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113 又〉云:「札來,責以語涉兩歧,非平日直諒之素。不知古今來兩歧語原可並行而不悖。世說郭林宗、許文生二人入巿,文生見物必買,子許見物不買,或問林宗:『孰是?』林宗曰:『子許少欲,文生多情。』或問殺羊于元珪大師:『救者是乎?不救者是乎?』大師曰:『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脫。』李林甫問大覺禪師曰:『肉當食耶?不當食耶?』師曰:『食是相公的祿,不食是相公的福。』此皆兩歧語也。賢人佛子,尚且然也,而況鄙人乎?」文中:
(A) 元珪禪師認為慈悲勝於解脫
(B) 大覺禪師指點李林甫放棄食祿
(C) 語涉兩歧是常見的語言現象
(D) 袁枚認為直諒比兩歧更重要
(E) 少欲反而是多情之人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91837
統計:A(2),B(3),C(29),D(2),E(5)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