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關於上述文章的說明,何者錯誤?
(A)孟子是孔子的第五代傳人,師事於子思的學生
(B)孟子所處的時代,國君重強兵富國不重仁義禮智
(C)司馬遷廢書而嘆是因為有感於孟子序《詩》書、述孔子之意的作法
(D)齊宣王和梁惠王最終仍未採用孟子的學說,孟子乃退而與弟子們寫作《孟子》七篇。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81982
統計:A(116),B(28),C(214),D(3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孟子與荀子愛比較、漢書‧班固、正氣歌並序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