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我要向某公司求職,寫信給該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提稱語宜用:
(A)大鑒
(B)道鑒
(C)賜鑒
(D)青覽
(A)大鑒
(B)道鑒
(C)賜鑒
(D)青覽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24
統計:A(6),B(7),C(3),D(6),E(0)
內容推薦
- 「『極短篇』屬於□□之一;成功的極短篇重在□□之妙。」缺空處宜填入: (A)散文/詞藻 (B)新詩/篇幅 (C)報導/題目 (D)小說/布局
- 給平輩與長輩,在名片背面書寫後,署名處要加上: (A)名正肅 (B)知名不具 (C)名正具 (D)前詳
- 〈打電話〉一文中,黃子雲打電話給誰? (A)媽媽 (B)爸爸 (C)張伯伯 (D)一一七
- 寫信給下列歷史名人,哪一個稱呼錯誤? (A)給司馬懿、司馬昭:賢喬梓 (B)給袁宏道、袁宗道:賢昆仲 (C)給李治、武則天:賢伉儷 (D)給王羲之、王獻之:賢昆仲
- ( )下列何者沒有同時使用譬喻與映襯兩種修辭手法? (A)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B)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D)騏驥一
- ( )下列〈諫逐客書〉文中的句子,哪些解說正確? (A)「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棄秦樂而取異國音樂 (B)「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意謂秦王具有廣博的同情,對於外來客一律收留 (C)「河海不擇細
- 「造次必於是」,「造次」是指: (A)匆忙 (B)造反 (C)艱難 (D)再次
- ( )下列敘述有誤的選項是: (A)棄「黔首」以資敵國:指敵人 (B)「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比喻極微小的事物或數量 (C)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其中的「具告以事」即「以
- ( )「道士曰:俛首驟入,勿『逡巡』」句中的『逡巡』屬於「疊韻」詞語,下列選項中,何者亦屬於「疊韻」? (A)本日「榴槤」大拍賣,一斤只要一百元 (B)巴士海峽位於臺灣海峽與太平洋交會處,只見波
- ( ) 請選出文字使用完全正確的選項: (A)乃以著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 (B)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
內容推薦
- 「造次必於是」,「是」字是指: (A)仁 (B)名 (C)富貴 (D)貧賤
- 下列何者不是春秋時代「士」必讀的經典: (A)禮 (B)御 (C)易 (D)春秋
- 有關名片的意義和作法,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名正肅」、「名正具」是名片上已有自己的姓名,而啟事內容寫在背面之署名 (B)名片印有姓名、職務、住址、電話號碼 (C)收片人姓名寫背面中央,以
- 下列詞語何者為「疊韻」? (A)繼續 (B)徘徊 (C)催促 (D)躊躇
- 那「只」矮木箱,「只」字可用何字取代? (A)隻 (B)枝 (C)支 (D)紙
- ( )下列文句中的「以」字,意義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B)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
- 下列何者不是孔門「四科十哲」的人物 (A)冉伯牛 (B)司馬牛 (C)顏回 (D)子路
- 有關〈打電話〉一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作者愛亞,本名李丌 (B)故事反映出小孩渴求母愛的心理 (C)本文只有單一時間、地點和人物 (D)以倒序法寫成
- 關於便條的作法,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便條的作法,在事言事,在物言物,無須浮詞、套語,以簡明為貴 (B)「稱呼」、「結尾敬辭」、「署名敬辭」、「日期」的寫法與書信同 (C)便條是簡便的書信
-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有誤? (A)九二一大地震,看到災民從災區倉黃逃離,緊張之狀,令人感同身受 (B)大地震後,慈善團體動員賑災,凸顯了臺灣強大的民間力量 (C)地震發生之後,各地檢察官出動
- 向多人發出電子郵件,又不至於洩露他人郵址的正確方法是採用: (A)收件者 (B)副本 (C)副本密件 (D)以上皆可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稱自家兄長為「愚兄」 (B)寫信給父親,信封中欄須寫「某某父親安啟」 (C)右挪縮小要用在尊稱或頭銜 (D)給平輩的問候語是「大安」
- 下列稱謂解釋,何者正確? (A)「先夫」與「先府君」都是對去世父親的稱呼 (B)「太公」與「太君」都是對己方年長者的稱呼 (C)「泰山」與「岳父」都是對妻子父親的稱呼 (D)「先慈」與「先大母」
- ( )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讀音兩兩相同? (A)不斷「啜」泣/中「輟」生 (B)棄如草「芥」/尷「尬」 (C)烘焙「坊」/「訪」客不斷 (D)居有「頃」/「傾」家蕩產
- 下列單位詞的使用,何者正確? (A)一「方」草皮 (B)一「抹」斜陽 (C)一「支」眼鏡 (D)一「紙」雨傘
- 「君孰與不足」,「孰與」是: (A)況且 (B)怎麼 (C)當然 (D)更加
- ( )下列各組「 」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異? (A)「竊」以為君市義/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 (B)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屬」予作文以記之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
- 書信末尾之請安語(結尾敬辭),下列何者不正確? (A)對長官可用「敬請 鈞安」 (B)對師長可用「恭請 誨安」 (C)對平輩可用「順頌 近祺」 (D)對賀禮可用「敬請 禮安」
- 29 下列有關書信的敘述,何者正確? (A)封文上的縮小左挪,是對寄信者表示禮貌 (B)寫給老師的提稱語,可用「青覽」表示尊敬 (C)稱家中親戚尊輩,加一「家」字,卑輩則加一「小」字 (D)寫明信片時
- ( )下列對於〈燭之武退秦師〉一文文句的說明,何者有誤?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鄭文公暗示燭之武「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燭之武指出晉國有「得隴望蜀」
- 有關書信寫作,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明信片正面中路,只能用「啟」字 (B)用於親友平輩的收束敬語可用「耑此 奉達」 (C)用於學界的結尾問候語可用「敬請 學安」 (D)用於師長的提稱語可用
- (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說服秦穆公時,巧妙運用許多遊說技巧,例如「說之以害」、「許之以利」、「引據史實」等,下列哪一段落即是運用「說之以害」的技巧?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
- 「盍徹乎」,「盍」是: (A)何不 (B)而且 (C)雖然 (D)寧可
- 〈打電話〉一文中,「不知怎的,黃子雲清了下鼻子,再說話時聲嗓變了腔。」是因為: (A)興奮 (B)哭泣 (C)感冒 (D)裝酷
- ( )下列「 」中的詞句,何者解釋正確? (A)「若不闕秦,將焉取之」指晉國若無秦國相助,將如何攻下鄭國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指因為身體衰老無力,怕有辱鄭伯所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