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精神生活的自然基礎是好奇心,而簡單的好奇心在動物中也可見到。智力需要警覺的好奇心,但它必定屬於某一類。鄉下人天黑後總愛透過窗帘向鄰舍窺測,這種好奇心沒有很高的價值。對於流言蜚語的普遍興趣不是為了求知慾所驅使,而是源於不良的動機—沒有人議論他人的隱德,只會議論他人的隱惡。因此私下的議論大都不真實,但又無人留意去澄清。議論鄰人的罪惡會使我們產生快感,所以我們不會去細查證據。正當的好奇心源於真正的求知慾。被帶到一個陌生房間裡的貓也許會去嗅嗅每個角落和每件家具,這就是正當而純樸的好奇心。當平時鎖著的抽屜或櫥櫃打開給孩子們看時,他們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也是正當的好奇心。動物、機器、雷雨,以及各種手工勞動都能引起兒童的好奇心,他們對知識的渴望能使最有理智的成年人感到慚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衝動不斷減弱,終至對一切生疏的事物一概厭煩,毫無認識的慾望。到了這一階段,人們就會說,國家每下愈況,「一切都不是我年輕時的樣子了」。其實和當年不一樣的是說話者的好奇心。也許可以說,好奇心一死,活躍的智力也就終止了。有關好奇心的看法,下列何者非本文之意?
9.
(A)議論他人私德,甚至隱善揚惡的作法,是沒有意義的好奇心
(B)孩童對於外在世界感到好奇,正能引發他們努力學習的動機
(C)貓在陌生房間嗅聞角落和家具,動機是對知識的渴望與探求
(D)隨年齡增長,成年人好奇心減弱,也降低了他對學習的熱情與追尋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81917
統計:A(88),B(24),C(313),D(34),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