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糧食作物生產的統計表。請問:【題組】甲乙兩國如要改善農業的經營,所應致力的發展方向應是:(A)小農場制 (B)精緻農業 (C)提高每人產量 (D)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內容推薦
- 《人民日報》社論刊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要徹底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創造和形成嶄新的無產階級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
- 1975 年,大陸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24 小時播放歌曲:「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他為人民謀幸福…」,請問以當時的時空背景,○○○應該是何人?(A)鄧小平 (B)劉少奇 (C)毛澤
- 日治時期,由於何事件的發生,竟使得當時的臺灣總督石塚英藏與總務長、警務局長等官員引咎辭職? (A)霧社事件 (B)治警事件 (C)西來庵事件 (D)林少貓事件。
- 【題組】由金剛與超人所討論的內容可知,台灣便利超商的區位選擇亦具有地理意義,GIS 的資料記錄可分為空間及屬性資料,請問右表關於台灣 7-11 便利超商的相關數據,哪些可視為空間資料? (A)
- 1899 年,中國面臨列強瓜分之際,幸有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方才使中國免於被瓜分的命運。請問美國提出此一政策的用意為何?【題組】15(A)美國乃民主大國,尊
- 晚清時期,積極推動臺灣建設,完成臺灣府城至安平及旗後之間電線的大員是何人?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唐景崧。
- 在近現代臺灣統治開發過程中,曾經有一位官員標榜他的統治策略是「尊重生物學之原則」強調「意使『比目魚』之目驟變為『鯛』之目而不可得,雖法律萬能,而極欲新殖民領土上之異民族舍己從人,是嗚呼可?」這位
- 【題組】承上題,梁啟超流亡海外後,在日本發行哪份報紙與革命黨打對台?(A)民報 (B)新民叢報 (C)猛回頭 (D)少年中國
- 【題組】承上題,最終此一政策得以成功的關鍵,是因為某國的支持,請問此處所指是何國?且其支持的原因是基於何種立場?(A)日本,因為日本同樣是列強中較弱的國家,因此與美國聯手,以增加利益(B)英國
- 將一未知頻率的音叉靠近一鉛直豎立的長管管口,管內裝有水。當音叉振動時,調整管內的水面,使自管口處緩緩下降,直至聽到共振的聲音為止,量出此時水面至管的距離為 4 cm。之後,再降低水面至距管
- 清朝平定臺灣後,清廷本欲大開海禁,任商漁渡海採捕,惟靖海侯施琅上<論開海禁疏>,此後清朝各帝斟酌實情,分別做不同的調整。請問清朝開放渡臺入山之舊禁,以廣招徠開墾一事,應發生於什麼時期? (A)
- 有一本書在論述臺灣某個時期的統治措施,它的章節標題有:改革官制與登用人才、革除鴉片、鋪設縱貫鐵路與計畫築基隆港。請問:在這本書籍中應該也可以看到下列哪個章節? (A)自強運動與臺灣的現代化 (B
- 民國成立,梁啟超從日本回國,並與哪位政治領袖聯手,組成「進步黨」與國民黨對抗?(A)孫中山 (B)汪精衛 (C)胡漢民 (D)袁世凱
- 「我本來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因洋人欺負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動氣。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沒叫他們十分儘意的胡鬧。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都留著餘地。我若由他們儘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攻不下來的
- 一協和客機在離地 5600 m 高的空中,以 25 馬赫的超音速在水平面上沿一直線飛行,若飛機恰好從地面上一位觀察者的頭頂正上方飛越,則飛機從頭頂飛過後約多少時間,該觀察者會聽到音爆的聲響?
- 清領時期住在臺灣府的林君,第一次赴福州參加鄉試,第二次則是赴臺北參加鄉試。請問林君為何有此不同的際遇? (A)他第一次考的是鄉試,第二次考的是會試 (B)他第一次考時臺灣尚未建省,第二次考時臺
- 資料一:「他被日本人視為是臺灣南部最剽悍、最令官憲頭痛的義軍。」資料二:「清朝義和團事變發生,臺灣也受到民族思想的鼓舞,人心浮動,抗日運動活躍,清朝的人視他為義民,但是日本人卻視他為土匪。」請問
- 民國成立後,梁啟超轉而擁護民主共和,不惜「以今日之我對付昨日之我」,之後並與老師康有為在政治立場上走向決裂。請問以下那件事情最有可能是師徒決裂的關鍵大事?(A)袁世凱稱帝 (B)日本侵略山東 (
- 清末以來,西方教會在中國成立了不少有名的大學,例如北京的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上海的聖約翰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等,裡面不但設立了文、理、法、醫、神等學院,並提供獎學金讓中國學生可以就讀。請問教會
- 某輛救護車的警報器發出頻率為 1600 Hz 的聲音。當此車以 20 m∕s 的速率正對著站立在路旁的某人接近時,此人所聽到聲音的頻率為何?(設聲速為 340 m∕s)(A)1300(B)14
- .在登玉山的路線上有一路段被稱為「八通關古道」,這個古道是在何人治臺時為了撫番而開通的山路? (A)鄭成功 (B)沈葆楨 (C)丁日昌 (D)劉銘傳。
- 有史學家對於日治時期在臺灣的某項措施提出研究報告說:「就日人之統治而言,經過……的實施,強化了對人口的控制,並將原住民逐步納入現代國家的控制管理機制當中。在此過程中,阿美族傳統社會亦面臨衝擊,…
- 結束政治生涯後,梁啟超轉入學術圈,不但擔任清華大學國學院導師,而且也教出不少傑出子弟。他曾在一位後來以新詩見長的學生婚禮上說道:「…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
- 植物的葉通常包括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請問托葉的功能為何? (A)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 (B)增加輸導作用 (C)能作無性生殖 (D)能保護葉芽
- 設某燭焰之像位於一凹面鏡中心前 30 cm 處,若燭焰高 10 cm,其像高 0 cm,問鏡之焦距為(A)20 cm(B)15 cm(C)10 cm(D)40 cm(E)3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