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明清大眾文化的出現,以茶館、小說、戲劇等形式出現,也與學術思想的解放有關。這歸功於哪一學派提倡「百姓日用之道」,追隨者大多為「愚夫愚婦」、「販夫走卒」的平民化走向?
(A)程朱理學
(B)陽明心學
(C)考據學
(D)經世致用之學。
(A)程朱理學
(B)陽明心學
(C)考據學
(D)經世致用之學。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 )中國考古學家徐旭生在西元1959年於豫西發現的夏王朝晚期的都城遺址,包括宮殿基址、鑄銅遺址、平民居住遺址、陶窯、墓葬和窟穴等。請問:這是哪一個文化遺址? (A)半坡遺址 (B)二里頭遺址 (
- 清朝在17世紀最早和外國簽訂的調約為何?哪一國哪個條約?(A)俄國;〈尼布楚條約〉(B)俄國;〈璦琿條約〉(C)日本;〈北京條約〉 (D)哈蕯克;〈恰克圖條約〉。
- 【題組】請問:若將此段資料拿來使用,對以下哪個研究主題『沒有』幫助?(A)中國學者如何看台灣(B)流行文化與經濟的關係(C)兩岸茶藝流行與民族信心的關係(D)台灣與中國茶館興起的差異性。
- 有份文件是格式化的日記本,其內容記載每天道德生活實踐上的功與過,這是什麼文件? (A) 鄉約 (B) 社學 (C) 功過格 (D) 講論的主題。
- 南宋時期,社會貧富懸殊,但未發生大規模動亂,農村反而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其主要的原因為何? (A) 梯田、湖田的推廣,使多餘的糧食可販賣至各地 (B) 儒者社團與慈善事業的興辦 (C) 科舉公平競
- 《鳳山縣志‧祀典志》記載:「□□無專祭,而水旱、疾疫必禱之,致敬、宿齋必告之,故立之廟,使神有所憑依也。」請問:□□是指哪一位神明? (A)觀音 (B)土地公 (C)王爺 (D)城隍。
- 社會階層是指社會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階層,如貴族、奴隸等;社會流動是指不同階層出身者可以因為後天因素而轉換成另一個階層,如平民可以因為努力而變成官員。社會流動變大的意思是不同階層出身的人轉換另一
- 【題組】根據作者的結論,有助於你認識台灣茶館的哪個部分?(A)1970 年代經濟起飛後的休閒活動之一(B)台灣經濟於 1980 年代後復甦帶動茶館興盛(C)政府刻意提倡,希望振興民族自信心(D
- 某個時代,有人主張學問要自有心得:讀孔子之書,必須與自己的經驗相印證;如果心中不以為然,那麼,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認就是對的。這種思想觀念傳播甚廣,知識界於是出現了不少特立獨行之士。這最可能是
- 「聲色的由來,發自人的情和性,難道可以勉強得來嗎?所以只要自然的發於情、性,自然就會合乎禮義,而不是在情、性之外,另外用禮義制止。」以上言論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贄,當時他被視為異端,其思想自認為是
內容推薦
- 中國某朝時,□□宣稱太上老君親臨嵩山授予他「天師之位」,賜《雲中音誦新科之戒》二十卷,傳授導引服氣口訣諸法。該朝皇帝因此令他清整道教,除去偽法,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請問:□□應是何人
- *以下是關於上古史的敘述:「魯國,姬姓,始封在河南魯山,……後遷至山東曲阜。……燕,召伯之後。原封地在河南郾城。……後召公經營北方,徙國河北玉田,又再徙薊丘。……呂,姜姓大國,移河南南陽附近,後徙魯之
- 明華園歌仔戲團能夠從野台走入國家戲院,而雲門舞集又從國家劇院走出到民間。這些轉變,大約在哪一種思潮崛起時發生?(A)反共抗俄(B)懷念故國河山(C)意識流(D)本土意識。
- 台北故宮所藏的《清明上河圖》,於 1736 年畫成,多了踏青、表演等娛樂活動,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請問對於歷史學者來說,此院本的畫作應如何看待?(A)不具宋朝風格,毫無價值可言(B)正好
-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學茍知本,六經皆我註腳」,這是下列那一理學家的思想? (A) 周敦頤 (B) 程 頤 (C) 朱熹 (D) 陸九淵 。
- 有學者指出「聖索菲亞大教堂」見證了兩個帝國的繁榮,請問是那兩個帝國? (A)查理曼帝國、法蘭克帝國(B)法蘭克帝國、東羅馬帝國 (C)東羅馬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D)大食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
- 有關於劉邦的記載,司馬遷《史記》中描寫他流氓無賴、貪好酒色且為多疑詭詐之君;但也說他豁達大度、堅毅不拔、善於用人等等優點。班固《漢書》則概述堯至劉邦的世系傳衍,以此證明劉邦是古代聖賢帝王的後人
- 「瓦舍」:來時瓦合,去時瓦解,表示易聚易散。「勾欄」:古代大車車箱上的勾欄裝置。以上定義,說明哪些活動適合在瓦舍和勾欄進行?(A)文人茶會(B)說三國(C)鬥茶(D)禪茶。
- 劉銘傳的奏摺說:「全台物產,餉源所繫,實以茶、鹽、樟腦為大宗。釐金各局,台北較多。台南,陸路則阻大溪,水程則需泛海;公牘往返,動逾旬時,自係鞭長莫及。」請問這段文字可以佐證下列哪些說法?(A)
- 清廷攻打某地時申明:今宇內已靖,中外一家。真豪傑應識時務,希望能保境息兵。我方從此不必登岸,爾等不必薙髮、改易衣冠,稱臣入貢可也,不稱臣入貢亦可也。如此一來,則於世無患,於人無爭,而沿海生靈,
- 小連看到一幅文藝復興的繪畫,他寫下了四句評語,請問那一句評語是正確的? (A)此繪畫偏重宗教意涵的傳達 (B)畫家重視畫中人物神態的表現,以及情感的流露 (C)主題大都是宗教故事,較少考慮到光線
- 臺灣的行政區自古以來經過數次的變革,請問:由下列之圖(一)演變成圖(二)的關鍵為何? (A)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建立臺灣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 (B)鄭經繼位,從事政治改革 (C)清朝領有臺灣 (
- 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原先是歐洲最貧困的國家,由於取得金銀的管道受到阻礙,加上有限的貿易能力,葡萄牙除了依賴航海經驗,開發大西洋沿岸的資源,別無他法。幸而仰賴某位航海家的努力,真的讓葡萄牙找出一條新的
- 【題組】此政局造成了什麼影響? (A)削弱了王室的權威 (B)都城由鎬京移至雒邑 (C)諸侯間的兼併更加嚴重 (D)強化了黃河下游地區的控制。
- ( )在兩河流域,研究者發現約公元前八世紀的浮雕,上面留著鬍子、氣慨英勇的戰士、被刺穿的獅子和俘虜的行列的景象清晰可見。請問:這應是哪一個民族留下來的遺跡? (A)蘇美 (B)波斯 (C)亞述 (
- 西元1602年,陳第隨著明朝軍隊追擊倭寇,來到臺灣,次年他把在臺灣的見聞撰寫成《東番記》一書。請問:【題組】陳第當時追隨的明朝將領應是何人? (A)沈有容 (B)鄭成功 (C)施琅 (D)
- 某位神明原是釋迦牟尼座前弟子,其救苦救難的慈悲形象久為人所知,因此追隨祂的信徒眾多,已超出佛教的範圍,在中國已完全成為民間信仰。請問:這位神明為何? (A)降龍羅漢 (B)齊天大聖 (C)觀音菩
- ( )下列關於希伯來人歷史的陳述,何者符合史實? (A)亞伯拉罕占據巴勒斯坦,並完成統一建國 (B)亞伯拉罕建國以色列,是今日以色列國名的由來 (C)摩西帶領了希伯來人進入埃及 (D)加爾底亞人滅
-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大型宮殿,有些歷史學者推論:這個社會已粗具「國家」形態,極可能是文獻所載的夏代晚期王都。這些歷史學者的推論依據有那些?
- 身為戰國時代的儒家學者,那些主張應該符合其理念? (A)政治上:強調溫和改革,國君應該實施仁政 (B)經濟上:主張小國寡民,人民老死不相往來的小農經濟 (C)思想上:認為災異乃上天向國君示警,示
- 著名的《漢摩拉比法典》中有以下的規定:甲、如果一個人打瞎了一個自由民的眼睛, 他的眼睛也應該被打瞎。乙、如果一個人打瞎了一個佃農的眼睛, 則他應該支付一個銀幣。從這兩款規定我們知道古代的巴比倫
- 「至少在內心裏你們是良善的,有美德的,充滿了感情的。放縱你們自己,追隨你們的本能, 聽從自然本性,你自然就會做出對的事情。」這種立場,最能代表哪一種思想?(A)這是肯定自然感情的浪漫主義(B)
- 【題組】根據資料(一)所描述的史實,以下的解讀何者正確? (A)這段資料描述的是西班牙統治下的北臺灣 (B)這段資料描述的應該是明鄭統治下的北臺灣 (C)文中的「他們」所指的是中國官員 (D)文
- 從西元十三到十六世紀晚期,西歐經歷英法百年戰爭、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與戰爭。西歐各王國在政治演變上的普遍趨勢為何?(A)由封建政治走向君主專制 (B)由封建政治走向君主立憲(C)由君主專制走向君
- 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相似點是:甲、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乙、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強制干預經濟;丙、最主要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丁、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恢復農業 (A)甲乙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