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依據民國 71 年頒布的「強迫入學條例」 ,規定那個年齡層的學童為強迫入學的對象
(A)6 至 12 歲
(B)6 至 15 歲
(C)13 至 15 歲
(D)2 至 15 歲。
(A)6 至 12 歲
(B)6 至 15 歲
(C)13 至 15 歲
(D)2 至 15 歲。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2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從哲學分析角度來看,教育活動無論是靜態或動態都要有教育性存在,這是符合哲學家皮德思(R. S.Peters) 所認為的那項規準? (A)合價值性的活動(B)合自願性的歷程(C)合社會性的規範(
-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教學評量的新趨勢不包含下列哪項? (A)學生能統整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進而培養高層次的思考及批判能力 (B)所設計的問題與情境能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將
- 若以教學評量之實施目的及屬性而言,「學校入學考試」屬於哪項表現評量? (A)標準表現評量 (B)總結表現評量 (C)典型表現評量 (D)最佳表現評量。
- 透過「平時考」或「小考」來了解學生對單元內容「精熟」程度的評量方法是?(A)安置性評量(B)形成性評量(C)診斷性評量(D)總結性評量。
- 起源於 1960 年末期,以學生為中心,採用系統的教學程序或探究方法,結合開放式與非結構性之真實世界問題作為學習的開始,期望學生對問題已進一步探究興趣的教學法是? (A)發表教學法 (B)問題導
- 布魯姆(Bloom)等人在 1960 年針對教學目標中的哪項領域目標提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階層關係?(A)認知 (B)情意 (C)技能 (D)行為。
- 教學是一種活動與歷程,下列何項是完整的教學活動流程?(A)起點行為-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教學評量(B)教學評量-教學目標-起點行為-教學活動(C)教學目標-起點行為-教學活動-教學評量(D)起點
- 下列何者非教學所指之意涵?(A)教學是科學方法與藝術策略的統合應用 (B)教學是教師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活動的交流互動 (C)教學需有相同的學習目標、同一的學習活動,傳遞相同的教材內容 (D)教學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類型區分為二大類,其中在「部定課程」中不包含下列哪一項課程?(A)領域學習課程 (B)實習課程 (C)彈性學習課程 (D)一般課程。
- 泰勒(Tyler)課程理論中強調的課程與教學的發展步驟為何?(A)選擇學習經驗→組織學習經驗→評鑑教育目標→確立教育目標 (B)選擇學習經驗→確立教育目標→組織學習經驗→評鑑教育目標(C)確立教
內容推薦
- 康德說:「沒有科學實證的哲學原理是空的;沒有哲學原理的科學實證是瞎的」這句話描述哲學是一種(A)愛智之學(B)規約的活動(C)科學的科學(D)分析的活動。
- 何人提出明晰、聯合、系統、方法四段教學法奠定系統化的教育學? (A)赫爾巴特 (B)裴斯塔洛齊 (C)康米紐斯(D)福祿貝爾。
- 何人反對將兒童視為小大人對待,順應兒童的天性就是最好的教育,道德的訓練應採用自然懲戒最佳?(A)盧梭 (B)裴斯塔洛齊 (C) 康米紐斯(D)福祿貝爾。
- 比擬師生關係是「我與汝」而不是「我與它」的關係,且把學生當作「人」、當作「目的」的存在,是那一派的主張? (A)進步主義 (B)永恆主義 (C) 精粹主義(D)存在主義。
- 何人在教學中提倡「發現式學習」? (A)赫爾巴特 (B)裴斯塔洛齊 (C) 康米紐斯(D) 布魯納。
- 何人主張教育除自身外無其他目的? (A) 皮德思(R. S. Peters) (B) 杜威(J. Dewey) (C) 涂爾幹(E.Durkeim) (D)赫爾巴特(J. F. Herbart
- 教育心理學有三大學派,其中之一是行為心理學,下列哪一選項是該學說的主要特徵之一?(A)刺激與反應(B)關懷與態度(C)記憶與理解(D)類化與辨別。
- 小明觀看超人卡通節目以後,學習主角超人所展現的正義與勇敢。這種反應屬於班度拉 (Bandura) 社會學習論中的哪一種模仿?(A)抽象模仿(B)象徵模仿(C)綜合模仿(D)直接模仿。
- 在公司尾牙抽獎時,小華很想抽中平板電腦但是卻沒有抽中,轉而告訴身旁同仁,他根本不想抽中平板電腦,抽中也沒有用,因為他不使用而且桌上型電腦最方便。請問上述小華所呈現的是下列哪一種防衛機制?(A)
- 在西遊記故事中,唐三藏每次遇到危急困難時,持有可以犧牲他自己而解救別人的「利他原則」,這樣的心理狀態,在佛洛伊德的人格結構中,應該最接近以下哪一選項?(A)本我(B)自我(C)超我(D)他我。
- 教育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 提出「需求層次論」 ,其中最高層級是下列哪一選項?(A)自尊需求(B)自我實現需求(C)美的需求(D)愛與隸屬需求。
- 強調兒童的「私自語言」(private speech),認為此種過程是有意義的,可以引導兒童自己的思考與行動過程,這是以下哪一位學者所提出的理論觀點?(A)皮亞傑(Piaget)(B)維果斯基
- 長期記憶中的知識包含 「事件為何時何地發生」來組織的經驗影像,此類型的記憶稱為: (A)語意記憶(B)工作記憶(C)感官記憶(D)情節記憶。
- 培育富教育愛的人師,具專業力的經師、有執行力的良師,乃是新時代教師的圖像。為達此目標,師資培育應該奠基在四項核心價值,以實現師資培育的願景。請問四項核心價值並不包括以下哪一選項?(A)師道(B
- 下列哪一個法規明定教師權利義務、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以提升專業地位?(A)師資培育法(B)國民教育法(C)教育基本法(D)教師法。
- 有一位學者研究「不同教學法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影響」,在此研究題目中,教學法應該是屬於下列哪一變項?(A)自變項(B)依變項(C)中介變項(D)調節變項。
- 在實驗研究法中通常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以及控制組,若控制組受試者不甘心未成為實驗受試者,採取一種不服輸的補償對抗方式而影響實驗研究結果,這種效應稱之為:(A)霍桑效應(B)強亨利效應(C)比馬龍
-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現場中發掘問題、反思問題的解決方法,將心中策略付諸以實際行動,檢討新採用的策略或方法是否有助於問題的改善,此種研究方法稱之為:(A)實驗研究法(B)個案研究法(C)行動研究法(
- 下列何種情形不符合研究倫理?(A)避免實驗者效應與偏誤(B)公布受訪者姓名與資料以求客觀(C)真實呈現數據分析結果(D)尊重受試者意願。
- 志明是一家小公司的老闆,一開始,他就認為只要沒有設計獎懲機制,員工就一定會偷懶,如果和員工太親近,就會不好管理,一定要建立老闆的權威,他所採用的行政管理手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理論觀點 (A)
- 以下哪個國家是先進國家中實施地方分權最為典型的代表國家? (A)英國 (B)美國 (C)臺灣 (D)日本。
- 有關教育行政理論的新興理論時期的主張,下列何者為非? (A)社會系統不像自然系統一樣動態複雜而混沌,大多是線性的,可預測的 (B)行政要視情境脈絡不同而採取對應的方法,並無唯一的最佳途徑(C)
- 學校輔導工作為了協助新生得以因應新環境挑戰所安排的新生訓練等活動是屬於 (A)資料 (B)安置(C)定向 (D)諮詢 服務。
- 所謂「輔導」,下列哪一種敘述不正確? (A)學生可經由輔導歷程而被引導改變其行為 (B)輔導不能獨立於教學之外(C)以少數問題或特殊學生為對象 (D)每位教師皆負有輔導責任。
- 當家長對國中孩子的行為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時,請學校輔導老師提供輔導知能,這是屬於下列何種服務?(A)諮詢 (B)諮商 (C)治療 (D)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