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清朝晚期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平定民變,並擔任地方督撫等重職高位,這表示清朝晚期的政局特徵為何?
(A)政府重視族群融合
(B)清廷採恩威並施的統治
(C)自強運動卓然有成
(D)漢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A)政府重視族群融合
(B)清廷採恩威並施的統治
(C)自強運動卓然有成
(D)漢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這是清朝喪失最多領土的條約。請問上述所簽訂的條約應是下列何者? (A)中俄《璦琿條約》 (B)中英法《天津條約》 (C)中俄《北京條約》 (D)中英《南京條約》。
- 哪一場戰爭後臺灣開港通商,西方傳教士紛紛來到臺灣傳教? (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中法戰爭(D)第一次英法聯軍。
- 首都是一國最重要之地,但清朝首都北京曾有次被外國軍隊攻陷並劫掠焚毀首都附近的圓明園,請問這是發生在哪一場戰爭? (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中法戰爭 (D)第二次英法聯軍。
- 湯姆是一位英國水手,西元 1850 年在廣州打死了一名中國漁民,按照當時的規定他不需要被押送至中國衙門接受審判。請問這是根據哪一項特權? (A)片面最惠國待遇 (B)領事裁判權 (C)協定關稅
- 鴉片戰爭後,中英議訂的條約中,下列哪項權益尚未為英國所享有? (A)可至中國內地遊歷與傳教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領事裁判權 (D)協定關稅。
- 近代中國由閉關走向開港、由朝貢體系關係轉為條約體系,是從哪一個戰爭開始的? (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 (D)第一次英法聯軍。
- 清朝道光皇帝派哪一位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 (A)李鴻章 (B)左宗棠 (C)林則徐 (D)曾國藩。
- 下列選項均出自中國近代涉外條約的條款,何者屬「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內容? (A)英國人得在港口租借房屋,自由居住 (B)居住在中國的英國人犯罪由英國領事審訊 (C)中國如有新的利權讓予他國時,英國
- 鴉片戰爭後清廷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及其續約,其中哪一項對中國司法獨立性造成傷害? (A)片面最惠國待遇 (B)賠款 (C)協定關稅 (D)領事裁判權。
- 下列是清朝簽訂的眾多不平等條約中所割讓的領土,其中最早割讓的是下列何地? (A)黑龍江以北 (B)香港島 (C)烏蘇里江以東 (D)臺灣。
內容推薦
- 下列何人組織湘軍,參與平定太平天國? (A)曾國藩 (B)左宗棠 (C)李鴻章 (D)林則徐。
- 清帝國內部遭逢最大規模的內亂,加以外患嚴重的侵逼。此處所指的「內亂」、「外患」各是什麼? (A)三藩之亂、兩次英法聯軍 (B)太平天國、鴉片戰爭 (C)三藩之亂、鴉片戰爭 (D)太平天國、兩次
- 帥氣小瑋想從中國近代史事中,舉例說明宗教信仰對人類行為產生的影響,引用下列哪一個例子最恰當? (A)鴉片戰爭的發生 (B)自強運動的推動 (C)太平天國的建立 (D)維新變法的提倡。
- 曾國藩《討粵匪檄文》:「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請問:
- 「天朝田畝」制度:「……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請問這是哪一政權之下的情形? (A)大清帝國 (B)鄭氏政權 (C)太平天國 (D)中華民國。
- 日本在《馬關條約》中獲得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的特權。英、法等國雖未參與該條約簽訂,卻也享有這種權力,這與下列哪一項規定有關? (A)五口通商 (B)協定關稅 (C)領事裁判權 (D)片面最惠
- 清末兩位大臣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共同事蹟有下列哪幾項?(甲)平定太平天國(乙)推動戊戌變法(丙)推動自強運動(丁)參與戊戌政變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丙。
- 清朝自強運動時期,這個機構辦理外交、通商、海防、軍務、關稅等與洋務有關事宜。這個機構為下列何者?(A)同文館 (B)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C)江南機器製造局 (D)廣方言館。
- 自強運動的措施中,利用哪些機構培養外語人才,翻譯西書? (A)京師大學堂、水師學堂 (B)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輪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江南機器製造局 (D)同文館、廣方言館。
- 有歷史學者提出自強運動以戰爭開始,也以戰爭終止,其「始」與「終」各為哪一場戰爭? (A)鴉片戰爭、兩次英法聯軍 (B)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C)兩次英法聯軍、甲午戰爭 (D)甲午戰爭、中法戰爭
- 中國自建第一條鐵路的工程師—詹天佑, 為中國第一批留美官費生,當時正值哪一項運動推行? (A)立憲運動(B)維新運動 (C)自強運動 (D)革命運動。
- 附表是外國在中國設立工廠的數量和資本額情況。其中某一時期的數字呈現大幅度的成長,這與下列哪一件史實的關係最為密切? (A)英法聯軍戰敗北京失守 (B)甲午戰後簽訂《馬關條約》 (C)列強在華
- 下列清末所簽的條約與失地的配對,何者不正確? (A)中俄《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 (B)中日《馬關條約》→臺灣 (C)中英《南京條約》→香港 (D)中俄《北京條約》→九龍司。
- 清朝末年的數場對外戰爭帶給臺灣許多影響,下列史事的配對,何者不正確? (A)鴉片戰爭→臺灣開港通商(B)牡丹社事件→廢除渡臺禁令 (C)中法戰爭→臺灣設省 (D)甲午戰爭→割讓臺灣、澎湖。
- 清末遭列強瓜分之勢已然成形,各列強在中國勢力範圍之畫分,何者敘述錯誤? (A)長江流域→英國 (B)長城以北→俄國 (C)西南地區→法國 (D)山東→日本。
- 日本侵略中國及其藩屬的歷史,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甲)吞併琉球(乙)發動甲午戰爭(丙)牡丹社事件(丁)劃福建為勢力範圍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甲乙丁 (D)丁
- 甲午戰爭後,中國面臨列強瓜分,哪一國家提出「門戶開放政策」,要求保持中國領土及主權的獨立與完整。(A)英國 (B)美國 (C)俄國 (D)日本。
- 阿展到中國山東旅行時,看到某國百年前在此地所興建的下水道至今都還能使用。請問這哪一國家所建造的?(A)日本 (B)法國 (C)德國 (D)英國。
- 擁有天然良港的遼東半島,某國想處心積慮企圖侵占,清朝卻將其割讓給日本。於是某國乃聯合德、法兩國出面干涉。請問本文中的某國是指哪國? (A)俄國 (B)英國 (C)美國 (D)葡萄牙。
- 這四件史事的發生密切相關,依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甲)甲午戰爭(乙)《馬關條約》(丙)劃分勢力範圍(丁)門戶開放政策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甲丁乙丙 (D)丙丁甲乙。
- 「詹程夫斯基」是位俄國商人,在甲午戰爭之後來到中國做生意,如果他想在其本國的勢力範圍內活動貿易,那他可以選擇哪一座城市? (A)廣州 (B)上海 (C)青島 (D)瀋陽。
- 宋朝王安石與清朝康有為的變法,其所以失敗,都曾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A)新法朝令夕改 (B)守舊派勢力的反對 (C)外國勢力的反對 (D)領導人知識不足。
- 下列關於戊戌變法的敘述,何者錯誤?ˉ(A)受到甲午戰爭的刺激ˉ(B)主張廢除八股文ˉ(C)成立京師大學堂(D) 主要參與者康有為、梁啟超都因而被殺失去性命。
- 英國聯合法國對清朝發動第一次英法聯軍戰役的理由分別是什麼?(甲)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乙)亞羅船事件(丙)法國傳教士在廣西被殺(丁)牡丹社事件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 朝鮮半島上現存在南韓、北韓兩個政權,最近屢屢躍上國際新聞版面。朝鮮半島位於中國大陸與日本群島之間,自古以來即為中、日兩國往來的重要通道,有「東亞陸橋」之稱,而朝鮮半島上的局勢變化也往往影響著中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