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自強運動與戊戌變法都是中國近代非常重要的改革運動,關於這兩個改革的共同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皆設立培育人才的教育機構
(B)皆重視理念層次的改革
(C)皆鼓勵人民評批時政
(D)兩個改革運動皆成功推展。
(A)皆設立培育人才的教育機構
(B)皆重視理念層次的改革
(C)皆鼓勵人民評批時政
(D)兩個改革運動皆成功推展。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馬關條約》中哪一條款的制定,有利於外國人直接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原料?(A)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C)增開通商口岸(D)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
- 清末著名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詩中「往事」是指哪一場戰爭的失敗?(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
- 下圖為中國某個組織所推行的政策。下列有關此政策的說明,何者錯誤? (A)主張全國的土地公有共享 (B)此為左宗棠所提出的主張 (C)此為太平天國所實施的制度之一(D)成為當時吸引人民加入的重要主
- 《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頭獸詠嘆》一詩中寫道:「十二生肖飛,強盜理不虧,猴牛虎豬賣,強盜作鬼肥!」請問:詩中的「強盜」應是指下列何者?(A)英美 (B)英法 (C)日俄(D)法俄。
- 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強迫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為何?(A)增進中英友好往來(B)幫助中國對外開放 (C)推動中國工業化進程 (D)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
- 下圖是描述清末某個事件的漫畫示意圖。請問:圖中提及的「土地」應指下列何者? (A)福建 (B)山東 (C)臺灣 (D)遼東半島。
- 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有何影響?(A)戊戌變法歷時103 天,談不上有什麽影響 (B)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C)戊戌變法裁撤了冗官,減少了財政開支,提高了政府效率 (D)戊戌變法
- 下面是島嶼成因的示意圖,請問右下圖中哪一島嶼的形成,可以利用此示意圖說明? (A) 甲 (B)乙 (C)丙 (D)丁
- 「星期天風和日麗,天氣真好,爬山踏青去!春天的氣候變化無常,難得有好天氣…。」請問:『天氣』和『氣候』的主要差異是哪一項? (A)時間的長短 (B)氣溫的冷熱(C)雨量的多寡 (D)氣壓的高低。
- 住在快樂村的宜靜每到颱風或豪雨來襲,經常飽受淹水之苦,因此她想要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定居,避免遭受洪患。請問:若根據宜靜的需求來選擇,下圖中哪一地點最不適合她搬遷過去? (A)甲 (B)乙 (C)
內容推薦
- 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請問中國近代海軍最早創建於何時?(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自強運動 (D)戊戌變法。
- 光緒皇帝曾發布詔令,允許創辦報紙,並且說:報紙「宣國是而達民情,必須官為提倡」,「各報體例,自應以臚陳(陳述)利弊,開廣見聞為主,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光緒皇帝此舉有何影響?
- 1870 年代,某地漁民曾因風雨太大而漂流到臺灣南部,並與臺灣原住民發生衝突。之後,日本藉此入侵臺灣,並使清廷間接承認某地為日本的領土。請問:某地是指哪個地區?(A)朝鮮 (B)琉球 (C)越
- 「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自強運動的內容中能體現「制器為先」的是下列何者?(A)創辦軍事工業 (B)創辦民生工業 (C)興辦新式學堂 (D)派遣學生出國。
- 中國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其主題是「怒折煙槍」,旨在紀念清朝時的一場大規模禁煙運動,請問此座雕像應該座落在何城市?(A)上海 (B)南京 (C)廣州 (D)北京。
- 唐胥鐵路是第一條經清政府批准興建使用的鐵路。關於這條鐵路,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清廷受到鴉片戰爭的刺激而修築 (B)《南京條約》的內容之一 (C)自強運動建設之一 (D)太平天國統治下的建設
- 「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我們要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A)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 (B)說明中國人民不勇敢,懼怕竹槍火炮 (C)竹槍比火炮有
- 有一位清朝官員曾用這樣一番話教訓康有為:「你老是變法呀,變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從這番話,你判斷這位官員應是哪一個派的代表?(A)守舊派 (B)維新派 (C)革命派 (D
- 清末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他認為西方的長處為何?(A)武器技術 (B)政治制度 (C)教育思想(D)語文觀念。
- 戊戌變法僅僅推動一百多天便宣告失敗,參與新政的人士不是被逮捕,便是被迫逃往海外。請問:導致新政失敗的最大原因為何?(A)強調軍事武器的革新不符合實際需求(B)地方督撫敷衍塞責 (C)外國勢力的
- 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 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變法,孫中山選擇革命……」,促使他們做出人生重要選擇的原因,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哪一件大事?(A)《馬
-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書中提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請問,梁啟超認為維新變法,最重要的是下列何者?(A)培養人才 (B)開辦
- 鴉片戰爭後,英國仍處心積慮的希望鴉片貿易在中國合法化,且中國開放全面性的通商。請問:為達成這樣的目的,當時英國的做法為何?(A)藉口亞羅船事件引發另一場戰爭 (B)與清廷重新簽訂新約 (C)派
- 有一張清末時期留下來的圖,圖中有一個神父正在宣示教義:「主啊!天國的世界真正美好,聖庫制度使大家溫飽,感謝主!阿們!」而周圍的男女老幼紛紛齊聚一堂同作禮拜。請問:這幅圖的主題應該是什麼?(A)
- 「他」在 1895 年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起「公車上書」,並感動皇帝進行變法革新,革新失敗後在外國人的協助下逃往日本。上述的「他」,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A)曾國藩 (B)梁啟超 (C)
- 近代中國的對外關係,是由閉關自守走向商埠開放,最後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請問:這是從哪場戰爭開始的?(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 (D)太平天國。
- 「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霑。」請問上文所陳述的內容,應是指下列何項權利?(A)協定關稅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領事裁判權 (D)租借。
- 甲午戰爭與鴉片戰爭比較,其共同特點為何?(A)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所引發 (B)結果都割地、賠款 (C)簽約者皆為李鴻章 (D)都因商務問題引起。
- 自強運動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此組織最初主要是負責哪一事務?(A)財政 (B)國防 (C)經濟 (D)外交。
- 為了改善中英之間的商貿關係,英國兩次派遣使臣來華協商,最後卻因何事導致交涉失敗?(A)跪拜禮節 (B)關稅協定 (C)開放港口 (D)工廠設立。
- 中國自古以來都以天朝上國自居,常以不平等態度對待其他國家,自《南京條約》簽訂後,被迫讓出許多權利,昔日不平等關係中的角色逐漸換轉。此條約雖讓中國損失了許多權利,卻也開啟了某方面的平等。請問:這
- 附圖為清末列強在中國所劃分的勢力範圍,請根據附圖回答第 33~39 題: 中國被列強瓜分之時,哪一列強在華的貿易利益也因此大受影響,因此主動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題組】圖中甲區應
- 【題組】圖中乙區應為何國之勢力所在?(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 【題組】圖中丙區應為何國之勢力所在?(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 【題組】圖中丁區應為何國之勢力所在?(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