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有關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的論點錯誤的是:
(A) 孟子以為梁惠王的移粟、移民政策非仁政,不能得到人民的認同
(B) 因梁惠王好戰,孟子藉「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來開導梁惠王
(C)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矣」意謂要得到人民的認同,就要勇於承擔責任,從己身做起,不怪罪年歲
(D) 富民興教,是王道之始;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成。
(A) 孟子以為梁惠王的移粟、移民政策非仁政,不能得到人民的認同
(B) 因梁惠王好戰,孟子藉「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來開導梁惠王
(C)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矣」意謂要得到人民的認同,就要勇於承擔責任,從己身做起,不怪罪年歲
(D) 富民興教,是王道之始;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成。
參考答案
答案:B[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3),B(6),C(3),D(0),E(0)
內容推薦
- 〈訓儉示康〉一文中,舉了許多「以儉立名,以侈自敗」的例子,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 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的是季文子(B) 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是石崇(C) 勸帝親征,因而退敵,然豪
- 黃土係由沙漠或冰緣區飄到他處沉積的一種土層,具有下列特性: (甲)細如花粉;(乙)無顯著層理;(丙)具壁立性;(丁)顆粒常具稜角。試問蒙古高原上崩解之細粒物質,經風力搬運堆積形成黃土高原,由「
- 貳、非選題(共40分)一、默寫(13%,每格1分,錯一字即全錯)a.眾人皆以奢靡為榮,_1__。_2___,_3__。【題組】1
- 有關孟子〈舍生取義〉的論點錯誤的是:(A) 文內善用譬喻及排比,將魚譬喻為「生命」,熊掌譬喻為「義」(B) 先從物質的實際情況作比喻,由熊掌比魚珍貴,得出捨魚而取熊掌的抉擇(C) 認為有些精神價
- 17~18是題組:請閱讀以下一段文字,並回答17~18題。於是一個長衫人物拿了一張紙,並一支筆送到阿Q的面前,要將筆塞在他手裡。阿Q這時很吃驚,幾乎「魂飛魄散」了:因為他的手和筆相關,這回是初次。他正
-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的語詞意義相同的選項是:(A)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小人」姓張名青,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B)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君子」無所
- 古人言談、行文常使用「謙詞」,以示自我謙抑。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不屬於謙詞的選項是: (A)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B)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 (C) 「足下」方溫經,猥不敢
- 「為何在台灣西部已了解並廣泛使用陶器的同時,東部卻仍停留在僅知漁獵而不知農耕的階段?除了天然的障礙之外,環境所帶來的惰性,恐怕也是解答之一」。請問:上文所欲表達的意涵,與下列何者最為相關? (A)
- 【題組】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孟子引孔子之言,其意在說明:(A) 人心不可以頃刻失其養(B) 處亂世當不改其節操(C) 志向不定則難以安身立命(D) 人存善心則無往不
- 下列關於史書的描述,正確的是:(A) 《資治通鑑》為上起戰國,下迄五代的紀傳體史書,是二十五史之一。(B) 紀傳體是以時間為中心,按照年、月、日記述史事。代表如《史記》、《漢書》。(C) 《史記
內容推薦
- 下列文句「」內,屬於名詞做動詞用的選項是:(A) 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B)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臣家貧,客
- 二、多選題代詞性助詞,在文句中有「指示兼代稱」的作用,代替文意中被省略的人稱受詞。下列何者屬之:(A)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B) 孔明曰:都督「見」委,自當效勞(C) 陶侃拿公
- 下列為歷史人物的歌詠,若依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甲、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乙、顧曲
- 二、多選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下列各選項的通同字,何者正確? (A)單拿了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與劉老老:綾 (B)沉甸甸的不「伏」手:服 (C)仔細「掽」了牙子:碰 (D)烏木
- 下列文字,依照文意排列,順序最恰當的是: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甲、或五十步而後止;乙、填然鼓之;丙、棄甲曳兵而走;丁、或百步而後止;戊、兵刃既接,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A) 丙戊
- 下列哪一組成語意義相近 (A) 「痌瘝在抱」與「視民如傷」 (B)「接淅而行」與「遲遲吾行」(C) 「披髮左衽 」與「 被髮纓冠」 (D)「金聲玉振」與「擲地有聲」。
-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中,利用人物對話塑造人物性格,並藉此對照人物,下列〈用奇謀孔明借箭〉中的人物對話中顯現的人物性格,正確的是:(A) 素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來探亮知也不知,便
- 下列《論語》中關於孔子評論古今人物及弟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 「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孔子批評管仲僭越禮儀、富豪奢侈,有如狂人。(B)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孔子戒勉子路勿逞血
- 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生活貧窮」?(A)窮愁潦倒 (B)乏善可陳(C)君子固窮(D)簞食壺漿(E)饘粥餬口。
-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的字義相同的選項是:(A) 會「數」而禮勤/聊舉「數」人以訓汝(B) 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苟或不然,人爭「非」之(C) 上「以」無隱,益重之/王好戰,請「以」
- 關於〈孔乙己〉一文的寫作特色及說明,正確的是:(A) 小說敘述孔乙己這樣一個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潦倒一生,被人嘲笑一世,甚至被打斷了腿也得不到人們的同情和憐憫(B) 孔乙己給小孩子茴香豆吃的舉止
- 一般疑問句需要回答,但「反問句」雖採疑問形式,卻是無疑而問,不需對方回答,而是藉由提問引起對方思考,屬於特殊的疑問句。下列文句畫底線處,屬於「反問句」的選項是:(A)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
- 13~14是題組:請閱讀以下一段文字,並回答13~14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且把兄弟肝膽、十萬軍機都換它一計空城沽酒去,與孔明對酌。他怡怡然撫琴頻頻頷首,說道:天機至此甚明,那青埂峰下的
- 下列對於〈訓儉示康〉的解讀,正確的選項是:(A) 司馬光,字君實,其思想源出六經,文章多表現堅貞不屈的過人志節,著作弘富,經學、史學、音韻學等,無所不通。(B) 全文以「儉」為立論中心,首段以自
- 「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無非取於人者」意謂 (A) 沒有不靠別人幫助的 (B) 沒有不擷取別人優點的 (C)沒有不讓人感動的 (D)沒有不照顧別人的。
- 下列有關新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徐志摩是最早提倡新詩寫作的人,其作嘗試集乃中國第一本白話詩集 (B)注重格律,重視詞藻與意象的美化,是「新月派」的特色 (C)以紀弦為主的「現代派」,於新
- 【題組】承上題,上文中提及的古典小說名列於「四大奇書」者共有幾本? (A)一本 (B)二本 (C)三本 (D)四本。
- b.侈則多欲:君子多欲,_4_,_5__,;小人多欲,_6__,_7__。【題組】4
- 下列各文句中「」內的詞語,用法正確的選項是:(A) 古人常強調「不役於物」,足見古代早有保育動物、維護生態的觀念(B) 司法的改革,全國人民都有責任,但是如果不能自省和自清,談改革也只是「反掌折
- 「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其中「言多而不辯」是指何種情形? (A)言辭雖多卻不巧妙動聽 (B)言辭多而必失 (C)言辭多而前後矛盾 (D) 言辭雖多卻不辯解。
-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一文使用許多對比映襯的手法,請問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運用此手法? (A)幼童的讙叫,與水波拍岸聲,與潛濤嗚咽聲,相間的起伏,競報一灘的生趣與樂意。但我獨坐的廊前,卻只是靜靜的,靜靜
- 15~16是題組:請閱讀以下一段文字,並回答15~16題。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
- 1973年,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發現了位於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最重要的發現是大型宮殿建築,還有骨器、陶器及玉器等。從資料來看,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出土有何意義? (A) 政權結構已相
-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此段文意與下列何者相似?(A)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B)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C)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D)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 徐志摩一生志在文學,他參與創設新月社,主編北平晨報副刊及新月月刊,與新月詩人共同致力新詩創作。下列有關「新月社」的敘述,請選出錯誤的選項:(甲)代表詩人有徐志摩、胡適、梁實秋、李金髮等人(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