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史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這應是指哪一時期?
(A)商周時期
(B)秦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隋唐時期
(A)商周時期
(B)秦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隋唐時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
統計:A(2),B(12),C(0),D(0),E(0)
內容推薦
- 1915年袁世凱帝制之說大起時,何人曾公開撰文反對,並與其學生密商反袁大計,決心策動雲南將軍唐繼堯起兵討袁? (A)孫中山 (B)梁啟超 (C)宋教仁 (D)黎元洪。
- 曾任江西督軍的李烈鈞曾發電報指責張學良:「父仇未報,更釀內亂,何以為子?以怨報德,威劫主帥,何以為將?」請問:「父仇未報」是指何事? (A)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家鄉淪陷,父親因而去世 (B)九一八
- 某史料記載:「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機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請問:此資料可以反映何種時代背景? (A)明代紡織業與原料生產分離 (B)明代良民不從事工商業 (C)宋初
- 某朝代建國之初,有人建議記取前朝未能善用大亂後「勞民易為治」的有利條件,反而過度役使民力,終於導致民眾叛亂而亡國。本朝制度承襲前朝,若不能記取歷史教訓,更新制度,可能會步上前朝亡國的後塵。「某朝
- 民國二十五至二十六年間,許多學運口號喊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此口號的背景是在抗議何事? (A)西安事變 (B)中原大戰 (C)國民軍北伐 (D)國民黨圍剿中共。
- 「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語。」請問:以上文字出自何人之手? (A)胡適 (B)陳獨秀 (C)吳虞 (D)梁啟超。
- 近現代中國史上,哪一件史事的發生造成汪精衛在武漢成立政府,蔣中正在南京另有一個政府? (A)七七事變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清黨。
- 宋代交易主要用銅錢,來發行紙幣。到了明代,白銀流通甚廣,數量也大。明代何以會出現大量白銀? (A)明代重視銀礦的開採,產量自然較前代為多 (B)明代煉銀技術較前代為進步,產量因而增加 (C)明代
- 他是美國五星上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羅斯福總統,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職務,指揮美軍在東西兩個戰場上與德國、義大利及日本軍隊作戰。戰後他已經計畫退休,但是他又應總統請託出使中國,調停國共間的衝
- 《半世紀的奮鬥:吳火獅先生口述傳記》:「民34年,光復時臺幣與法幣之比是1:30,上海和臺灣物價雖然經過強力的平抑,但還是無法控制幣值的不斷下貶,最後在民三十八年三月十五以舊臺幣四萬比新臺幣一元之
內容推薦
- 在「以黨治國」的原則下,中國人民須服從並擁護中國國民黨,始能享受中華民國的權利,因此引發知識界、輿論界的批評。請問:這是哪一時期內政的特色? (A)軍政時期 (B)訓政時期 (C)憲政時期 (D
- 國民黨在民國十六年執行清黨,將共產黨員清除出去。這些共黨人員是在哪一政策下,以個人黨員身分加入的? (A)聯日制俄 (B)聯俄容共 (C)以夷制夷 (D)安內攘外。
- 這個時代的法律並未規定「士庶之別」,但退職的官員回到家鄉之後,多受到民眾尊敬,有移風易俗的功能。這最可能是指哪一個時代? (A)秦 (B)漢 (C)唐 (D)明
- 清朝咸豐四年(1854)成立的某一單位,早期除了收關稅外,並引進西方的新觀念與新制度,同時參與中國許多自強運動,擔負國家要稅課入的重任,為我國步向現代著力甚多。請問:這是哪一個單位? (A)總理
- 「九一八」事變起,我國採取何種措施? (A)調東北軍抵抗 (B)請俄出面干涉 (C)訴諸國際聯盟,促日撤兵 (D)請英美主持正義,出面調停。
-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為促進憲法實施,於民國三十五年一月,邀集中共、青年黨、民主同盟等各黨派人士,在何地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A)北京 (B)南京 (C)重慶 (D)成都。
- 右圖是外國歷史上某段時期的農村景觀,試問圖中的草地及林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A)土地所有權的標誌 (B)獲得木材及放牧地 (C)防風定沙用地 (D)水土保持用地。
- 一位政治人物接受報社訪問時表示:「日本與中國皆遠處亞洲,參戰程度遠非英法之比,則發言權之差異自所不免,青島問題當屬議題之一。列國因戰爭影響,中止在東亞活動,今戰事既終,則戰後活動必倍於昔日,東亞
- 隋末群雄混戰,農村經濟大受破壞,當時「黃河之北,則千里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人口銳減,生產力下降,隋初的富庶景象,已不復見。唐初農民少而耕地多,正好符合均田制施行之先決條件,必須有大量剩餘
- 蔣中正曾在日記中記載:「加之戰後朝鮮獨立之聲明以後,我國次殖民地之地位與百年來所受國恥,已掃除盡淨。」請問:這是指下列哪一件事? (A)聯合國成立,中國為安理會之常任理事國 (B)抗戰勝利,中國
- 宗教信仰的形成往往有其歷史背景。有關各文明宗教產生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由於難以掌握對洪水、風暴等大自然現象,西亞各民族普遍寄望來世,對今生抱著悲觀的態度 (B)受到尼羅河定期氾濫的折磨
- 關於希臘城邦形成的主因,何者敘述正確? (A)因為當地山海交錯、地形崎嶇,交通不便,適合小國寡民的政體 (B)早在邁諾亞和邁錫尼時代就是城邦,他們延續了歷史傳統 (C)希臘人天性愛好自由,城邦的
- 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幾個國家因應冷戰的局勢而成立某個組織,共有十二個創始國,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請問:這個組織為何? (
- 關於素尼派的敘述,何者正確? (A)這派是游離於伊斯蘭主流宗派之外的組織,連阿拉伯人對其也很頭痛 (B)他們認為唯有穆罕默德家族的人才可以出任哈里發,獨尊《古蘭經》的權威 (C)素尼派主張哈里發
- 一個 NMOSFET,其臨界電壓(Threshold Voltage)Vt=1V。輸入端的電壓,VGS=2V 時,其汲極飽和電流 ID=1mA。則當 VGS增至 3V 而電晶體仍處於飽和模式(S
- 義大利倫巴底某位公爵認為,有一件大事急遽改變了古老農業生活常規。朝聖旅行幾千里,打仗更是大筆消費,攜帶物品交換已經不可能。公爵為了有現金可用,需向人借錢。所以倫巴底人有不少人從事放債,公爵必須拿
- 臺灣的開發是由南而北,但在行政區設立上卻是先臺北府而後臺中府,這中間的主要原因為何? (A)北部茶和樟腦的貿易已超過南部的糖 (B)北部為開發土地仍多,而南部土地已開墾殆盡 (C)北部地形多丘
- 1911年6月24日,美國探險家海瑞姆・賓漢姆及其探險隊為尋找傳說「消失的城市」,來到了波濤洶湧的聖河─烏魯班巴河峽谷,在雲霧繚繞的山頂上,他們發現了已經被廢棄了幾個世紀卻依然雄偉狀麗的「空中之
- 下列「」中文字,前後讀音相同的選項是:(A)脾氣倔「強」/富國「強」兵(B)「好」高騖遠/「好」景不常(C)桂「冠」詩人/衣「冠」禽獸(D)「曲」終人散/委「曲」求全
- 日本對臺灣的統治策略曾因國際及國內因素而轉變。請問: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從何時開始由文官出任總督? (A)非同化政策時期 (B)同化政策時期 (C)皇民化時期 (D)太平洋戰爭爆發時。
- 臺灣開港通商後,西方傳教士陸續前往臺灣傳教,其中又以哪一教派最為積極,並且設置臺北馬偕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而且都是歷史悠久的教會醫院? (A)天主教耶穌會 (B)天主教道明會 (C)基督教公
- 十七世紀造成日本德川幕府鎖國的主因為何? (A)受到中國閉關自守的影響,日本也不願跟外國打交道 (B)基督教傳入,與傳統佛教、神道教衝突,社會動盪不安 (C)因為發生了美國艦隊強闖浦賀港事件,憤
- 一個 NMOSFET,其臨界電壓(Threshold Voltage)Vt=1V。當輸出端的電壓 VDS=2V 時,其汲極飽和電流 ID=1mA。則當 VDS增至 4V 時,其汲極飽和電流 ID
- 林癡仙、賴紹堯等人成立□□,其社名取意:「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視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請問:上述的社團為何? (A)竹城吟社 (B)潛園吟社 (C)櫟社 (D)南社
- 日治時期,嘉南平原仍只是一片瘴氣瘧疾橫行的荒地,收成的好壞,還須看老天爺的臉色。今天嘉南平原已轉變成一望無際的稻田,其關鍵在於負責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規劃監造的靈魂人物為何? (A)後藤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