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基隆有些句諺語說:「西仔(法蘭西)來打咱臺灣,大家合齊來打番。」下 列何者是有關這場戰爭的正確敘述?
(A)此戰役波及台灣的基隆,促使清廷設台北府,加強北台防務
(B)敵軍曾自澳底登陸,清廷因而推動自強新政
(C)敵軍將領孤拔病死在澎湖
(D)清廷派劉永福的黑旗軍駐防臺灣
(A)此戰役波及台灣的基隆,促使清廷設台北府,加強北台防務
(B)敵軍曾自澳底登陸,清廷因而推動自強新政
(C)敵軍將領孤拔病死在澎湖
(D)清廷派劉永福的黑旗軍駐防臺灣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臺北馬偕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都是歷史悠久的教會醫院。請問:這些都是哪一個教會所創設?(A)羅馬天主教會 (B)長老教會 (C)耶穌教會(D)芳濟會。
- 英王派遣馬加爾尼前來中國欲改善通商關係,到阿美士德再度來華,期間相隔20餘年,其主要原因是英國正面臨了什麼挑戰因而中斷了使臣的派遣任務?(A)拿破崙戰爭(B) 美國獨立戰爭(C) 三十年宗教戰爭
- 34 (B)134 (C)1234 (D)1345清末庚子後的新政成效頗為顯著,下列哪些是其改革的政績?廢止科舉制度內閣與軍機處的廢除千餘年來中國的六部制首度有所變革設立京師大學
- 學習歷史需要想像力,才能拓展並神入當時的歷史情境。若你是一位生活在1940年代的中國女學生,你「不」可能經歷到哪類事物?(A)醉心左翼思潮,主動報名參與中共長征。(B)閱讀張愛玲小說,對她的文才
- 日治時代蔡培火在獄中填寫〈臺灣自治歌〉:「蓬萊美島真可愛,祖先基業在,田園阮開樹阮栽,勞苦代過代。著理解,著理解,阮是開拓者,不是戇奴才 。臺灣全島快自治,公2事阮掌才應該。」從上文中可知,蔡培
- 「邦聯制」與「聯邦制」皆曾出現在美國歷史上,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何者? (A)前者強化中央政權,後者削弱中央政權 (B)前者強化地方分權,後者強化中央政權 (C)前者採取中央集權,後者採三權分立
- 他是一位傑出作家,曾在中國讀過理科,到日本改讀醫學,最後決定以文學為改革社會的事業。此人小說的故事主人翁,在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的歷史書中,從字縫中處處可看到都是「吃人」二字,下列哪些是他的有
- 某份文件慷慨激昂地表白「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攻擊的形勢,簡直是急風暴雨,順之者存,違之者滅。其結
- 十八世紀一位英國學者指出:「過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農民,靠自己耕種土地的產品和公有地上放養的羊、家禽、豬等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幾乎不必向市場購買。如果土地落到少數大租地農場主手中,他們就必須
- 有篇文章寫著:「這國故的臭東西,他本同小老婆吸鴉片相依為命。小老婆吸鴉片,又同升官發財相依為命。國學大盛,政治無不腐敗。因為孔孟老墨便是春秋戰國亂世的產物,非再把他丟在茅廁卅年。」請問關於這一時
內容推薦
- 民國以後關於「山東問題」的始末,下列哪些選項敘述是適當的?日軍為了干涉北伐,製造青島事變二十一條要求內容與山東問題有關五四運動,即因山東問題而起民初山東問題的爭執,直至華盛頓會
- 臺灣土地自清代移墾時代以來一向地籍混亂,所有權不明,這種情形何時解 決? (A)沈葆禎時期 (B)劉銘傳時期 (C)兒玉源太郎時期 (D)國民政府時期。
- 阿美 1905年在臺灣出生,當她二十歲時,可能有什麼樣的生活? (A)就讀 專為臺灣人設置的臺北帝國大學 (B)閱讀報紙上有關「霧社事件」的社論 (C)投票選舉臺中州會議員 (D)依日本民法規定
- 「稻江首富」□以洋行買辦起家,進而經營貿易,縱橫商場,他成功的秘訣是 「不在放膽,而在細心;不在冒險,而在耐久。」上述所論何人?(A)陳福謙 (B)李春生 (C)林占梅 (D)林文察。
- 某部法律內容如下:「外交大權歸諸總統,宣戰媾和締約不經參政院、人民公權的褫奪回復由總統訂定、官制由總統制定、憲法起草權歸諸於總統及參政院」,請問這部法律最可能是?(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
- 下列關於文化大革命的始末,何者敘述正確? (A)遠因是林彪在對權力失勢而發起 (B)導火線是吳晗所寫的〈海瑞罷官〉 (C)是毛澤東針對劉少奇叛變而發起 (D)周恩來死後,鄧小平立刻鬥倒四人幫重新
- 有史學家對於日治時期在臺灣的某項措施提出研究報告說:「就日人之統治而言,經過……的實施,強化了對人口的控制,並將原住民逐步納入現代國家的控制管理機制當中。在此3過程中,阿美族傳統社會亦面臨衝擊,
- 蔡培火等發行《臺灣青年》月刊,他在發刊詞上寫著:「瞧!國際聯盟的成立 ,民族自決的尊重,男女同權的實現,勞資協調的運動……無一不是這個大覺醒的賞賜。」此刊發行的時間應在哪一時期? (A)1900
- 根據研究,在 1830-1870年之間,漢人與原住民衝突相當劇烈,尤其是在中北部,擁有私人武力的土豪、買辦以武力驅趕原住民;政府也經常派兵進行「剿蕃行動」。原住民不敵節節敗退,舉族遷往深山或東部。
- 辛亥革命是現代中國史重要的里程碑,不論在性質上及目的上都與傳統皇權帝制時代的改朝換代不同。下列有關辛亥革命的敘述,何者為非?(A)多運用組織政黨及社團的方式從事革命(B)參與革命的成員以學堂生或
- 「□□少時慷慨、好任俠…率一支千餘人的志願軍,擊敗數倍於他的敵軍,取得國境之南。該地區百姓堅持□□做他們的統治者,然而他卻功成不居,自動退讓,退隱小島以務農終其生。」請問:此人歷史人物是誰? (
-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之後,因為內部對未來發展路線的看法不同,而產生分裂 與轉變。請問:以下有關臺灣文化協會的說明,何者正確? (A)由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於 1921年在臺中創立 (B)以《臺灣民報》
- 沈葆楨為了預防類似牡丹社事件的再發生,所以增設了哪個行政區?(A)臺北府 (B)新竹縣 (C)淡水縣 (D)恆春縣。
- 一位學子敘述:「我們學校在臺北城裡,隔壁就是中西學堂,離電報學堂還有一段路。學校裡上的都是漢文、閩南語,還有官話。畢業以後,我就可以回家做官。」這樣的情節,最可能是發生於哪一時期? (A)1670
- 北大是當代中國自由主義的發源地,北大能有今日學術地位,蔡元培校長的一手擘畫居功厥偉。請問下列對於蔡元培掌任北大時的描述,何者為非?(A)學校教師新舊派皆有,兼容並蓄(B)鼓勵學生成立自治團體及各
- 某大學宿舍裡,住著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同學,有一天他們各自介紹自己國家的歷史,都表露出以身為該國人民的光榮。Jack 說:「十八世紀,我們是西方學術文化的中心。十九世紀,我國更是歐洲政治的中心,我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因應臺灣對電力的需求,因而日本政府興建了下列何項工程? (A)桃園大圳 (B)嘉南大圳 (C)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D)西部鐵路幹線。
- 一部小說中有以下一段情節:「太明開始對教育有了懷疑了。最少是對教育方法有所懷疑。想起來有很多不能了解的。比如小學校不用體罰,也能提高教育的效果;為什麼公學校不能那樣?小學校按照學則辦理,為什麼公
- 日本人治臺時期,曾經在何時進行大規模的「舊慣」調查,使臺灣可以課稅的土地增加了70%? (A)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的初期 (B)1905~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C)內地 延長主義時期 (D
- 晚清民初是女學生極為活躍的時代。當時女界曾因政府濫捕學生,聯合其他女校要求政府釋放他們。又組織「女學界聯合會」,聯合要求抵制日貨。更倡議將廢止納妾、女子參政權、婚姻自主權納入法律修訂。請問上述事
- 1989年,當時電視曾出現「一位年輕人獨自以肉身擋住坦克車」的畫面,引來全球同聲譴責中共藐視人權。請問:這位年輕人代表大陸民眾追求何者的縮影? (A) 統獨問題 (B) 中國主權 (C) 政治民
- 中共黨員數目堪稱世界第一,但其實該黨人數時增時減,並非穩健成長。右圖是中共歷年黨員概略總數,請問造成1927年一年內,黨員由近六萬人銳減至一萬人的原因最可能為何?(A)聯俄容共使中共黨員多改入國
- 劉銘傳在一份奏摺裡說:「全臺物產,餉源所繫,實以茶、鹽、樟腦為大宗。鹽釐(金)各局,臺北較多。臺南,陸路則阻大溪,水程則須大海;公牘往返,動逾旬時,自係鞭長莫及。」從以上資料可知,劉銘傳將政治中
- 老師帶學生去苗栗博物館參觀,除了看到蠶絲的製品之外,還到一所烈士紀念館,老師介紹其生平時說:「他曾經參加過革命運動,後來奉國父的命令,成立同盟會臺灣分會於苗栗,組織抗日運動,最後被捕,死前留下遺言
- 上海是近代中國華洋雜處的洋化之都。曾有一度,上海里弄住宅陸續建成,移民人口大量搬入。但歷經驚天動地的浩劫後,難民紛紛逃離。一時間住宅人去樓空,房租降低達50%。請問造成這現象的主因是?(A)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