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關於刑案現場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得附帶搜索其身體、隨身攜帶之物件
(B)得使用警械防止其脫逃、自殺或其他意外
(C)遇犯罪嫌疑人攜帶或藏放之武器或證物,應立即扣押或留存
(D)於刑案現場以外之處所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立即帶回現場進行詢問
(A)得附帶搜索其身體、隨身攜帶之物件
(B)得使用警械防止其脫逃、自殺或其他意外
(C)遇犯罪嫌疑人攜帶或藏放之武器或證物,應立即扣押或留存
(D)於刑案現場以外之處所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立即帶回現場進行詢問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涉及境外匯款、外籍人士金融帳戶或無記名儲值卡的帳戶匯款案件,以哪一個警察機關為主辦單位?(A)開立帳戶地 (B)面交發生地(C)被害人第一次匯款地 (D)被害人最後一次匯款地
- 關於境外犯罪案件的管轄警察機關,其決定之次序為何?①被害人的現住地 ②被害人的工作地 ③被害人的家屬現住地(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 檢察官起訴甲犯竊盜罪,法院判處甲 2 年 6 個月有期徒刑,甲不服判決之刑度,乃上訴第二審,檢察官則未上訴,若二審法院也認為甲犯竊盜罪,則其判決不得諭知何種刑罰?(A)3 年有期徒刑(B)2 年
- 「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此一規定學說上稱之為:(A)證據裁判原則 (B)無罪推定原則(C)嚴格證明原則 (D)證據法定原則
- 下列何者不是傳聞證據?(A)被害人的警詢筆錄(B)檢察官對目擊證人的訊問筆錄(C)被害屍體的照片(D)目擊證人親筆寫下目擊經過的書面報告
- 檢察官就強制性交並當場故意殺被害人之強制性交部分提起公訴,其後又將強制性交部分撤回公訴,法院應如何處理?(A)為不受理判決(B)就殺人之事實審判之(C)就強制性交及故意殺被害人之事實審判之(D)
- 甲(住桃園)在桃園竊盜,1 週後又與乙(住高雄)2 人共同在台中殺害丙,有關法院之管轄,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桃園地方法院基於土地管轄取得甲殺害丙之管轄權(B)高雄地方法院基於牽連管轄取得甲殺
- 《刑事訴訟法》第 267 條:「檢察官就犯罪事實一部起訴者,其效力及於全部。」此規定與下列何種原則關係最為密切?(A)告訴不可分原則 (B)公訴不可分原則(C)不告不理原則 (D)起訴法定原則
- 下列何者不屬於相牽連案件?(A)甲、乙各自分別(彼此沒有關係)同時在某家大賣場內竊取財物(B)甲教唆乙至桃園對丙行兇,2 天後乙在桃園鬧區對丙當街槍決(C)甲於半夜潛入乙的豪宅內竊取財物,1 週
- 抗告期間,自何時起算?(A)自裁定宣示時 (B)自裁定送達後(C)自裁定公告 (D)自被裁定人知悉裁定內容時
內容推薦
- 二、多重選擇題:甲提出偽造的借據,載明乙向甲借款 3 萬元,訴請法院判令乙交付甲 3 萬元,並獲勝訴而取得3 萬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成立詐欺取財罪 (B)甲成立間接強盜罪(C)甲成立
- 下列何者屬於《刑法》所定的保安處分?(A)限制住居 (B)監護處分(C)禁戒處分 (D)驅逐出境(E)監管處分
- 重大刑案發生逾幾日未破案者,應由機關主官親自或指派適當人員給予被害人慰問?(A) 3 日 (B) 5 日 (C) 7 日 (D) 10 日
- 甲放任其飼養的狗追咬乙,乙因身無寸鐵,在情急之下,為了防衛狗的攻擊而搶取路人丙的手提包回擊該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放任其飼養的狗追咬乙為傷害罪的間接正犯(B)乙搶取丙的手提包可因正當防
- 有關竊盜罪、侵占罪與毀損一般物品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三罪均為意圖犯(B)侵占罪以行為人持有他人之物為前提,竊盜罪與毀損罪則否(C)竊盜罪必須破壞他人對持有物之持有支配關係,並建立自己對
- 交通警察甲查獲乙無照駕駛汽車,擬開單舉發,經乙再三央求不要舉發,最後甲將違規事由記載為未戴安全帽。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成立圖利罪 (B)甲成立公務員不實登載罪(C)甲成立《刑法》第 21
- 對於執行車輛跟監之汽車及機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除速度須適合跟蹤任務外,外觀亦不宜引人注目(B)汽車具備機動、靈活、受交通及路況影響小之功能(C)汽車為最有效的跟蹤工具,能填補機車及徒步
- 甲在下列何種情形屬於殺人罪之普通未遂?(A)甲欲殺乙,開槍射殺,但因槍枝忘了裝填子彈,未能得逞(B)甲欲殺乙,由於天色昏暗,甲誤將稻草人看成是乙而對其射殺,未能得逞(C)甲欲殺乙,對其砍殺兩刀,
- 在命案偵查中,犯案兇嫌故意對陳屍狀態做出慘絕人寰的怪異處置,目的在使發現者或警方目擊慘狀時感到極度震驚,此一特殊行為稱之為?(A)還原(Undoing) (B)解離(Dissociation)(
- 在連續型犯罪的偵查中,下列何者是進行案件連結的主要途徑之一?(A)犯罪心理 (B)犯罪手法 (C)犯罪動機 (D)犯罪標的
- 依實務見解,甲之慫恿行為於下列情形,何者不成立犯罪?(A)甲幫助乙犯罪後,甲又慫恿乙湮滅該次犯罪之證據,乙聽從之(B)甲犯罪後,慫恿乙湮滅甲犯罪之證據,乙聽從之(C)甲犯罪後,慫恿乙藏匿甲,乙聽
- 依據大法官釋字第 777 號解釋,有關《刑法》第 185 條之 4 肇事逃逸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關於「肇事」部分,包括「非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所致之事故」,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B)關於
- 下列何者不必經嚴格證明?(A)羈押與否之審查 (B)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C)有關量刑事實之審查 (D)簡式審判之案件(E)有無強盜構成要件事實之審查
- 下列關於地緣剖繪基本前提的敘述,何者正確?(A)必須是連續型犯罪,一般而言至少要 7 件以上(B)犯罪者在連續犯案過程中,必須是移動的(C)不僅能用在劫掠型,更可用在通勤型犯罪者(D)被害目標地
- 依據《去氧核醣核酸樣本採集準則》,下列檢體之採樣順序應為?①毛髮 ②唾液 ③血液(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 關於被告之自白,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被告之自白,非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疲勞訊問、違法羈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與事實相符者,得為證據(B)對於自白任意性之調查,須達到無合理懷疑之確信
- 下列哪一項物證符合「暫時性物證」之定義?(A) DNA 型別 (B)凶宅廚房瓦斯 (C)血跡移轉印痕 (D)做案工具痕跡
- 關於影響目擊證人記憶的因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目擊時間長短與記憶正確性具負相關(B)警方透露偵查相關資料,可能影響記憶內容與指認信心(C)目擊者短時間內多次指認不同嫌疑人,將可澄清其記憶
- 司法警察於夜間亦得入內執行搜索或扣押,以下何者不包括之?(A)假釋人使用者 (B)緩刑人居住所(C)營業時段之旅館 (D)常用為妨害風化之處所
- 下列何種強制處分採相對法官保留?(A)拘提 (B)搜索(C)羈押 (D)檢查身體(E)鑑定留置
- 偵查人員於某住宅查獲白色粉末,並送請鑑識該粉末究係毒品抑或太白粉,此鑑識過程稱為什麼?(A)確認(Confirmation) (B)比對(Comparison)(C)鑑別(Identificat
- 傳聞證據應予排除之理由為何?(A)不能透過偽證罪來擔保證人的真實陳述(B)為違法取得之證據(C)不能透過交互詰問來排除證人的謬誤陳述(D)無證據能力(E)可信性太低
- 乙駕車因過失撞倒執勤中之警察甲致輕傷,下列何人得提起告訴?(A)甲 (B)甲的配偶(C)甲的父母 (D)甲的成年子女(E)甲所屬之機關首長
- 於住宅兇殺現場所採獲之兇嫌指紋及鞋印物證,比中某特定嫌犯;又從被害人之通聯紀錄得知案發前該犯嫌與被害人有密集聯絡,最終確認該犯嫌為兇手。下列何種學理最能解釋上述破案過程?(A)個異性原則 (B)
- 下列何者應為免訴之判決?(A)曾經判決確定者 (B)時效已完成者(C)被告已死亡者 (D)對於被告無審判權者(E)犯罪後之法律已廢止刑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