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有關我國目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依據國中畢業生之性向、能力和興趣,提供升學的分流選擇
(B)分兩階段,國中小階段依據「教育基本法」,高中職階段依據「高中教育法」規定辦理
(C)採均一原則,依據「強迫入學條例」,提供普及、公辦、免學費、強迫入學之國民教育機會
(D)以免試入學為主,但仍保留多種招生方式,104年度起先辦理特色招生,再依會考成績申請免試分發
(A)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依據國中畢業生之性向、能力和興趣,提供升學的分流選擇
(B)分兩階段,國中小階段依據「教育基本法」,高中職階段依據「高中教育法」規定辦理
(C)採均一原則,依據「強迫入學條例」,提供普及、公辦、免學費、強迫入學之國民教育機會
(D)以免試入學為主,但仍保留多種招生方式,104年度起先辦理特色招生,再依會考成績申請免試分發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00525
統計:A(3662),B(372),C(272),D(179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2012/4/25【公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七大面向、二十九個方案....
內容推薦
- 下列做法何者較能彰顯學校教育的選擇功能?(A)辦理校慶園遊會 (B)營造友善校園文化(C)發展學校特色課程(D)數理資優班招生考試
- 楊老師覺得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教師角色中「授業與解惑」的部分,逐漸被網際網路所取代,因此,她的教學越來越著重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網路,搜尋知識、解決 問題。楊老師的教學最符合下列何種教師哲學觀?(
- 方老師教數學,她一週以一個單元為範圍,要學生每天花20分鐘做3~4題數學題目。方老師的做法,較符合下列何種原理?(A)分散練習(B)集中練習(C)過度學習(D)自主學習
- 黃校長認為課程領導能帶動學校教師和協助學生學習。他以學生與家長為中心,兼顧學校運作過程並評估成果。課程與教學活動需全校積極參與,同時建立學校相關資料庫,並持續改進與檢討學校經營績效,朝向有效能學
- 吳老師帶著同學一起訂定班級公約。在討論過程中,吳老師告訴學生「該如何做」, 而不是告訴他「不可以做些什麼」。此種作法最符合下列何種班規建立原則?(A)班規與學校校規相互配合符應(B)考慮學生的身心
- 李大華與王志明是小學同班同學。大華的父母皆為企業公司高階主管,志明的父母則從事底層的勞動工作。大華大學畢業在某企業公司上班,而志明國中畢業後就不再 繼續升學,一直都在各建築工地打零工。下列何者最
- 下列何者是最符合批判理論的教育主張?(A)師生的溝通須符合可理解性、真實性、正當性、真誠性的規準(B)教師宜鼓勵學生時常抱持懷疑的態度,以掌握永恆不變的真理(C)教育應依循資本主義的市場邏輯,以
- 有關直接教學法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A)提問時要給學生候答時間(B)隨時檢核學生的了解程度(C)提供給學生示範和練習的經驗(D)在課程結束時才說明學習目標或結果
- 「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針對 十五歲學生進行評量,在國際上產生很大的影響。此一方案係由下列
- 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之內涵,下列何者正確?(A)家長不宜參與或督導學生之有效學習(B)固定的教學與評量方式,有利於輔導學生適性學習(C)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時機,分為期初、期中
內容推薦
- 某校訓導處設置於學校的中心位置,可以一目瞭然看到各班教室內學生的活動。這種設計所隱含的訓育觀,與下列哪一位學者所提出的理念相近?(A)史金納(B. Skinner)的操作制約論(B)傅柯(M.
- 下列何者的主張認為,個人或家庭的背景或品味是造成社會不平等的重要因素?(A)衛里斯(P. Willis)的文化創生(B)布迪爾(P. Bourdieu)的文化資本(C)涂爾幹(E. Durkhe
- 「幾位海洋教育學家、國小教師以及環保團體代表共同組成委員會,討論學生當前應學習的海洋教育內容,並建議教育部將其納入學校課程。」前述建議的課程屬於下列何者?(A)理想課程(B)正式課程(C)知覺課程
- 在「基隆廟口小吃地圖」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讓學生透過訪談、踏察、資料蒐集等行動進行學習,最後彙整學習結果,進行報告。此作法較屬於下列何者?(A)精熟學習 (B)交互學習(C)專題導向學習 (D)批判
- 某節目要求參賽者在限定時間內記下10組密碼,可得高額獎金。該節目的設計比較不符合訊息處理理論的哪項特徵?(A)短期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B)感官收入訊息須注意力處理(C)程序性記憶保留的時間較長(
- 關於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做法,下列何者錯誤?(A)道德教育的實踐可結合情意教育與美感教育(B)權利倫理主要重視個人在人格修養上追求卓越(C)學生品德表現不佳的可能原因之一是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
- 由於資源分配上的差異,教育機會可能產生水平不均等和垂直不均等的問題。下列 何者可能造成垂直不均等?(A)公立學校學雜費較私立學校低(B)在教育預算中調高高等教育經費(C)地方政府關閉或合併偏遠地
- 上述師生對話中,最後獲得的公平觀念較符合以下哪一種原則?(A)分配性正義(B)補償性正義(C)需求的正義(D)報酬的正義
- 在小學教育階段命名為「基礎學校」,修業年限以四年為主的國家是下列何者?(A)德國(B)美國(C)法國(D)英國
- 張老師主張學校應該將當前社會中具共識性的價值體系教給學生,以維持社會運作的穩定發展。張老師所持的理論取向較偏何種學派之觀點?(A)衝突論(B)解釋論(C)結構功能論(D)社會建構論
- 教育行政體系分為中央、大學區及地方等三級,其中大學區是專為教育行政劃分的 區域,與普通行政完全分立,不受該區普通行政干預的國家是下列何者?(A)德國(B)英國(C)美國(D)法國
- 辛老師主張打破科目之間的界線來教學,並且與學生建立較為平等的關係。根據伯恩斯坦(B. Bernstein)對類別(classification)與架構(framing)的觀點,辛老師的理念較屬於
- 教師進行社會領域臺灣原住民文化單元的教學時,同時也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介紹原住民的舞蹈和歌謠。此種課程組織方式屬於下列何者?(A)核心課程(B)相關課程(C)融合課程(D)廣域課程
- 國民小學教師員額編制依「國民教育法」之規定,需要專任輔導教師員額,依班級數多寡而決定,下列何者正確?(A)7班以上者,置1人(B)12班以上者,置1人(C)24班以上者,置1人(D)36班以上者
- 張老師會考慮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安排適宜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這種做法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隱喻所提倡的教學方式?(A)教育即塑造(B)教育即接生(C)教育即生長(D)教育即雕刻
- 王老師覺得學生很調皮,上課時常搗蛋。例如:今天上課時,他轉身寫黑板,小雄投擲紙飛機,讓全班哄堂大笑。如果你是王老師,列舉兩種可能的處理策略,並說明其理論依據。
- 依「原住民族教育法」之規定,原住民族教育法所稱之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在中央為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花蓮縣的主管機關為下列何者?(A)花蓮縣政府 (B)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C)花蓮縣政府原住民
- 下列何者較不屬於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A)教師努力使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貢獻(B)教師將學習活動成敗連結到團體的榮辱(C)教師安排能力相近的成員組成同一小組(D)教師對已經將問題解決的小組給予認可
- 有關教科書選用評分表的訂定,下列何者較為適切?(A)評分表中的各規準項目,宜進行加權處理(B)評分表中不宜納入物理、出版屬性的指標(C)訂定一個各領域教科書評選通用的評分表(D)評分表應以文字描
-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其目的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 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其評鑑方式採下列何者?(A)形成性評鑑 (B)總結性評鑑(C)績效導向評鑑 (D)教師分級
- 陳老師自編測驗並進行試題分析後,發現某一題的難度指標值P = .95。下列有關此題難易度的敘述,何者正確?(A)過於簡單(B)難度適中(C)過於困難(D)無法判斷
- 下列哪一個課程目標,較著重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A)認識各個傳統節慶的應景食物(B)說出不同族群傳統節慶的差異(C)規劃一個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D)提出傳統節慶因應現代生活而做的調整
- 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下列何種作法最能體現「閱讀理解策略融入領域教學」的精神?(A)每週安排一節課,到圖書室自由選讀(B)配合教育部規劃,推動「晨讀15分鐘」(C)設置「班級圖書角」,運用彈性學
- 張老師採用腦力激盪法,引導學生討論校慶園遊會的設攤計畫。下列作法何者較不適切?(A)為便於彙整意見,分組討論結束前應依據各種意見的可行性,予以篩檢(B)討論前充分說明園遊會設攤的規範和班級討論的
- 試說明族群偏見(ethnic prejudice)的意涵,並列舉出三個課程教材中族群偏見的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