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欣馨正在寫有關賴和詩集的一份相關報告,她在其中讀到一句「旗中黃虎尚如生,建共和竟不成!」請問欣馨所讀到的賴和詩句中描寫的內容所指為何?
(A)臺灣民主國;
(B)臺灣文化協會;
(C)大明慈悲國;
(D)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A)臺灣民主國;
(B)臺灣文化協會;
(C)大明慈悲國;
(D)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新申報》有份號外寫道:「今日各校學生赴曹汝霖家,因阻止入內,打破電燈,曹宅焚毀,學生數人被捕。章宗輿在曹宅受傷甚重。」這應是與什麼事件最相關的報導? (A)二次革命(B)洪憲帝制(C)五四運動
- 二、題組題 (4 小題 每小題 2 分 共 8 分)※資料一: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全國人民引為奇恥大辱。 資料二:1919 年,日本在巴黎和會上企圖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
- 日治時期,「櫟社」是個怎樣的組織?(A)以文抗日的漢詩社團;(B)以傳播新知為主的社團;(C)幫助日本統治的御用社團;(D)推廣日語教育的社團。
- 愛看臺灣文學的靖瑄在讀到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一書中有以下的描述:「(皇民派臺人)捨棄了自己的歷史。丟棄了自己的傳統,只希望皇民化,想求子孫的幸福。可是,外形的皇民化,雖然做到了,但剩下血的問
- 1930 年代,一位婦女寄給蔣中正的公開詩,其文:「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日本);不戰送河山,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作征衣去。」下列何者的解讀較不適當? (A)詩文
- 牡丹社事件中斷送中國對琉球的宗主權的是下列何種聲明?(A)「生番係我化外之民」;(B)日本出兵行動是「保民義舉」;(C)「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D)番地無主論。
- 來自臺灣的承樸在日本留學期間,看到知識分子在君主立憲體制下以護憲運動為名,要求擴大民眾參與政治、婦女參政權、普通選舉,弱化元老、樞密院、貴族院、軍部的力量等。請問:他最有可能是在何時留學?(A
- 北體四位男同學仁駿、豐程、朝宇和傳笙利用星期日搭捷運到淡水遊玩,沿途她們聊起淡水相關的歷史發展。請問:誰說錯了?(A)仁駿:「淡水古蹟紅毛城,印證了明末西班牙、荷蘭對臺灣北部侵略與統治的事實。
- 二、多重選擇題:請先閱讀下列兩段資料,然後回答問題:資料一:「時疫從一個城蔓延到另一個城,整個海岸地區遭受突然來臨的死亡襲擊,很少人能夠在床上躺過三天,城鎮的全部人力幾乎消耗殆盡。」資料二:「
- 「這件事情被認為是西羅馬帝國就此復活。□□被認為是日耳曼人的『羅馬帝國』,對羅馬帝國的東西分離有絕對性影響,帝權由□□掌握,而教權則是由教皇負責,這樣聖—俗分為兩個中心,被認為是中世西歐世界的
內容推薦
- 【題組】根據資料二,中國掀起廣泛響應的抗議運動,下列何者並非此運動所造成的影響? (A)激起民族主義昂揚 (B)使中國知識份子重新檢討傳統與西方文化 (C)促進學生運動蓬勃發展 (D)導致日本軍
- 民初新文化運動藉刊物、輿論的鼓吹,促成哪些方面的發展? (A)舊家庭制度沒落,中國開始興女學、勸禁纏足 (B)打破儒家獨尊的地位,引進西方思想學說,使全中國皆贊同全盤西化 (C)普遍的政治覺醒,
- 一個生活在十五世紀初的義大利地區貴族,他能夠看到與經歷到的有哪些?(A)信仰羅馬公教,到聖索菲亞大教堂做禮拜(B)看到但丁的《神曲》描繪黑死病的可怕(C)在波隆納大學裡學習亞里斯多德的哲學(D
- 日治時期,總督府透過下列哪一個組織深入各街庄推動皇民化?(A)臺灣拓植株式會社;(B)農業義勇團;(C)皇民奉公會;(D)國語講習所。
- 聯俄容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捩點,有關這個決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決策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欲對抗袁世凱的帝制 (B)是孫文晚年所推動的政策,希望引入外援以改造中國國民黨 (C)孫文同意
- 【題組】由圖可知,小新生產餅乾自2個單位增加到3個單位時,必須放棄生產多少單位的巧克力? (A)(B)(C)(D)13。
- 有志聽說蔣委員長在西安被軟禁的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他想出門去買份報紙來看有沒有相關的消息,請問:當時他最可能會使用什麼樣的錢幣來購買? (A)黃金 (B)銀兩 (C)銀元 (D)法幣
- 臺灣文學研究者葉石濤教授認為:「□的文學,簡單一句話說,就是反抗的文學……他出現時,小說的形式才宣告完成。」這位為窮人看病不收錢的「彰化媽祖婆」,堅持用漢文完成臺灣的新文學。文中的□指的是何人
- 用功的朝馨正在整理老師之前上課的筆記:日本統治的分期,其中哪一列朝馨不小心弄錯了?(A)甲;(B)乙;(C)丙;(D)丁。
- 【題組】因美國次級貸款的風暴,讓銀行及貸放機構紛紛倒閉或財務吃緊,使得全球陷入金融危機,也讓許多企業緊縮財務。倘若IBM公司因全球企業緊縮科技支出而減少電腦採購量,使得電腦零組件的上游廠商獲利驟
- ※ 資料一:這段期間工商業發達,開礦、棉紡織都有很好的發展。而在交通方面,特別是黃河以南的公路,對於各地的交通聯絡都有很好的貢獻。資料二:歷經戰亂的中國,終於統一了。但是為了解決過剩的兵力進行了裁軍計
- 「因為有此種新媒體的報導,一般普羅大眾(包括文盲)才知道國家正在發生的大事,促成國家一體感與危機意識。」此刊物可能是? (A)良友畫報 (B)點石齋畫報 (C)東方雜誌 (D)小說月報
- 中古時代的西歐與東羅馬帝國的比較,下列何者敘述正確?(A)政治上:前者為政教合一的體制;後者為統一帝國(B)經濟上:前者為以物易物的原始經濟;後者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城市文明(C)宗教上:前者為羅
- 以下有關「國際收支」的敘述,何者正確?(甲)是指一個國家全體居民,在一年之內所有對內、對外經濟交易的總紀錄;(乙)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於 1993 年的分類,國際收支分為經常帳、資本帳與
- 國民黨經過多次的權力鬥爭與改組,「寧漢分裂」是一次重要的事件,下列何者正確? (A)蔣介石主張清黨,以減少共黨對於國民黨的影響 (B)寧、漢分別指南京和武漢 (C) 1927 年國民政府北伐期間
- 【題組】根據資料二,請問「再次陷入戰亂」是下列哪一場戰亂所造成? (A)中原大戰 (B)二次革命 (C)護國軍戰爭 (D)清黨事件。
- 下列關於「臨時約法」與「新約法」的比較,何者正確? (A)前者是約束袁世凱的野心,後者擴充袁世凱的權力(B)兩者都公布在民國元年 (C)前者是國會制定的,後者是臨時參議院制定的 (D)前者屬總統
- 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說:「甘蔗糖業的歷史,就是殖民的歷史。」臺灣民諺也說:「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請回想日治時代臺灣糖業的發展,並思考其反應的時代意義為何?(A)日治時代臺灣糖業的發展,受政
- 有關匯率與國際收支、國際貿易的敘述,何者正確?(甲)匯率是指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匯率升高,代表本國貨幣貶值;(乙)本國貨幣貶值,有利於出口;(丙)外匯的主要需求者為出口商;(丁)國際
- 【題組】豐田汽車是唯一入全球十大品牌價值的亞洲企業,它的「豐田生產方式」造就了它在全球無可取代的地位。許多企業運用機器自動化與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讓產品製程縮短且精確。請問哪些項目可增加豐田企業的人
- 三、多重選擇題 (5 題 每題 2 分 共 10 分)民初軍閥有哪些共同點? (A)壯大自己的力量並打擊不同派系的軍閥 (B)積極建設民主共和的現代國家 (C)對於占領區內的經濟收益通常會據為己
- 《阿 Q 正傳》是他改造國民靈魂理想的成功藝術實踐。在這篇小說中,他把幾乎整個民族的精神弱點,特別是「精神勝利法」融進了阿 Q 這個不覺悟的落後農民形象中。所謂「精神勝利法」,簡言之,就是用精神
- 日本曾經有「臺灣賣卻論」的想法,因為當時日本每年對臺灣的財政負擔(每年七百萬圓的補助金),使日本輿論認為臺灣殖民地對於日本是一種「奢侈」,請問:這樣的言論出現在日本治臺的何時?(A)1895年
- 1913 年的一份文件:「民國肇造以來,凡吾國民,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暗殺元勳;弁髦(漠視)約法,而擅借巨款。……近復盛暑興師,蹂躪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讎,實屬有負國民之委託。我
- 有關甲午戰爭的意義與影響,正確的是? (A)孫文在甲午戰爭前夕,曾上書李鴻章但無回應 (B)甲午戰爭引發清朝第一次知識分子的請願運動,即「公車上書」 (C)甲午戰敗後,日本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