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古文中常見「通同字」。兩個字形雖相異,但互換使用時,意思不變。兩字可「通」的情況很多,如假借字:「早晚」的「早」 寫成「蚤」;如古今字:「莫春三月」的「莫」後來多以「暮」表示,是本字和後出字的關係。下列選項,屬於通同字關係的 有:(曱)「盍」各言爾志:「何」(乙)或師焉,或「不」焉:「否」(丙)「辟」人之士 :「僻」(丁)「為」除不潔者:「偽」(戊) 待「賈」而沽:「價」(己)句「讀」之不知:「逗」(庚)默而「識」之:「誌」(辛)君子不「齒」:「恥」°
(A)曱乙丙丁庚
(B) 乙丙丁戊辛
(C)乙丁戊己庚
(D)曱乙丁己辛。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133333
統計:A(3),B(5),C(2),D(4),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