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黽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常 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 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東都者,號千有餘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其 池塘竹樹,兵車蹂蹴,廢而爲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爲灰燼,與唐共滅而俱亡者,無餘處矣。 予故嘗曰:「園囿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候於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於園囿之興廢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 豈徒然哉?嗚呼!公卿大夫,方進於朝,放乎一己之私,自爲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 唐之末路是已。 (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後〉)34.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
(A)洛陽地勢險要,勸誡為政者應重視當地建設
(B)勸誡當官的人,不要只顧及自己的私欲
(C)說明國家敗壞是從洛陽開始,為政者宜以小見大
(D)說明自己志向遠大,不會侷限在小小園林之中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