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假設甲、乙、丙三鎮兩兩之間的距離皆為20公里。兩條筆直的公路交於丁鎮,其中之一通過甲、乙兩鎮而另一通過丙鎮。今在一比例精準的地圖上量得兩公路的夾角為45° ,則丙、丁兩鎮間的距離約為
(A) 24.5公里
(B) 25公里
(C) 25.5公里
(D) 26公里
(E) 26.5公里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甲、乙、丙三所高中的一年級分別有5個班級。從這12個班級中隨機選取一班參加國文抽考,再從未被抽中的11個班級中隨機選取一班參加英文抽考。則參加抽考的兩個班級在同一所學校的機率最接近以下哪個
- 已知f(x),g(x) 是兩個實係數多項式,且知f(x) 除以g(x) 的餘式為x4-1 。試問下列哪一個選項不可能是 f(x)與g(x) 的公因式? (A)5 (B)x-1 (C)x2-1 (D
- 右圖中齒輪以 O 為中心轉動。一支 400mm 長的桿(rod)OB 連結於 O 處隨齒輪一併轉動,角速度v 為 8rad/s,角加速度a 為 40rad/s2。請問桿 OB 之質心GOB 的法
- 針對日耳曼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 甲說:因為中古農奴如果逃到城市住滿一年又一天,就可成為自由民。乙說:中古地曠人稀,即使是城市,人口也不多,城市空氣不會令人窒息,所以自由。 丙說:因為中古
- What is the product of the following reaction? (A) (B) (C) (D) (E)
- 如【圖 10】中表示一個平面形狀,請問該平面形狀的形心位置與座標軸 y 的距離為何?(A) 12 cm (B) 14 cm (C) 16 cm (D) 18 cm
-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為了支持這次十字軍,西方歐洲發起了全面的捐款運動,羅馬教宗下令教士必須捐付特別稅,而英王亨利倡導有名的「薩拉丁什一稅」,向人民課徵特別稅;不久法王菲利普亦制定了同樣的捐稅。
- 學生的算術教育內容中,往往附加許多牽強附會的神秘主義,如把 1 解釋為唯一的神,2 指耶穌基督具有神性和人性兩重性格,3 意味著聖父聖子和聖靈的三位一體,4 指四個福音傳道者等等,結果使算術課變
- 某一座城市為建立於海濱沿岸的城市共和國,因該地四面環海,人們便開始從事食鹽的生產,食鹽在中世紀是相當缺乏的商品,價格一再上漲;利用此一壟斷之地位,這座城市不僅加強其城市競爭力,同時財富越累積越多
- 某生向同學解說其自助旅行期間拍攝的照片,其中的三張畫面如下:(甲)一座廳堂內的壁飾,乍看好似複雜的花紋,細觀竟是精緻的幾何圖形。(乙)一座建築物的外牆上,所有的空間都填滿了花紋和人物。(丙)一座
內容推薦
- 坐標平面上給定兩點A(1,0) 與 B(0,1),又考慮另外三點 與 。令 △PAB的面積為p 、△ QAB的面積為q 、△ RAB的面積為 r。請問下列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A) (B) (C
- 下圖是由三個直角三角形堆疊而成的圖形,且 。問:直角三角形OAB的高 為何? (A)1 (B) (C) (D) (E)2
- 已知−15x2 − 4x + 3 = −(3x − 1)(5x + 3),下列哪一個不是−15x2 − 4x + 3的因式?(A) 1 − 3x (B) 2(5x + 3) (C) (D) −5
- 如【圖 11】所示之一圓盤在平面上純滾動,其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分別為 3 rad/s、8 rad/s2,請問圓心C 處之加速度大小為何?(A) 0 m/s2(B) 5 m/s2(C)
- 試問下列哪些選項中的數是有理數?(A)1416 (B) (C) (D) (E)方程式 的唯一實根
-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此機構具有多重功能,它是可以逃避戰亂,隱居修養安身立命,獲得到心靈安寧的地方,也是地方社會慈善事業的中心;它是學術和教育的中心,隨著時代的演變,它成為大地主,並且培養出許多農業
- 某書指出:「在消失數百年之後,商業再度獲得新的生命。首先是東西方的國際貿易,繼而是南北方的區域貿易。23商業復興的結果,是都市生活的發展和中等階級的興起。」這段文字應如何理解較為適當?(A) 這
- 有關歐洲中古時期最基層的行會組織及其發展過程,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 最基層的行會組織大抵有二個:一為商人行會;一為工人行會 (B) 商人行會的出現,是源自於行商走販時,為求自保而結為商隊
- 「東羅馬帝國的衰亡當然與十字軍運動有所關聯」,我們該如何詮釋這句話?(A) 東羅馬帝國是受到十字軍的攻擊而滅亡 (B) 東羅馬帝國亡於伊斯蘭教徒之手,所以這句話是錯的 (C) 十字軍曾攻打君士坦
- 在一幅以維納斯為主題的教堂壁畫中,藝術家以人的形象為底本,利用活潑的光影及線條,將希臘神話故事生動的表現出來。這幅畫最可能完成於何時何地?(A) 四世紀的雅典 (B) 十世紀的羅馬 (C) 十五
- 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瓦拉利用語言學的知識作歷史考證,指出君士坦丁的捐獻這份歷史文件是後人偽造的。瓦拉的研究精神為科學革命時代菁英所繼承,以下有關其研究精神的敘述,何者合於史實?(A) 運用理性來解
- 以下有關羅馬帝國於西元一~四世紀迫害基督徒的主因的敘述,那一項較合於史實?(A) 為維持帝國的統一及鞏固人民對帝國的向心力 (B) 基督徒勾結蠻族入侵 (C) 猶太人多次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D)
- 歐洲中古商業沒落到幾可忽視的地步,然而仍有一些地區始終仍維持相當的商業。此地在地理上佔有絕對優勢,向北可以和斯堪的納維亞貿易,向南藉萊因河及其支流則可暢通法蘭西和日耳曼內陸。此地是(A)法蘭德斯
- 題為題組題:「任何時候不准發怒;不准發牢騷;不許說笑;不許貪吃貪睡;每天都要想到死亡就在眼前;應當害怕下地獄;要想著上帝每時每刻都在監視自己的言行;天使時刻會向上帝彙報你的行為;一有邪惡就
- 上文的各項要求,原先是針對何種人所提出的?(A)世俗教士 (B)戒律教士 (C)基督徒 (D)樞機主教
- 土葬是先秦以來的習俗,除了「入土為安」的想法之外,也基於尊重亡者的禮俗。但唐宋之際某些地區卻陸續出現了「火葬」的現象,其所持的理由是「身軀僅是靈魂暫居之所,靈魂既離此身軀,火化土葬皆可」。請問:
- .社會區分階級是常見的現象,但依據的理論基礎各異。下列哪一社會階級的區分是建立在宗教理論上?(A)先秦的中國 (B)古代的希臘 (C)中古的歐洲 (D)古代的印度
- 西元 2001 年 2 月,阿富汗神學士政權下令摧毀境內巴米安雙佛石雕,引起世人同聲譴責。這兩尊佛像造像莊嚴,衣服呈現希臘古典藝術風格,衣褶鬆散下垂。請問:在阿富汗的伊斯蘭世界為何出現這兩尊古佛
- 西元 528 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曾聘請法律學者,有系統地整理法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一書。這部法典保全羅馬法傳統,並影響到近代早期歐洲國家的王權觀。下列哪一段文字吻合此一法典的精神?(
- 一位學者介紹某地豐富的文化資產時,將該地從古以來的宗教信仰比喻成一座房屋。他說:最下層居住的是法老,4上一層是亞伯拉罕,再上面一層是基督,最上面一層則是阿拉。這是何地的情況?(A)開羅 (B)麥
- 食物反映一地的地理條件與文化,在近代交通發達以前,通常不易改變; 但有些地區的飲食方式卻在西元八世紀到十六世紀間,有重大的變化,如開羅、君士坦丁堡都屬此類。這些地方飲食文化的改變主要原因為何?(
- 歷史上某一時代農民的處境為:必須負擔力役和實物租稅,不能任意遷徙或從事其他行業。耕種時由地主提供農具、種子、牲畜,農民無法自行決定作物種類,也不得任意在地主的池塘中捕魚、森林中打獵。這是何時何地
- 「中世紀的人好像在睡夢中或半睡不睡之中,被一龐大的帳幔所籠罩似的。這個帳幔是用信仰、幼稚的無知以及飄渺的幻想所織成。□人首先衝破這個帳幔,他們以客觀的眼光去觀察,討論國家以及世界上其他形形色色的
- 出生於佛羅倫斯的馬基維利(N.B. Machiavelli, 1469-1527 年)雖然信仰共和體制,卻寫了《君王論》這本書,主張建立一個強大的君主政權。請問他的動機是(A) 為了國家統一之需
- 人們這樣形容他:「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崇奉禁慾主義和神秘主義,但他也極力宣揚異教文化,並把古代羅馬詩人維吉爾作為自己遊歷「地獄」、「煉獄」的嚮導和庇護者,此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