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下列文句的相互呼應,何者正確
(A)「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與「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互相呼應
(B)「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與「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互相呼應
(C)「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與「甘其食,美其服」互相呼應
(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與「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互相呼應。
(A)「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與「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互相呼應
(B)「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與「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互相呼應
(C)「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與「甘其食,美其服」互相呼應
(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與「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互相呼應。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質量分別為m1=3kg、m2=4kg之兩木塊,與無質量的兩滑輪相連,如右圖所示。a1與aT1與T2,分別為m1與m2之加速度、繩子張力(設系統均無摩擦,取g值為10m/s2)則下列敘述哪些正
- 某生至野外進行地質調查,他於某處朝正北方見到如圖(十一)的地層垂直剖面,下列哪一選項為該地質構造名稱及最可能的形成機制?(圖中地層1年代最老,地層3年代最新。)(A)向斜構造,受到東西向應力的擠
- 設Γ : = 1,下列敘述哪些是正確的?(A)Γ表橢圓時,t > (B)Γ表長軸在x軸上之橢圓時,2 < t < (C)Γ表雙曲線時,t < 1或t > 3
- 關於儒、道二家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儒、道二家並稱戰國時期二大顯學 (B)儒家經典代表是《論語》、《孟子》,道家則是《老子》、《莊子》 (C)儒家主張無為而治,道家則是講人文化成 (D)儒
- 設 ,則 A6 = (4)
- 氣象局測出在20小時期間,颱風中心的位置由恆春東南方400公里直線移動到恆春南15°西的200公里處,颱風移動的平均速度為每小時公里且,求數對(a,b)= 16 。
- 「風至,硫氣甚惡。」「惡」之字音與下列何者相同 (A)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B)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C)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D)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一、在國際關係理論中,有所謂「攻勢現實主義」,亦有謂「守勢現實主義」,請問:此兩種論點主要內容與差異何在?又,請試以個人觀點陳述,前述何種論點較能解釋近期中共對外行為?(25 分)
- 2005年5月報章出現玉山變高了的消息,之前的舊數據為1978年測定的3952公尺,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後測出的數據為3978公尺,請問下列哪一項推論最合理?(A)因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
- 【題組】(4)找出最佳解。(3分)
內容推薦
- 一、使用者介面評估常見的方法有啟發性評估(heuristic evaluation)、演練評估(walkthrough evaluation),請說明之。(25 分)
- 【題組】承上題,下列有關此斷層的活動特性與降雨量關係,何者正確? (A)無論降雨量多寡,該斷層均有潛移現象(B)斷層潛移速率與降雨量變化無明顯關聯(C)斷層潛移速率2000年8月時比2000年
- 〈在迷宮中仰望星斗〉一文的寫作特色有哪些 (A)以暢快凌厲的氣勢,直接批判現今臺灣政治弊端 (B)以具體事物表達抽象思維,文字精鍊 (C)以歷史文化的脈絡入文,增加深度廣度 (D)善用舉例,表達
- 「象徵」是借用具體的東西比喻抽象的東西,飲食寫作在所謂抽象化的過程中,象徵意味與通過形象的感染產生不同的聯想、理解和感受,使單純的食物含蘊多元的意義,其中所寄託的哲理更擴大飲食的空間。如以「落花
- 余光中自承是藝術的「多妻(棲)主義者」,詩、散文、翻譯、評論皆所擅長。他有本著作取名為《左手的繆思》,正是借代他的哪一類作品 (A)詩 (B)散文 (C)翻譯 (D)評論。
- 【題組】(2)若 上之正射影為 (x,y) ,求x+y=____________ .
- 【題組】承27題,在測量期間, 該斷層的潛移活動所造成的地表位移量平均約為何?(A)5公厘∕年(B)15公厘∕年 (C)30公厘∕年 (D)55公厘∕年
- 〈耶穌受難圖〉與杜熊的家人遺像並列,有何意義 (A)透露原住民的宗教信仰 (B)耶穌為世人而犧牲,令人崇敬,被推為救世主 (C)杜熊的家人是暴力結構下的犧牲品,他們的遭遇令人感到荒謬而悲慘 (D
- 由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悲秋成了文人藉以抒傷悲之情的媒介,但其中不乏詠嘆秋之美好的作品,下列何者屬之?(A)萬里悲秋常坐客,百年多病獨登臺(B)寂寞梧桐,深院鎖清
- (甲)萬物作焉而不「辭」(乙)莫「辭」更坐彈一曲(丙)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戊)「辭」不達意。以上「辭」之字義共有幾種 (A)五 (B)四 (C)三 (D)
- 民國七十三年龍應台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推出「野火集」專欄,其取名「野」、「火」之意為何 (A)「野」:野蠻,以諷刺臺灣弊病、汙濁,一如野蠻未開化的社會;「火」:取其「憤怒」 (B)「野」:取
- 以下為各種探測地球的各種方式:(甲)空載光達、(乙)磁力測勘、(丙)重力測勘、(丁)GPS、(戊)水準(高程)測量、(己)鑽井探勘、(庚)地表變形精密測量、(辛)震波測勘。主要需在地表進行測量
- 下列有關〈北投硫穴記〉的敘述,何者正確 (A)選自《裨海紀遊》,篇名是作者自訂 (B)記敘作者親探硫穴時目睹的景觀 (C)本文所記的硫穴,即今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硫磺谷地區 (D)今日陽明山硫磺谷地
- 「孟子是□□時期偉大的思想家,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相傳受業於□□的門人,後人尊之為□□。」以上□□中依序應填入 (A)春秋、子張、亞聖 (B)戰國、子思、亞聖 (C)先秦、子思、
- 「行不言之教」,句中「言」之義為 (A)責備 (B)著述 (C)發號施令 (D)啟發教導。
- (甲)「繆」學(乙)《左手的「繆」思》(丙)秦「繆」公(丁)山川相「繆」(戊)未雨綢「繆」(己)豈有他「繆」巧。以上「繆」字讀音相同的有 (A)(甲)(乙)(己) (B)(丙)(丁)(己) (C
- 【題組】承上題,下列選項中,可以遙測方式進行測量者為 (A)甲丁 (B)乙己 (C)丙辛 (D)戊庚
- 關於郁永河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字滄浪,浙江仁和人 (B)被朝廷流放至臺灣採硫 (C)費時半年多,採硫成功,返閩復命 (D)其詩富有寫實精神 (E)〈臺灣竹枝詞〉寫原住民風俗習慣。
- 若雙曲線上有一弦,其中點為(-1,2),求此弦方程式 _________。
- 「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其意為 (A)聖人知止不殆 (B)聖人謙下,而後能統治人民 (C)聖人功成弗居 (D)聖人不積。
- 「我為這個家庭,為這個少數民族,還為我的祖先來開拓臺灣,所構成的結構暴力等等雜亂的情緒,在心裡喃喃叫天。」文中「結構暴力」意謂 (A)人口眾多的族群欺壓人口數少的族群 (B)以膚色區分優劣人種 (
- 【題組】承30題,下列選項中,可以測量地表起伏者為 (A)甲乙己 (B)丙己辛 (C)甲庚辛 (D)甲丁戊
- 關於余光中和鄭愁予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均為軍人子弟,童年時隨著家庭遷徙大江南北 (B)均在臺灣完成大專學業,而後負笈美國深造 (C)在新詩的創作與評論,均是齊頭並進,量多而質精 (D
- 下列哪一「後」字為動詞 (A)苟為「後」義而先利 (B)驅騁田獵,「後」車千乘 (C)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 (D)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與下列哪一句話相呼應 (A)美言不信 (B)聖人不積 (C)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D)萬物作焉而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