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地方誌記載:「此人在富戶的支援下,聚眾二百餘人,進入番地。1798 年在烏石港築城頭城,作為拓墾的基地,其後閩、粵移民陸續加入,逐漸拓墾,終將宜蘭平原全境開拓。」文中的「此人」是何者?
(A)吳沙
(B)吳鳳
(C)沈光文
(D)施琅。
(A)吳沙
(B)吳鳳
(C)沈光文
(D)施琅。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09091
統計:A(10),B(0),C(0),D(0),E(0)
內容推薦
- 王子是鄭經時期的人,他家住在今日的屏東市。若他與鄰居發生糾紛,可以到下列哪個所轄衙門告官?(A)天興縣 (B)天興州 (C)萬年縣 (D)萬年州。
- 【題組】光緒 20 年,中日爆發嚴重衝突事件,當時的導火線主要是因哪一個地區而起?(A)甲(B)丙(C)丁(D)戊。
- 土地拓墾與土地改革建設是各政權財經建設的重點。請問:鄭氏治臺時期,土地拓墾的最主要目的為何?(A)準備大量移民 (B)解決糧食匱乏問題 (C)以農產品做為輸出商品 (D)用農產品交換軍火。
- 【題組】下列何項史事「最不符合」短文中提及「學習外人長處以對抗外人」的主張?(A)擷取西方基督教思想,反對儒家思想(B)引進西式武器,培訓人才與列強競爭(C)開辦廣方言館,培育外交翻譯人才(D)
- 清康熙 22 年,鄭克塽降清後,清廷官員對臺灣「棄」、「留」問題發生爭議,最後施琅是以何種理由說服康熙皇帝保留臺灣?(A)以民族情感為由,主張臺灣本來就是中國領土 (B)就國防考量,放棄臺灣將影響
- 【題組】圖中的丙地變成外國的藩屬,應該跟哪一事件有關?(A)甲午戰爭(B)中法戰爭(C)英法聯軍(D)鴉片戰爭。
- 清領前期,清朝不斷擴增臺灣的行政區域,由最初的一府三縣擴增到嘉慶時期的一府四縣三廳。請問:清朝調整臺灣行政區劃的方針與下列哪一件事關係最密切?(A)清朝治臺態度由消極轉趨積極 (B)對外戰爭失敗
- 【題組】自強運動學習洋務,雖使中國得以進步,但卻無法達到富國強兵的真正目標。下列哪一事件證明了自強運動的改革仍有許多不足之處?(A)英法聯軍(B)日軍侵臺(C)中法戰爭(D)甲午戰爭。
- 一、圖一結構中 A、F 點為鉸支承,並於 C 點以鉸接方式連結。現於 B 點施加一彎矩 2 PL,且在桿件 DE 與 EF 間各施加一載重 P,如圖一所示。試求外力作用下,支承 A 及支承 F 反力
- 十八世紀前半葉,臺灣出現「郊」的組織。請問:所謂北郊、南郊,是以哪一種方式組成的?(A)買賣商品相同的商人所組成(B)由居住地點相同的商人所組成(C)由同姓氏有血緣的商人所組成(D)貿易地點相同的
內容推薦
- 【題組】各國在中國租借港灣與劃分勢力範圍,與哪一場戰爭有關?(A)甲(B)丙(C)丁(D)戊。
- (三)清末以來,中國面臨強大的外患威脅,使中國部分人士對外態度開始由「中國的世界」轉變為「世界的中國」,並且體認到西方的船堅炮利威力強大不可小覷。因此,開始有知識分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試圖
- 【題組】哪一場戰爭曾攻入清朝首都北京,並導致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付之一炬?(A)甲(B)丙(C)丁(D)戊。
- 【題組】那幾次戰爭的發生與中國的藩屬國有關?(A)甲丙(B)丙丁(C)甲丁(D)甲戊。
- 【題組】請問這些戰爭發生時間先後順序為何?(A)甲丙戊丁乙(B)丙丁甲戊乙(C)丙丁戊甲乙(D)丙甲戊丁乙。
- 清朝統治臺灣長達二百多年,主要以哪一事件做為清領前、後期的分界? (A)清廷占領臺灣 (B)臺灣開港通商 (C)簽訂馬關條約 (D)平定朱一貴事件。
- 一、憲法第 8 條第 1 項之「司法機關」是否包括檢察機關在內?理由為何?(13 分)法院組織法第 58 條規定:「各級法院及分院各配置檢察署。」所稱「配置」之內容為何?(12 分)
- 清領前期,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最初唯一合法的港口為? (A)鹿港 (B)鹿耳門 (C)八里坌 (D)艋舺。
- 10×8×(3 4+1)×(38 +1)×(316 +1)=3 n−1,且n為正整數,則n為何? (A)(B)(C)(D)32
- 右圖 =16,為 的平分線, 為 的平分線, 為QR 的平分線,求 =_________________
- 鄭氏政權立足臺灣反清復明,獨立抗清長達20餘年之久,主要是依靠何種資源? (A)臺灣戰略地位重要 (B)積極拓墾,糧食充足 (C)發展國際貿易 (D)漢人政治文教制度的移入。
- 臺灣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被視為化外之地,直到何時,體認到臺灣在經濟及國防上的重要地位後,才首度正式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 (A)清康熙皇帝時 (B)清雍正皇帝時 (C)清嘉慶皇帝時 (D)南明時期。
- 臺灣在十八世紀以後,由於商業興盛,出現商人組成的公會組織,稱為郊或行郊,臺南的「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是當時最具代表的組織。請問:「北郊」、「南郊」是以什麼條件作區分的? (A)貿易的地區
- 有一座形如拋物線的拱橋,這座拱橋下的水面離拱頂4公尺,水面寬為8公尺,若水位下降2公尺,則水面寬度為多少公尺?
- 位於臺南市開山路的「延平郡王祠」,是為了紀念哪一位建立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的重要人物而興建? (A)鄭芝龍 (B)鄭成功 (C)鄭經 (D)鄭克塽。
- 小梅的歷史期末報告,是要探討臺灣第一座孔廟的設置,由此推測,她的報告主題應為下列何者較為適當? (A)『鄭成功時期臺南孔廟研究』 (B)『鄭經時期高雄孔廟初探』 (C)『鄭成功時期彰化孔廟
- 清領前期,臺灣的三大貿易港口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呼。請問:「一府」是指何地? (A)承天府 (B)臺灣府 (C)臺北府 (D)臺中府。
- 2022=( 200+2 ) 2=2002+m+22,問m值為何? (A)(B)(C)(D)802
- 一、區域計畫完成通盤檢討公告實施後,符合非都市土地分區使用計畫之非都市土地,其申請人基於開發利用,得依規定申請辦理分區變更;試問申請人在程序上應如何申辦?又應檢同那些有關文件?請依區域計畫法及其施行細
- 鄭氏治臺時期,曾採取「寓兵於農」的土地拓墾政策,此政策的具體涵義為何? (A)兵農合一 (B)兵農分家 (C)軍人不再負責作戰,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只需耕作 (D)政府雇用農夫為軍隊耕作。
- 臺灣歷史歷經多次的政權更替。請問:首度將漢人典章制度正式移植臺灣,是哪一個時期的特色? (A)荷蘭統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治時期。
- 小純在寫歷史研究報告時,描繪一張征戰形勢圖,如下圖所示。請問:小純是在研究哪一個歷史事件? (A)鄭成功聯合倭寇掠奪中國東南沿海 (B)鄭經趁清廷發生三藩之亂出兵中國大陸 (C)鄭成功與荷蘭人的
- 鄭氏經營臺灣時期,非常重視土地拓墾。當時採取的拓墾方式,不包括何者? (A)官墾 (B)民墾 (C)番墾 (D)軍屯。
- 在清代前期的臺灣,是隸屬哪個省分管轄? (A)直隸省 (B)廣東省 (C)福建省 (D)湖南省
- 王福氣是清朝康熙年間某省份的巡撫(今省長),但是他必須不定期的來臺視察。請問:他應該是哪一省的巡撫? (A)廣東 (B)臺灣 (C)福建 (D)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