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二失智症是德國醫生Alzheimer在1906年發現,中譯為阿茲海莫症(Alzheimer disease),俗稱老人痴呆症。病人的記憶與認知機能衰退,行為偏差,甚至有些狂想,逐漸喪失了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隨病情惡化,運動機能漸差,步伐緩慢、不穩,動作協調不佳,宛如巴金氏症(Parkinson disease)。1960年代,學者發現病人的中樞乙醯膽鹼細胞發生病變,尤其是從皮層下組織投射到大腦皮層和腦邊緣系統的膽鹼性神經徑路明顯退化,顯示涉及這種疾病的神經傳遞物不只一種,異於巴金氏症。病患的中樞神經組織有神經斑(plaque)與纖維結(tangle),這是神經細胞病變後與一些物質糾纏一起而形成。神經斑含有Aβ蛋白質(簡稱Aβ),纖維結則有tau蛋白質。Aβ是由40-42個胺基酸組成,其前驅物是跨膜蛋白質APP。Aβ剛形成時具可溶性,過量時會與其他物質結合,而沉積在細胞外。發炎反應及粒線體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過度皆會加速Aβ的沉積過程。更嚴重的是分解乙醯膽鹼的乙醯膽鹼酯酶會加速不溶性Aβ的沉積。依據上文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39-41題:
39. 下列有關阿茲海莫症的敘述,何者正確?
(A) 與乙醯膽鹼神經元退化有關
(B) 僅與一種神經傳遞物缺乏有關
(C) 發病原因極可能類似巴金氏症
(D) 當乙醯膽鹼酯酶活性降低時就可能發生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