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2.右圖為某植物莖橫切面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細胞分裂會使莖加粗
(B)土壤中的肥料主要是由甲運送
(C)物質在丙內的運送方向為由上往下
(D)開花時,根儲藏的養分是由丙運送至花芽。

(A)乙細胞分裂會使莖加粗
(B)土壤中的肥料主要是由甲運送
(C)物質在丙內的運送方向為由上往下
(D)開花時,根儲藏的養分是由丙運送至花芽。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47761
統計:A(30),B(12),C(6),D(14),E(0)
內容推薦
- 請配合下列各個地點,填入適當的代號:A.官墾B.軍屯C.安平D.赤崁E.民墾( )(1)臺南縣左鎮。
- )(5)臺中國姓井
- 小雯利用電池、安培計和伏特計等器材,測量甲和乙二條不同電阻線兩端的電壓及通過電阻線的電流,實驗裝置電路如右圖,她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根據此表,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項 目甲電阻線乙電阻線電源供應
- ( )(3)根據鄭成功的言論,其攻取臺灣的原因,何人的說法較不適當? (A)英琪:「臺灣人口眾多,可提供人力生產軍糧。」 (B)勝彥:「臺灣土地肥沃,糧食充裕。」 (C)雯娟:「臺灣可收取稅額
- 住宅區之有效採光面積,其水平距離與垂直距離之比,不得小於(A)1/3(B)1/4(C)1/5(D)1/10。
- ( )(5)曾與鄭氏政權簽訂通商協議的國家。
- ( )(4)臺南永華宮。(。
- 取游標卡尺本尺的 19 ㎜,在游尺上分為 20 等分時,則該游標卡尺的最小讀數為 (A)0.01(B)0.02(C)0.05(D)0.10 ㎜。
- ( )(2)從鄭成功「我欲平克臺灣,以為根本之地……然後東征西討」的言論中,我們可以了解鄭成功攻克臺灣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A)防禦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B)移民開墾臺灣 (C)據地為王獨立建
- 鄭成功在中國大陸軍事形勢不利的情形下,決定以何處作為反清復明的大本營?
內容推薦
- ( )(2)承天府。
- ( )(2)文中提到的「紅夷」,是指哪一國人?(A)荷蘭人 (B)西班牙人 (C)日本人 (D)滿清人。
- 兩個電阻器並聯使用,其總電阻為 5Ω,若其中一個電阻為 10Ω,則另外一個電阻為(A)5Ω(B)10Ω(C)20Ω(D)30Ω。
- ( )(2)與荷蘭在東南亞的貿易處於競爭狀態,因此選擇與鄭氏建立合作關係。
- ( )(3)何廷斌是向何人獻計攻取此地? (A)鄭芝龍 (B)鄭成功 (C)鄭經 (D)鄭克塽。
- 以區域界線方法表示管路圖,下列說明何者錯?(A)須有指北標(B)區域界線用中心線繪製(C)須指明方向及位置(D)區域界線須用粗鏈線。
- 鄭經時期,在文教建設方面,接受____的建議,在臺南市內興建臺灣首座____,並實行____。
- 鄭氏治臺時期,部分來臺文人在民間推廣教育,其中以____最為著名。
- 鄭氏時期的____是實行寓兵於農政策,即派遣軍隊駐紮各地,並在當地進行農耕,農暇時從事軍事訓練,發生戰爭時則直接投入作戰。
- 西元 1644 年,清軍占領北京,鄭成功以____、____為根據地,繼續抗清;後鄭成功以臺灣為____的大本營。
- 清軍攻入北京後,明朝遺臣在南方陸續擁立數位宗室為王,繼續反抗,史稱____。
- 由於____人被逐出臺灣後,轉而與清政府合作,共同對付鄭氏政權。
- 鄭經時期改東都為____,天興、萬年縣該稱為____,又在臺灣南北二路增設____。其典章制度大體繼承____朝。
- 鄭成功領有臺灣後,改赤崁地方(今臺南市)為____,設置一府二縣,改熱蘭遮城為____鎮。
- 右圖非反相放大器線路,OP運算放大器開回路增益Aυ=104,依負回授理論,AVf =AV/(1+βAV),試求該放大器開回路增益AV為何? (A) 7865 (B) 8071(C) 8254
- 銑床主軸孔之錐度為 (A)1/24(B)7/24(C)9/24(D)15/25。
- 西元 1661 年,鄭成功先到達____,再從____登陸,包圍攻打荷蘭人。
- 技能檢定代號 T2 中之"T"是表示(A)薄板(B)厚板(C)薄管(D)厚管。
- 鄭氏經營臺灣時非常重視拓墾的發展,當時的拓墾方式主要分為____、____與____三類。
- 右圖 表示(A)釋壓閥(B)安全閥(C)減壓閥(D)三角閥。
- 如只考慮銲接效率及外觀,則採用(A)前進式(B)後退式(C)間跳式(D)交互式 熔填順序較佳。
- 鄭經利用中國大陸發生三藩之亂,趁機出兵攻占____南部、____東部,但由於作戰失利,再度撤回臺灣。
- 技能檢定代號 T2 中之"2"是表示(A)有墊板(B)無墊板(C)有襯環(D)無襯環。
- 鄭氏治臺時期,清政府對臺灣施行____政策,鄭氏則利用海上的優勢,與中國大陸進行____貿易。
- 較能節省銲線的熔填順序是(A)前進式(B)後退式(C)間跳式(D)交互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