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98 年,三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亞裔學生,將自己對功夫電影的熱愛,灌注在名為「爛番茄」(Rotten Tomatoes)的網站上,他們大量蒐羅專業媒體與網路評價,好評的電影以鮮紅番茄標示,負評的電影則是一坨綠色爛番茄,聚合為一項「爛番茄新鮮指數」(Tomatometer)。    為什麼叫「爛番茄」?西方歷史上,戲劇觀眾如果覺得表演無聊,通常會朝舞台上投擲番茄、或者其他水果,砸演員一身一臉。這個評價網站引用了這一有趣的概念,讓用戶直接看到影視作品的真實評價。如今,「爛番茄」及 IMDB 等電影網站,已取代《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影評版面,成為好萊塢片商既敬又畏、既愛又恨的新興媒體。尤其近年來最紅的爛番茄,正面評價超過 75%的電影,網頁上會獲頒「認證新鮮標章」,就是強大的催票保證;正面評價低於 59%的綠色爛番茄圖示,往往成為票房負指標。   2018 年調查,全美半數電影觀眾買票前,都先上爛番茄查評價,且八成二表示,正面評價讓他更想買票觀影;三分之二承認,負評會驅使他避開該片。      如今,電影海報或預告影片上,一句「爛番茄新鮮度超過 80%」,就抵上百萬行銷預算。電影公司也發展出因應策略,例如,先針對比較友好、或喜歡特定類型電影的影評人或部落客,開闢優先試映場次,讓他們張貼正面的帶風向文章,創造較高的爛番茄指數及首週票房。 15.如果某部電影在網路上得到紅色爛番茄的認證標章,指的是:
(A)得到正面評價不足 59%的票房指標。
(B)得到負面評價超過 59%的票房指標。
(C)得到正面評價不足 75%的票房指標。
(D)得到正面評價超過 75%的票房指標。

14.依據文章內容,選出正確的選項:
(A)介紹了「爛番茄」網站的初始設計是為了提醒觀眾避開某些質量不佳的功夫電影。
(B)現在,爛番茄已成功取代《紐約時報》、IMDB、《洛杉磯時報》,成為好萊塢片商又敬又畏的新興媒體。
(C)以「爛蕃茄 」為名,是取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象。
(D)某些電影公司試圖利用爛番茄的影響力,透過它的評價來宣傳電影並創造較好的票房。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