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滿州鄉被冠上「台灣小瑞士」之稱,原因則是港口溪流域處處可見的青草地,這些都是農民種植的牧草。每年夏秋之季,油綠的牧草是溪谷沖積地最主要地景,入冬牧草開始收割,先由機械收割機「剪草地」,割下的牧草要鋪成排曝曬、翻草,再利用集草機集草、並用機器打包成每捆重三百公斤的牧草捆,才能搬上車運走…,由於台灣少有大規模種牧草的地方,因此每年的牧草收割季,每一個種有牧草的地方,都成為觀光客追逐「割草秀」的景點。港口溪流域,每年秋季過後盛行落山風,一般的農作物無法抵擋這種異常乾冷的風,只有牧草及少數的農作物不受到影響,這正是滿州地區的農民,會選擇種植牧草的主因。落山風下的牧草區,種植的大都是盤古拉草,多年生、禾本科馬唐屬,也稱為盤固草,民國 46 年前後才從菲律賓引進,喜歡生長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高溫多雨地區,對土壤適應性相當廣,早期在新竹、台南和屏東等地都有種植,全台最主要的生產區則在恆春半島。 (節錄自網路文章:盤古拉草傳奇)
29. 滿洲鄉有「台灣小瑞士」的別稱,原因是?
(A)溪谷沖積地形
(B)秋天乾冷的落山風
(C)港口溪的青草地
(D)氣候高溫多雨。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