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碳循環主要是指碳元素在地球的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及岩石圈等儲存庫之間的交互作用:生物透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使碳於大氣圈及生物圈之間循環;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變化,使二氧化碳在大氣圈與水圈之間交換;而在海洋中的沉積物經成岩作用可以將碳儲存至岩石圈;火山作用又可將岩石圈中的碳釋出至大氣圈;而鈣、鎂矽酸鹽類岩石的化學風化作用需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為反應物來分解岩石。碳元素在碳儲存庫之間的交互作用是一種動態平衡的關係。所以在不同的地質年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呈現不同的變化。
57.圖19為地球科學家根據不同年代岩石中的相關化學成分,由全球尺度的觀點,推論顯生元以來至工業革命之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形。下列哪些選項與圖中曲線變化的關聯性最為密切?(應選2項)
(A)太陽光度的增加與減少
(B)岩石風化速率的增加與減少
(C)石灰岩沉積速率的增加與減少
(D)陸地植物與動物多樣性的增加與減少
(E)大氣中水氣含量及雲量的增加與減少
57.圖19為地球科學家根據不同年代岩石中的相關化學成分,由全球尺度的觀點,推論顯生元以來至工業革命之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形。下列哪些選項與圖中曲線變化的關聯性最為密切?(應選2項)

(A)太陽光度的增加與減少
(B)岩石風化速率的增加與減少
(C)石灰岩沉積速率的增加與減少
(D)陸地植物與動物多樣性的增加與減少
(E)大氣中水氣含量及雲量的增加與減少
參考答案
答案:B,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2),C(1),D(0),E(0)
內容推薦
- 圖6為兩條固定在 平面上的長直導線,均通過原點,且與 軸的夾角均為45°,兩導線上的直流電流,大小相同,方向如箭號所示。假設位於 軸上的甲點到兩導線的垂直距離遠小於兩導線的長度,則下列關於該點上
- 下列各類生物的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A)黴菌通常可依孢子的顏色來命名(B)石花菜、紫菜為分布於溫暖海洋中的褐藻(C)海洋中浮游性的矽藻與綠藻均為自營生物(D)苔蘚植物因不具維管束而無
- 一質點沿 軸作一維直線運動,其速度 與時間 的關係如圖7所示。下列有關該質點位移與路徑長關係的敍述,何者正確? (A)從0.0至0秒的全程運動,質點的位移量值大於路徑長(B)從0.0至
- 15-16題為題組圖4為颱風由臺灣東部往西偏北移動之示意圖。當颱風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點附近出海時,回答15-16題。 甲、乙、丙、丁、戊五處海岸,何處最容易發生海水倒灌的天然災害?(
- 圖3為某一家人的族譜圖,其中甲、乙、丙、丁及戊的血型未知。下列關於甲~戊「所有可能的血型」之敘述,何者正確? 選項人物所有可能的血型(A)甲O型、B型(B)乙O型(C)丙A型(D)丁O型、B型(
- 蟑螂腹部呼吸孔的附近,有一層光亮透明的防水油膜,當蟑螂掉入水中時,仍能游離水面逃生。若蟑螂掉入含清潔劑的水溶液中,則會在短時間內死亡。下列何者為其致死原因的最合理推測?(A)被氣泡嗆死(B)該水
- 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標本玻片,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A)細胞小,排列緊密(B)大部分細胞的染色質會往兩極移動(C)大部分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近中央少部分細胞進行減數分裂(D)以光學顯
- 海洋中的某些物理、化學特性及生物分布情形不容易直接被觀測到,常常需要藉助儀器的幫助。下列哪些選項可以利用聲納原理測得?(應選2項)(A)海底地形(B)海水溫度(C)海水鹽度(D)海水溶氧量(E)
- 哪一個城市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的水氣最多?(A)甲(B)乙(C)丙(D)丁(E)戊
- 圖15為植物細胞在放入各種溶液前,以及放入甲、乙及丙三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後,細胞變化情形的示意圖。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2項) (A)植物細胞在甲溶液中膨壓最大(B)植物細胞在乙溶液中無水
內容推薦
- 水耕栽培為無土栽培方式,是依植物生長發育所需基本元素的適當濃度,以無機鹽調配成培養液供植物根系的吸收利用。培養液不像有機土壤具有較大的緩衝能力,因此水耕栽培對養份濃度變化的容許範圍較小。培養液的
- 圖16為某種參與「專一性防禦」的細胞,於活化前及活化後,細胞形態變化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該種細胞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可釋放組織胺,增加血管的通透性(B)可釋放血小板,幫助受傷的組織凝血(C
- 在早期的地球歷史中,大氣中氧氣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下列何種事件造成?(A)火山活動(B)隕石撞擊(C)三葉蟲的出現(D)氧化鐵的出現(E)藍綠菌的出現
- 現今的全球暖化問題,主要是下列哪一因素所造成?(A)火山作用頻率減少(B)風化作用速率增加(C)人類栽種植物面積增加(D)可溶解於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E)埋藏於地層中的有機物質快速
- 耳溫槍是一種溫度計,將耳溫槍的探測端塞到耳朵裡,利用探測端內的紅外線檢測元件,可快速測量耳溫。下列何者是耳溫槍能夠量到耳溫的主要原因?(A)熱藉由熱質流動由皮膚傳到耳溫槍(B)熱由耳膜以輻射的方
- 62-63為題組甲、乙、丙為三種不同濃度的鹽酸溶液,將不同體積的甲、乙、丙溶液分別和過量的強鹼水溶液混合,反應後之總體積皆為10毫升。在反應完全後,所測得溶液之溫度變化(ΔT)如圖20所示:6
- 甲、乙、丙、丁、戊五處海岸,何處最容易發生焚風?(A)乙(B)丙(C)丁(D)戊(E)都不容易發生焚風
- 下列哪一選項的敘述,可以用來證明臺灣位於聚合型板塊邊界?(A)臺灣本島有玄武岩(B)臺灣本島常有地震(C)臺灣本島的地層會下陷(D)臺灣本島東部有砂岩(E)臺灣本島東部和南部外海有海溝分布
- 59-60為題組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前三週期如下表所示。已知原子序1-18的元素,其第一主層原子軌域可填入2個電子,第二主層原子軌域可填入8個電子,第三主層原子軌域可填入8個電子。甲與乙為下列週期表中的兩
- 平靜的湖面上常可看到湖邊建築或樹木的美麗倒影,但在有浪的海面上卻只能看到海浪的起伏,而看不到岸邊物體的倒影,其原因為下列何者?(A)浪濤洶湧,容易造成色散(B)海水中含有鹽分,造成折射(C)海浪
- 下列有關岩石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A)花岡片麻岩是一種變質岩(B)組成大陸地殼的主要岩石為沉積岩(C)位於中洋脊的大陸地殼,主要是由花岡岩組成(D)位於中洋脊的海洋地殼,主要是由玄武岩
- 17-19題為題組圖5為甲、乙、丙三種不同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列示意圖。圖中「●」代表原子核,「。」代表核外電子。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由甲、乙與丙三種元素所組成的穩定化合物?
- 民國99年春分在3月21日,秋分在9月23日,春分與秋分之間相隔幾天有兩種計算法。第一種是由3月21日往後推算,經4月、5月…到9月23日,有186天;第二種計算法則是由3月21日往前推算,經過
- 已知由甲、乙兩元素所構成的化合物,在常溫常壓時為固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元素乙屬於鹵素族(B)元素乙的電子數為4(C)元素甲與乙組成的化合物為MgO(D)元素甲與乙組成的化合物為(
- 下列選項中,影響表面海水鹽度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為何?(應選2項)(A)雲量(B)降雨量(C)陽光強度(D)海水蒸發量(E)海水表面溫度
- 甲與乙所組成的最穩定化合物,在常溫常壓時,具有下列何種性質?(A)良導電性(B)酸性(C)鹼性(D)可溶於汽油(E)可溶於酒精
- 碳與氧可形成兩種不同的化合物,這兩種化合物中碳和氧的質量比不同。若將碳的質量固定時,兩化合物中氧的質量之間成一簡單整數比,此稱為倍比定律。下列各組物質,何者符合倍比定律?
- 圖18為局部腎元構造之示意圖,「甲」和「乙」為血液中的兩類成分。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甲乙(A)紅血球尿素(B)尿素紅血球(C)葡萄糖鈉離子(D)鈉離子葡萄糖(E)紅血球白血球
- 王老師在教溶液的單元,談到莫耳時,有學生問王老師:「在網上看到『莫耳日』,那是什麼?」王老師說:「莫耳日是一個流傳於北美化學家當中的非正式節日,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上午六時零二分到下午六時零
- 僅由丙元素組成的純物質與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濃度約3M)反應後,可以分離出的產物為下列何者?(A)氫氣(B)氧氣(C)氫氧根離子(D)一價的丙離子(E)二價的丙離子
- 在一大氣壓下,將0kg的碎冰塊加入不加蓋的空鍋中,以穩定的小火緩慢加熱。假設加熱過程中鍋內的冰與水均穩定吸熱,十分鐘後,鍋中只剩下0.90kg正沸騰中的水,則本過程中被加熱物質其溫度與加熱時
- 舊金山(39°N)和大西洋城(37°N)分別位於北美洲西岸及東岸,兩地均濱海而且緯度相近,夏季七月兩地平均之天氣資料如表三所示:地點天氣資料舊金山大西洋城最高氣溫18℃29℃最低氣溫12℃19℃
- 化學反應的反應熱(△H )與生成物及反應物的熱含量有關,而物理變化也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下列有關物理變化的熱量改變或反應熱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A)水的蒸發是吸熱過程(B)汽油的燃燒是
- 現代科技中的雷射、半導體及液晶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應用,若應用的實例:(甲)積體電路,(乙)手術醫療,(丙)顯示器,則此三實例與上述現代科技的對應,下表中的選項何者最為恰當?技術選項雷射半導
- 醣類是重要營養素,而代糖則可作為取代醣類甜味的食品添加物。下列有關醣類與代糖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A)蔗糖是雙醣(B)葡萄糖是一種果糖(C)單醣在體內可以經由代謝產生能量(D)阿司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