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14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2-14題。
儒學規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性格,即是人本的、人文的。要彰顯這種文化性格的特質,我們不妨通過人性的兩重需求及人文發展的兩階段進程分析,並藉西方文化性格加以對照,來獲得清楚的了解。
就人性的兩重需求而言,即是生存的需求與價值實現的需求。前者是人與動物重疊的部分,即告子所謂「食色性也」,或美國羅斯福總統許諾的四大自由的前兩項:「免於匱乏的自由」與「免於恐懼的自由」,也可稱之為人性的初級需求。嚴格的說,這不足以稱為人性,因為無法將人與動物有效區分。因此,孟子才會以人性的進階需求,也就是意義、價值、尊嚴的需求來界定人性,而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至於什麼是 甲 呢?這不是一項認知的問題而是實踐的問題,關鍵在於人的 自 覺,如 孔 子 曰:「 我 欲 仁,斯 仁 至 矣 」。亦 即:這 問 題 的 起 點 不 是 被 教 導 了這 一 項 有 關 人 性 的 知 識 , 而 是 每 一 個 人 在 生 命 實 存 上 感 受 到 乙 。
正 由 於 這 是 個 實 踐 問 題 而 不 是 認 知 問 題,所 以 當 一 個 社 會 中 絕 大 多 數 人 仍 困於 衣 食 的 時 候,是 不 可 能 普 遍 正 視 這 存 在 問 題 的,因 此 若 就 自 然 的 人 文 發 展 進 程而 言,先 將 人 生 重 心 放 在 謀 生 之 上,再 漸 漸 過 渡 到 正 視 人 的 存 在 問 題,轉 以 價 值實 現 為 重 心,西 方 文 化 的 發 展 似 乎 就 是 如 此。西 學 的 兩 大 要 項:科 學 與 民 主 法 治,就 是 針 對 人 性 的 初 級 需 求 而 設 的。直 到 二 十 世 紀,由 於 兩 次 工 業 革 命 已 原 則 上 解決 了 生 存 的 課 題,於 是 人 的 存 在 問 題 逐 漸 浮 現,西 方 人 也 感 受 到 西 方 傳 統 宗 教 之不 足,而 漸 有 向 東 方 求 經 者。但 中 華 文 化 的 發 展 卻 非 循 這 自 然 進 程 以 行,而 是 在絕 大 多 數 人 民 尚 困 於 衣 食 之 時,少 數 文 化 菁 英 便 已 直 看 到 人 性 的 終 極 需 求,並 以此 來 教 化 百 姓,而 漸 漸 塑 成 特 殊 的 中 華 文 化 形 態。( 改 寫 自 曾 昭 旭〈 儒 學 與 中 華文 化 之 衡 定 〉 )
12.根據上文文意脈絡,甲、乙最適合填入的概念依序是:
(A)生存需求/價值實現需求
(B)價值實現需求/價值實現需求
(C)生存需求/生存需求與價值實現需求
(D)價值實現需求/生存需求與價值實現需求
儒學規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性格,即是人本的、人文的。要彰顯這種文化性格的特質,我們不妨通過人性的兩重需求及人文發展的兩階段進程分析,並藉西方文化性格加以對照,來獲得清楚的了解。
就人性的兩重需求而言,即是生存的需求與價值實現的需求。前者是人與動物重疊的部分,即告子所謂「食色性也」,或美國羅斯福總統許諾的四大自由的前兩項:「免於匱乏的自由」與「免於恐懼的自由」,也可稱之為人性的初級需求。嚴格的說,這不足以稱為人性,因為無法將人與動物有效區分。因此,孟子才會以人性的進階需求,也就是意義、價值、尊嚴的需求來界定人性,而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至於什麼是 甲 呢?這不是一項認知的問題而是實踐的問題,關鍵在於人的 自 覺,如 孔 子 曰:「 我 欲 仁,斯 仁 至 矣 」。亦 即:這 問 題 的 起 點 不 是 被 教 導 了這 一 項 有 關 人 性 的 知 識 , 而 是 每 一 個 人 在 生 命 實 存 上 感 受 到 乙 。
正 由 於 這 是 個 實 踐 問 題 而 不 是 認 知 問 題,所 以 當 一 個 社 會 中 絕 大 多 數 人 仍 困於 衣 食 的 時 候,是 不 可 能 普 遍 正 視 這 存 在 問 題 的,因 此 若 就 自 然 的 人 文 發 展 進 程而 言,先 將 人 生 重 心 放 在 謀 生 之 上,再 漸 漸 過 渡 到 正 視 人 的 存 在 問 題,轉 以 價 值實 現 為 重 心,西 方 文 化 的 發 展 似 乎 就 是 如 此。西 學 的 兩 大 要 項:科 學 與 民 主 法 治,就 是 針 對 人 性 的 初 級 需 求 而 設 的。直 到 二 十 世 紀,由 於 兩 次 工 業 革 命 已 原 則 上 解決 了 生 存 的 課 題,於 是 人 的 存 在 問 題 逐 漸 浮 現,西 方 人 也 感 受 到 西 方 傳 統 宗 教 之不 足,而 漸 有 向 東 方 求 經 者。但 中 華 文 化 的 發 展 卻 非 循 這 自 然 進 程 以 行,而 是 在絕 大 多 數 人 民 尚 困 於 衣 食 之 時,少 數 文 化 菁 英 便 已 直 看 到 人 性 的 終 極 需 求,並 以此 來 教 化 百 姓,而 漸 漸 塑 成 特 殊 的 中 華 文 化 形 態。( 改 寫 自 曾 昭 旭〈 儒 學 與 中 華文 化 之 衡 定 〉 )
12.根據上文文意脈絡,甲、乙最適合填入的概念依序是:
(A)生存需求/價值實現需求
(B)價值實現需求/價值實現需求
(C)生存需求/生存需求與價值實現需求
(D)價值實現需求/生存需求與價值實現需求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 關於 勞資 會議 召 開的 敘述 ,何 者可 能 有誤 ? 小蘭整理勞動基準法第30條、第32條、第34條、第36條和第49條條文內容明定需經勞資會議同意的各項制度:如變形工時制度、延長
-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台灣在生產代工的模式之下,產生了許多「黑手變頭家」的現象。此一現象包含的社會流動形式,下列何者可能錯誤?(A)向上流動 (B)水平流動 (C)代內流動 (D)
- 經濟學單元的課堂上,教師鼓勵同學們針對生活案例或經濟學基本學理上台做一個主題簡介。但下列的簡述何者可能有誤?(A) 政府鋪設道路、開闢港口,使廠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移動,此現象謂之外部規模經
- 由於病蟲害和連續大雨,導致芒果減產,在其他條件不變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芒果的均衡價格上升 (B)芒果供給減少,並導致其需求降低(C)因奇貨可居,消費者對芒果的需求增加 (D)芒果的價格
- 10-1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0-11題。甲:對翻譯要求完美,幾乎是種苛求。譯者若採「歸化」策略,遷就譯作語言的文化背景,或顧及譯作語言的順暢表現而調整文意,可能被質疑犧牲原文特色與含意;若採「異
- 因應 空氣 品質 中細 懸 浮微 粒( PM5)指 標常 出現 紫爆 的警 示,民眾對 於口 罩的 需 求增 加,若此 時工廠也增 加生 產口 罩。 依 上所 述判 斷, 在其 他 條件
- 【題組】下列各組文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A)由也「以」暴雨將至/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B)修溝洫「以」備之/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C)夫子「以」仁教/蓋將自其變者
- 【題組】依據上文,最符合孔子之意的是:(A)要把國家資源給最需要者(B)要實行仁政應先以身作則(C)不可將服務人民當成施恩(D)不宜冒進而凸顯長官失德
- 15-1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5-17題。 子路為蒲宰,為水備,與其民修溝瀆。以民之勞煩苦也,人與之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之。子路忿不說,往見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
- 【題組】下列文句最符合上文「特殊的中華文化形態」的是:(A)衣食足則知榮辱(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C)君子憂道不憂貧(D)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內容推薦
- 某位新上 任的 政府 官 員委 託專 家學 者蒐 集 相關 資訊,打算興建大型 收費 停車場供民眾使 用,這項政 策引起 民眾 許多 的關 注 和討 論。 關於 此收費停車場的 興建 ,下 列
- 社會學家對於社會階層化的現象,提出不同的觀點跟看法,形成衝突論(Conflict theory)跟功能論(Functionalism)之歧異。下列對於這兩種看法的解釋,何者正確? (A)前者認
- 臺鐵日前擬針對臺北車站大廳於疫情過後不再開放席地而坐,引發社會大眾熱議,其中因該場地時常是移工族群的聚會場所,更掀起網路論戰,甚至有民眾發起「坐爆北車」的活動表達希望維持開放的訴求。請問對於此
- 2016 年起,緬甸政府針對該國境內部份羅興亞人恐怖份子襲擊警察營地展開反擊行動,派遣軍隊進入村莊執行任務,而過程中甚至出現任意逮捕、處決、性侵、搶劫等被外界認為是種族清洗的作為,引發羅興亞人
- 18-19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8-19題。 儒家思想影響我國數千年來的社會福利政策與老人照護發展。《禮記‧禮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理想,也成
- 【題組】下列為今日長照的重點,與上文所述古代曾實施的老殘照護,作法相近的是:甲、社會互助乙、減輕失能家庭租稅丙、公私部門合作丁、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減輕負荷戊、整合安養與醫療己、串聯社區關懷據點
- 附圖為我國 2020 年某政府出版品中的統計圖,請問從下圖提供的資訊中可以得知何者現象? (A) 原住民族與漢人間存在區域階層化現象(B) 中高齡者與其他群體間文化資本不平等(C) 性別與其他
- 20-23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0-23題。 (黛玉從揚州來賈府,到了榮國府大門)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後面的婆子們已都下了轎,趕
- ( )下列哪一個式子是錯誤的? (A) (B) (C) (D)
- 如附圖, 與圓相切於 A 點, 平分∠ACD。若 ,則∠ABC=?(A)40° (B)50° (C)60° (D)70°
- 【題組】若依上文對賈母宅院的敘寫來推斷,垂花門的區隔作用應是:(A)門內為女眷主要活動區域(B)門內為下人禁止進入區域(C)乘車限門外,門內須搭轎(D)園林在門外,門內為房舍
- 【題組】古代豪門的居所安排,通常與位階、身分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最不適當的是:(A)賈政住在榮國府正門內的宅院,顯示賈政在榮國府居於當家地位(B)賈母和賈政住的正房皆是「五間」,顯示二人在榮國府
- 【題組】上文提到:「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影響黛玉如此判斷的因素是:(A)正門前坐著華冠麗服之人(B)若乘坐騾車可直入南大廳(C)進堂屋前須通過三層儀門(D)屋宇宏闊且直通榮府正門
- 【題組】依據上文,王安石認同的人臣之義是:(A)臣多病而不敢欺君,薦以有才之人(B)臣為君奔走跋涉,不敢常事親之側(C)君之使人,害有至於死而臣不敢避(D)君盱衡情勢以擢才,臣遵行以為報
- 24-25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4-25題。 某聞古之君子立而相天下,必因其材力之所宜、形勢之所安而役使之,故人得盡其材,而樂出乎其時。今也某材不足以任劇,而又多病,不敢自蔽,而數以聞執
- 如圖,直線 L 為圓 O1與圓 O2的內公切線,A、B 為切點。已知圓 O1與圓 O2的半徑分別為 4 與 2,且 =10,求內公切線段 的長度。 (A)8 (B)10 (C)12 (D)9
- 26-3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6-30題。 齊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諸客見孟嘗君廢,皆去。馮驩曰:「借臣車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於國而奉邑益
- 下列哪一個算式的答案是1 ? (A) (B) (C) (D) (E) (BD)
- 如圖(14),在△ABC 中,若 平分∠BAC,且 ,則 =? (A) 5 (B) 3 (C) 2 (D) 6。
- 附圖為臺灣近年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的趨勢,請問從圖中趨勢可得知我國何種情形?(A) 物價上漲幅度小於失業率攀升 (B)國內貧富差距問題接近警戒線(C)人均國民所得平穩而
- 【題組】《戰國策》載孟嘗君被廢,馮諼西向事如下:「西遊於梁,謂(魏)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史記》卻說馮驩去的是「秦國」。司馬遷的寫法,可能另有史實依據,也可能是有意改寫。若為有
- 【題組】上文第三段畫底線處為馮驩所言,下列文句最接近馮驩之意的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C)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D)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可傳於後世,不賢
- 【題組】「無不欲強秦而弱齊」句中的「強」與「弱」屬於使動用法,「強秦」、「弱齊」意謂「使秦強」、「使齊弱」。下列文句「」內,屬於相同用法的是:(A)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B)秦時與臣游,項伯
- 【題組】下列文句畫底線處,最符合上文「我們使用的語言也帶有身體的色彩。語言中許多常用的隱喻都和基本的人類生理學有關」的是:(A)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B)入茅棘中,勁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
- 【題組】依據上文,關於孟嘗君廢而復相一事,敘述最適當的是:(A)孟嘗君因政敵謗其廣納客卿,意欲奪權而被廢(B)孟嘗君被廢後,門下諸客共議由馮驩西向說秦(C)馮驩以策士的動向,分析當前國際角力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