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不乘熱出,則抱水不乾),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燋食之。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蘇軾 與子由書)【注釋】1. 燋:通「焦」,烤。2. 抉剔:挑取。3. 肯綮:骨頭和筋肉相連之處。4. 芻豢:泛指家畜。5. 沒齒:終身、永遠。
27. 依文意推敲,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惠州物產不豐,但地方官規定每天仍然得殺一隻羊
(B)蘇軾買羊脊骨,煮熟微烤料理後再拿去賣,賺得一點小錢
(C)蘇軾不常吃羊脊骨,但每隔幾天就會吃蟹螯,覺得相當滋補
(D)蘇軾說他獨門的羊脊骨料理如果風行,那狗兒們恐怕會大大不高興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