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5. 十七世紀初,歐洲人來到東方貿易和傳教。請問:葡萄牙商船航向日本、中國船航向菲律賓,以及日本船航向南方的必經之路是哪裡?
(A)臺灣
(B)琉球群島
(C)爪哇島
(D)印度。
(A)臺灣
(B)琉球群島
(C)爪哇島
(D)印度。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69231
統計:A(20),B(4),C(1),D(1),E(0)
內容推薦
- 澎湖供奉媽祖的天后宮裡有一個石碑,碑上刻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文字,其中「紅毛番」是指哪一國家的人?(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蘭人(D)日本人。
- 荷蘭人向原住民傳揚基督教,除了傳教熱忱外,你認為應該還有下列哪一因素?(A)為了統治方便 (B)荷蘭人想將原住民同化為荷蘭人 (C)荷蘭人想要教導原住民,讓原住民過著現代化的生活 (D)荷蘭人
- 下列何者是最早占領臺灣的國家,其設立殖民地並加以經營? (A)日本人 (B)荷蘭人 (C)西班牙人 (D)法國人。
- 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臺灣至日本、中國及東南亞貿易都是個方便的地點,因此引起了歐洲強國的覬覦。請問:臺灣從第幾世紀開始進入國際競逐時代? (A)十五 世 紀 (B)十 六世 紀 (C)十七 世
- 明代為了防禦何人,曾力行海禁政策,目的就是要防止這些人入侵中國本土?(A)蒙古人 (B)海盜 (C)滿洲人 (D)流寇。
- 文獻記載:「番人習紅毛字者曰教冊,用鵝毛管削尖,注墨汁於筒,湛而橫書,由左而右……」此處所說的紅毛字是指哪一種文字? (A)新港文 (B)葡萄牙文(C)日文 (D)西班牙文。
- 日本政府嚴禁日本人到海外活動的原因為何? (A)日本實行鎖國政策 (B)海外治安不好 (C)海外的漁業收穫不多(D)擔心傳染病傳回日本。
- 西元 1624 年,歐洲的荷蘭人來到臺灣地區,首先占領臺灣的何處? (A)雞籠(B)滬尾 (C)臺南 (D)澎湖。
- 臺灣歷史報,記者大雄的報導:「十七世紀,臺灣曾經出現一種拼音文字,關於這種文字 (甲)是西班牙人統治臺灣留下來的,而且 (乙)平埔族曾經使用過這種文字,它是 (丙)使用羅馬字拼出原住民語言,這
- 下列關於古今地名的對照,何者正確?(A)大 員──基隆 (B)打 狗─ ─高 雄(C)雞籠──臺南 (D)滬尾──宜蘭。
內容推薦
- 最早占領臺灣北部,並在滬尾(今淡水)建築聖多明哥城的是哪一個國家? (A)荷蘭 (B)英國 (C)西班牙 (D)葡萄牙。
- 「發現王城──熱蘭遮城」的考古發掘,是考古學界的一大盛事。請問:熱蘭遮城是哪一個民族統治臺灣的見證?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日本人 (D)荷蘭人。
- 西班牙於西元 1626 年,占領臺灣的北部地區,發展對外貿易與傳教的工作。下列何者不是他們所占領的地區? (A)打狗(B)蛤仔難 (C)雞籠 (D)滬尾。
- 荷蘭人曾兩度占領澎湖,後來卻撤離轉往臺灣本島發展,原因為何? (A)臺灣本島較澎湖有發展潛力 (B)西班牙人占有臺灣北部,荷蘭不願落後 (C)澎湖是明朝版圖,遭遇明朝大軍驅逐,但是臺灣還不是明
- 關於荷蘭人占據臺灣時對待漢人的態度,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利用漢人大量開墾土地,但漢人須納稅才給予土地所有權 (B)為防止叛亂,嚴禁漢人私藏武器 (C)嚴禁漢人自由集會 (D)漢人可與原住
- 十七世紀荷蘭人最主要是基於哪一個理由,積極在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尼之間尋求據點? (A)為了海上探險 (B)為了繞行世界一周 (C)為了建設落後地區 (D)為了與東方貿易。
- 西元 1627 年,荷蘭人甘治士跟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從巴達維亞城到臺灣來,為了和新港社人民溝通,他用哪一種文字拼注新港語言? (A)西班牙文字(B)羅馬文字 (C)英文字 (D)希臘文字
- 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後,原本要發展對哪一個國家的貿易,其後因該國實施鎖國政策 而被 迫中斷? (A)英 國 (B)呂 宋(C)日本 (D)中國。
- 大石的學校舉辦認識臺灣的課外教學活動,探訪臺南的熱蘭遮城遺跡。大石到達該處,發現此城現在只剩下殘破的城牆了。請問:此城是哪一個國家在臺灣建立的? (A)英國 (B)法國 (C)荷蘭 (D)西班
- 荷蘭人在臺灣的經濟活動極為活躍,希望藉由臺灣作為國際貿易轉運站,與哪些地方發展貿易? (甲)中國大陸 (乙)南洋(丙)朝鮮 (丁)日本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 耀輝在《臺灣記略》一書中閱讀到一段文字:「西元 1652,土民郭懷一反……,戮於赤崁城,民被土番混殺。」請問:書中所記載的事件發生於哪一政權統治臺灣時? (A)日本 (B)葡萄牙 (C)荷蘭(
- 元代時,漢人稱臺灣為何者? (A)小琉球 (B)瑠求 (C)大員 (D)東番。
- 荷蘭人占領、統治臺灣有三十餘年的時間,最後在西元 1662 年被何人擊敗才退出臺灣? (A)鄭成功 (B)沈有容 (C)郭懷一 (D)韋麻郎。
- 西班牙曾在臺灣發展勢力,為何僅為時十餘年即退出? (A)鄭成功將其驅逐,西班牙只好退回菲律賓 (B)日本實施鎖國政策,使得對日貿易及傳教的目的未能達成 (C)沈有容將之擊退,西班牙在臺灣受到明
- 十六世紀末葉,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積極向海外擴張,明朝政府派兵進駐澎湖防衛,使得當時在中國東南沿海活動的海盜,由澎湖、金門轉向哪個地方,繼續發展? (A)臺灣 (B)福建 (C)南洋 (D)馬
- 3圖示為製茶過程中之何項步驟? (A)萎凋(B)攪拌(C)揉捻(D)篩分。
- 明代時,中國沿海活動的海盜起初以澎湖、金門作為走私與劫掠的據點,後因什麼原因轉移到臺灣? (A)明代政府派兵進駐澎湖 (B)澎湖缺乏資源 (C)明代實行海禁政策 (D)臺灣有豐富的資源。
- 荷蘭人對臺灣的統治方式,先採取武力鎮壓,再透過各社所選出來的何人,來達到行政控制的目的? (A)傳教士 (B)法老 (C)長老 (D)行政長官。
- 今日許多原住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追溯歷史,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哪兩個國家曾占領臺灣並傳教的影響? (A)英國、法國 (B)葡萄牙、西班牙 (C)荷蘭、西班牙 (D)西班牙、法國。
- 從前先民渡海來臺時,必須橫渡波濤洶湧的黑水溝(臺灣海峽),因此身為海上守護神的「媽祖」,便成為人們的心靈寄託。根據臺灣歷史的發展,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天后宮)建於何地? (A)淡水 (B)臺南
- 荷蘭人來到臺灣之前,在臺活動的有漢人、日本人及西班牙人,日本人與西班牙人之所以不敵荷蘭人的競爭,主要原因是什麼? (A)鄭芝龍向荷蘭人投降 (B)明朝的海禁政策 (C)明朝將臺灣讓給荷蘭人 (
- 明代實行海禁政策,不准百姓到海上活動的原因為何? (A)防備海盜 (B)防止發生暴亂 (C)解決食物的不足 (D)防止傳染病的蔓延。
- 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期曾有不少建設,其中興建於臺南安平的城鎮,為荷蘭人發號司令,統治臺灣的行政中心。請問:此城鎮當時是如何稱呼? (A)聖多明哥城(B)紅毛城 (C)聖薩爾瓦多城 (D)熱蘭遮城。
- 「臺灣」一詞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何時?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 安平追想曲中唱道:「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做遺記。伊是荷蘭的船醫……」從歌詞可知荷蘭人曾在臺灣留下足跡,其中提到「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做遺記」,這裡所說的金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