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臺北橋位於淡水河最狹之處’建於清領末期’以連絡當時日漸繁榮、住商密集的三重埔與臺北 大稻埕(如圖)。淡水河防洪計畫中設計採用200年洪水頻率,則大漢溪、新店溪流入的設計洪峰 流量分別爲13,10,300CMS ,但據估算臺北橋在堤防完工後最多只能通過14,300CMS,遂形成 水流瓶頸,洪流會受阻回堵。請問第45-46題:
45.在淡水河防洪規劃中,是以下列哪種方案來解決臺北橋的洪流瓶頸問題?
(A)此河段堤防加高以 攔堵洪水
(B)此河段上游側闢建分洪道,以疏導洪峰流量
(C)臺北橋引道加長,堤線後移'拓寬 河道 ' 以紆緩瓶頸
(D)關渡 ' 五股與社子北部限建-闢爲洪水管制區以滯洪。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