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十世紀初,學者在敦煌附近的遺址中,發掘出一種用「新文字」書寫的佛經。後來有人找到一本名為《番漢合珠掌中書》的字典,才逐漸了解此種新文字的原則:使用漢字偏旁以代表各種意義。書寫時有篆、草、行、楷等書體,相當複雜。這應該是哪一種文字?
(A)西夏文
(B)藏文
(C)波斯文
(D)蒙古文
(A)西夏文
(B)藏文
(C)波斯文
(D)蒙古文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2),B(0),C(0),D(1),E(0)
內容推薦
- 永嘉之禍、安史之亂、靖康之禍,這三件大事之間具有的共通歷史意義為何? (A)皆是內亂所導致的外患 (B)皆造成中國南北的分裂 (C)皆因內重外輕帶來的後遺症 (D)皆促使文化經濟重心的南移
- 一位士人經歷一場劇變後,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國家集權太甚,「萬里之遠,皆朝廷所制」,地方無力,導致「外寇憑陵時而莫禦,讎恥最甚而莫報」的結果。這位學者可能經歷了以下哪一場事件? (A)西晉五胡亂華
- 一位官員因為在父喪期間,讓婢女服侍他吃藥,被人檢舉違反禮法,因而受到清議的批評,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這位官員最可能處於何時? (A)兩漢 (B)魏晉 (C)隋唐 (D)宋明
- 魏晉南北朝時代世居某郡的顯貴世族,例如: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被冠以什麼稱號? (A)僑姓 (B)郡姓 (C)吳姓 (D)國姓
- 朱熹為「四書」作注,名為「四書集注」,至何時成為科舉考試定本? (A)南宋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 我國的少年事件處理法,在修法後採取具有福利行政色彩的立法模型。下列哪些屬之?(甲)以教養代替懲罰(乙)保護優先(丙)以罰代教(丁)增加轉向制度(戊)寬嚴互濟。 (A)甲乙戊 (B)甲乙丁
- 得知結果的無豔感到非常生氣,請問她可能進行的救濟程序中,下列哪項敘述正確? (A)案件經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後,上訴期間無豔可以向大法官提出聲請 (B)須針對警大的口試標準作為釋憲聲請的對象
- 「權勢與國君相伴,私家比國庫還富有,所屬僮僕人數眾多,可組軍隊,自家內形成一交易市場,牛羊掩滿原野,田地散布千里」上述文字描述中國史社會上層優勢階級,應該是指哪一時期? (A)魏晉南北朝 (B)唐
- 學者批評某個朝代頗多失禮之事,宮廷喋血衝突不絕於書,並認為這是因為這個朝代的創建沾染夷狄之風所致。這個朝代是指 (A)秦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 他的辦法是:使蘇綽、盧辯之徒以周官之文化比附鮮卑部落舊制,建立府兵制度;廣募關隴豪右、籍六等之民以增軍旅;改易西遷關隴地區山東人的郡望為關內郡望;府兵將領及其士卒改從鮮卑姓,並使之與土地結合。請
內容推薦
- 中國歷史上,長城一向是防範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但某位皇帝認為長城已失去防禦功能,決定此後不再維修,終其統治期間,與蒙古各部結盟。這是哪位皇帝的作法? (A)宋太祖 (B)遼太宗 (C)明成祖 (
- 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的時代,下列對於元代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社會區分為四個階級,對漢人管控甚為嚴密 (B)元朝對思想嚴格管控,意圖消滅儒家文化 (C)元代漢人的社會地位更高於色目人 (
- 網站上有人拍賣一塊以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著「崇禎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對於這塊石碑,以下說明何者最為適當? (A)明末鄭成功部隊開設軍屯時樹立的界碑 (B)清朝初年在臺灣建立軍事據點時的遺跡 (C
- 史書記載:「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請問:這是哪一朝代的制度? (A)遼 (B)金 (C)元 (D)清
- 從宋代「蘇常熟,天下足」到明代「湖廣熟,天下足」,可說明江南農業發展的哪一項事實? (A)中國經濟重心不斷南移 (B)北宋時自占城引進早熟稻後產量大增,更適合湖廣地區的土質 (C)長江下游受經濟
- 西班牙人占領中南美洲後,所開採的銀礦為何大量流入中國? (A)當時中國控制中南美洲的貿易發展 (B)因為中國海盜猖獗,經常伺機搶奪 (C)因為當時中國君主相當喜愛白銀,因此外國多來朝貢 (D)因
- 西夏趙元昊曾說出這樣的豪語:「毛皮裹身、放牧牛羊,是我們党項的本色,中國的綾羅綢緞要它何用?英雄應操霸王之業,不為絹衣而屈。」請問:我們應如何理解這段話? (A)他是說真的,希望回到純游牧的生活
- 南投縣竹山鎮有三十五名祖籍漳州的陳姓移民,於乾隆四十六年共同出資,供奉漳州的祖先陳五八,每年分春、秋兩季祭祖聚餐聯誼。這應是屬於下列何種祭祀組織? (A)開臺祖 (B)唐山祖 (C)祭祀圈 (D)
- 在一份與戶籍登錄有關的古文書記載:「戶主余善意,年二十二歲,……擁有二十畝永業田,二十八畝已受,七畝口分田,總計應受田一頃六十一畝,一畝居住園宅,一頃三十三畝未受……」請問:這份文書反映的制度為
- 某地洪水為患,消息上報朝廷後,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盡速搶修潰決的堤防,勿使水患繼續擴大;另一方面責成戶部盡速調度糧食,運往災區,賑濟災民。幕僚根據皇帝之意,寫成詔書,經皇帝確認無誤後,直接送至工部
- 關於臺灣的開發與經營,下列解釋名詞何者正確? (A)八堡圳:西班牙人據臺時期開發的水利工程 (B)土牛線:清代為避免來臺的閩、粵移民為爭土地發生械鬥,而以「土牛線」區分界線 (C)金廣福墾號:民間
- 有份由外國大使館給政府的陳情書說:「臺灣此次民變,純為反對貪汙官僚,要求政治改革。並無其他作用,請勿派兵來臺,以免再激民心,並懇迅速派大員蒞臺調處,則國家幸甚。」這封陳情書的時機為何? (A)甲
- 有位學者說:「整個世界經濟秩序在當時(十五至十九世紀中期)名副其實是以中國為中心。因為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多邊的納貢貿易網。同時中國還從這個貿易網以外獲得大量的商品。」請問
- 清朝入主中國後的統治政策是既高壓又懷柔。請問:下列哪項懷柔措施是使清朝終能獲得漢人士大夫接納並效忠的主因? (A)為明思宗發喪禮葬 (B)開科舉取士,獎勵學術,徵辟明儒遺老 (C)滿人全面漢化,
- 1830年左右,臺灣的官員為了因應局勢,開始推動「聯莊」政策。他們編造「閑民冊」,又結合數個村莊,加以編組,實施「清莊聯甲」之法。這個政策的目的是 (A)防範游民擾亂秩序 (B)抵抗西方國家進犯
- 引述〈大江東流擋不住〉:「我們確信,只有真正民主政治,才能結束這一禍亂相尋的局面,而導致國家社會人民於長治久安之途。新的在野黨之組織,不過是企求這一目標之實現而已。也許有的人士說,現在正值『非常
- 某系統具有三級串接放大器,第一級電壓增益爲5倍,第二級電壓增益爲10 dB,第三級電壓增益爲20倍,則 其總電壓增益爲多少dB ?(A) 30 dB(B) 50 dB(C) 400 dB(D)
- 自明後期到清前期,中國物價持續上漲,社會購買力旺盛,從而促進了中國的商品生產和流通。其造成這種情形與下列哪一因素無關? (A)走私貿易 (B)專業市鎮的興起 (C)鄭和下西洋 (D)白銀的流入
- 對於某個朝代我們可以這樣形容:「嚴華夷之防,重文武之別,裁抑王室貴族之奢淫,讓受教育講道理的讀書人,成為社會之中堅。」請問:這是哪個朝代的特色? (A)東晉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 一名臺灣官員向朝廷報告:「臺地無源可開,但通其流,而源自裕。米穀不流通,日積日多……蓋由內地食洋米而不食臺米也。不食臺米,則臺米無去處,而無內渡之米船。無內渡之米船,則無外來之貨船。」依據你對東
- 臺灣地區實施土地改革的措施是經過幾個步驟才完成。以下實施步驟何者正確? (A)清丈田畝→公地放領→三七五減租 (B)公地放領→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 (C)清丈田畝→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 (D)
- 歷史老師請同學觀賞臺灣原住民介紹的影片並附文字說明。第一段:「此族是父系社會,愛好和平,以矮靈祭聞名。」第二段:「舟船雕刻優美,男性穿丁字褲,擅長捕魚。」第三段:「母系社會,服飾鮮豔,喜愛紅色,熱
- 宋代的民間風情,有哪個景緻是無法見到的? (A)江南梯田連山跨谷,湖濱圩田錯落 (B)商業區與住宅區混合,都市的威權色彩淡化 (C)聽「說話」,欣賞雜耍特技,成為市民日常娛樂 (D)紙鈔通行全國
- 對某一朝代的兵制有如下的說明:「其部長日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者,謀克者,百夫長也」請問:這是哪一個朝代? (A)遼 (B)金 (C)元 (D)清
- 一位學生計畫撰寫一篇小論文,到圖書館借閱了《巴達維亞城日記》、《裨海紀遊》、《馬偕日記》三本書。這位學生想要研究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平埔族社會的變遷 (B)長老教會來臺傳教 (C)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