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資料一:《南國哀歌》載:「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只殘存些婦女小兒,這天大的奇變,誰敢說是起於一時?人們最珍重莫如生命,未嘗有人敢自看輕,這一舉會使種族滅亡,……我們有這雙腕,休怕他毒氣、機關槍!休怕他飛機、爆裂彈!來!和他們一拼!……兄弟們到這樣時候。我們處在這樣環境,只是偷生有什麼路用?眼前的幸福雖享不到,也須為子孫鬥爭。」資料二:賴和於 1918 年寫詩叮臺灣瘴海中,穢氣所凝結,曾聞十年中,九度相喋血。絞臺血濺未嘗乾,有人學甲復揭竿,可憐愚昧不知死,乃把肌骨試鐵彈。皇軍到處紛走死,屍填澗谷野朱殷,婦人縊於樹,背上猶繃子。」 資料三:「明治 35 年 5 月底,鳳山守備隊故意放出軍營內發生傳染病的風聲,因此以消毒營內為名,將守備隊南移。總督府籍口『處理傳染病』,調動軍隊展開圍攻。經過一整天砲擊後攻入住處,臺人共 70 餘人戰死。接下來的幾天,軍警在鳳山清掃『殘餘份子』,處死 320 人,而被『臨時處分』者不計其數。」請問,關於上述三件資料的相關解讀,何者正確?
(A)此三段史事的發生順序是資料二→資料三→資料一
(B)資料三事件發生復,全島「治安完全恢復」,臺人轉而文化抗日
(C)資料二事件的發生與宗教思想具相關性
(D)資料一發生時,臺灣因進入戰時體制,故總督府以毒氣快速鎮壓。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