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清末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他認為西方的長處為何?
(A)武器技術
(B)政治制度
(C)教育思想
(D)語文觀念。
(A)武器技術
(B)政治制度
(C)教育思想
(D)語文觀念。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我們要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A)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 (B)說明中國人民不勇敢,懼怕竹槍火炮 (C)竹槍比火炮有
- 唐胥鐵路是第一條經清政府批准興建使用的鐵路。關於這條鐵路,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清廷受到鴉片戰爭的刺激而修築 (B)《南京條約》的內容之一 (C)自強運動建設之一 (D)太平天國統治下的建設
- 中國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其主題是「怒折煙槍」,旨在紀念清朝時的一場大規模禁煙運動,請問此座雕像應該座落在何城市?(A)上海 (B)南京 (C)廣州 (D)北京。
- 「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自強運動的內容中能體現「制器為先」的是下列何者?(A)創辦軍事工業 (B)創辦民生工業 (C)興辦新式學堂 (D)派遣學生出國。
- 1870 年代,某地漁民曾因風雨太大而漂流到臺灣南部,並與臺灣原住民發生衝突。之後,日本藉此入侵臺灣,並使清廷間接承認某地為日本的領土。請問:某地是指哪個地區?(A)朝鮮 (B)琉球 (C)越
- 光緒皇帝曾發布詔令,允許創辦報紙,並且說:報紙「宣國是而達民情,必須官為提倡」,「各報體例,自應以臚陳(陳述)利弊,開廣見聞為主,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光緒皇帝此舉有何影響?
- 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請問中國近代海軍最早創建於何時?(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自強運動 (D)戊戌變法。
- 皓偉回憶道:「我七歲時被國家選派出國留學,是第一批被派遣出國的留學生,在外國先學習語文,之後便專攻新式武器的製造,在國外才了解到中國的武器與西方的差異性有多大,當時我心想,一定要將這個技術帶回
- 自強運動與戊戌變法都是中國近代非常重要的改革運動,關於這兩個改革的共同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皆設立培育人才的教育機構 (B)皆重視理念層次的改革 (C)皆鼓勵人民評批時政 (D)兩個改革
- 太平天國起事後,開始在各地建立統治勢力,一路上勢如破竹,清軍毫無招架抵擋之力,清廷於是授命督撫在地方上組織地方鄉勇軍隊加以抵抗。請問:當時曾國藩便以什麼為號召? (A)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工作 (
內容推薦
- 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 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變法,孫中山選擇革命……」,促使他們做出人生重要選擇的原因,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哪一件大事?(A)《馬
-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書中提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請問,梁啟超認為維新變法,最重要的是下列何者?(A)培養人才 (B)開辦
- 鴉片戰爭後,英國仍處心積慮的希望鴉片貿易在中國合法化,且中國開放全面性的通商。請問:為達成這樣的目的,當時英國的做法為何?(A)藉口亞羅船事件引發另一場戰爭 (B)與清廷重新簽訂新約 (C)派
- 有一張清末時期留下來的圖,圖中有一個神父正在宣示教義:「主啊!天國的世界真正美好,聖庫制度使大家溫飽,感謝主!阿們!」而周圍的男女老幼紛紛齊聚一堂同作禮拜。請問:這幅圖的主題應該是什麼?(A)
- 「他」在 1895 年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起「公車上書」,並感動皇帝進行變法革新,革新失敗後在外國人的協助下逃往日本。上述的「他」,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A)曾國藩 (B)梁啟超 (C)
- 近代中國的對外關係,是由閉關自守走向商埠開放,最後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請問:這是從哪場戰爭開始的?(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 (D)太平天國。
- 「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霑。」請問上文所陳述的內容,應是指下列何項權利?(A)協定關稅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領事裁判權 (D)租借。
- 甲午戰爭與鴉片戰爭比較,其共同特點為何?(A)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所引發 (B)結果都割地、賠款 (C)簽約者皆為李鴻章 (D)都因商務問題引起。
- 自強運動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此組織最初主要是負責哪一事務?(A)財政 (B)國防 (C)經濟 (D)外交。
- 為了改善中英之間的商貿關係,英國兩次派遣使臣來華協商,最後卻因何事導致交涉失敗?(A)跪拜禮節 (B)關稅協定 (C)開放港口 (D)工廠設立。
- 中國自古以來都以天朝上國自居,常以不平等態度對待其他國家,自《南京條約》簽訂後,被迫讓出許多權利,昔日不平等關係中的角色逐漸換轉。此條約雖讓中國損失了許多權利,卻也開啟了某方面的平等。請問:這
- 附圖為清末列強在中國所劃分的勢力範圍,請根據附圖回答第 33~39 題: 中國被列強瓜分之時,哪一列強在華的貿易利益也因此大受影響,因此主動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題組】圖中甲區應
- 【題組】圖中乙區應為何國之勢力所在?(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 【題組】圖中丙區應為何國之勢力所在?(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 【題組】圖中丁區應為何國之勢力所在?(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 【題組】引發列強在中國形成瓜分風潮的直接原因為何?(A)三國干涉還遼 (B)英法聯軍失敗 (C)自強運動失敗 (D)戊戌變法失敗。
- 【題組】中國被列強瓜分之時,哪一列強在華的貿易利益也因此大受影響,因此主動提出「門戶開放政策」?(A)日本 (B)美國 (C)英國 (D)俄國。
- 【題組】承第 38 題,「門戶開放政策」對中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A)保持了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 (B)造成中國通商口岸商業繁盛 (C)使外商得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設廠製造(D)促使中國的關稅利
- 自強運動期間中國仍面臨外患的威脅,列強以中國的藩屬為目標,藉由各種事端來奪據中國的藩屬,使中國在此期間逐漸喪失其宗主國的地位。請根據附圖回答第 40~43 題:圖中的丁地之所以變成外國的藩
- 【題組】圖中的丁地之所以變成外國的藩屬,是因為哪一場事件發生?(A)英法聯軍 (B)鴉片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中法戰爭。
- 【題組】承第 41 題,趁著上述事件發生,戊區也淪為哪一列強的囊中之物?(A)俄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 【題組】光緒 20 年,中日爆發嚴重的衝突事件,當時的導火線是因哪個地區而起?(A)甲 (B)乙 (C)丙 (D)丁。
- 下圖中的甲、乙兩地為晚清時所喪失的廣大領地。請依據圖中內容,回答第 44~47 題:【題組】甲、乙兩塊領地,是被哪一列強所併吞?(A)英國(B)法國 (C)俄國 (D)日本。
- 【題組】如果想要知道甲地割讓的細節,可以詳閱哪個條約的內容?(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天津條約》 (D)《北京條約》。
- 【題組】乙地被割讓後,以哪個河川與中國為界?(A)黃河 (B)黑龍江 (C)鴨綠江 (D)烏蘇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