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在國共雙方為搶奪日軍受降地區而衝突不斷時,美國派遣何人來中國調停雙方的衝突,並嘗試以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A)邱吉爾
(B)威爾遜
(C)馬歇爾
(D)羅斯福。
(A)邱吉爾
(B)威爾遜
(C)馬歇爾
(D)羅斯福。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中央政府撤退來臺以後,海峽兩岸經過將近四十年的分隔,直至何時,政府才開放兩岸直航? (A)民國 74 年 (B)民國 76 年 (C)民國 90 年 (D)民國 97 年。
- 食品包裝中,加入脫氧劑與乾燥劑的目的為何?(A)維持包裝盒的空間(B)減少包裝盒中氧氣與水氣的含量(C)將食物脫水使微生物不易繁殖(D)防止食品被外界微生物汙染
- 7)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主因為何?(A)忽視社會實際需要 (B)司馬光等守舊大臣的反對 (C)宋神宗表態不支持變法 (D)老百姓不願意配合。
- 有人認為,國民黨擁有強大的武力,卻在國共內戰中輸給共產黨,與其內部的腐敗有關。下列哪種情況,可能是當時國民黨所面對的問題? (A)「以鄉村包圍城市」策略失敗 (B)列強強迫簽署不平等條約 (C)
- 在國共內戰時,中共「以鄉村包圍城市」策略奏效,國軍在戰場上連連失利。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於首都發表建國演說,演說地點是下列哪個城市?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重
- 阿欣的父親跟隨國軍來臺許久,由於兩岸關係緊張,無法回中國探親;直到民國哪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政策,才完成他許久的心願? (A)60 (B)76(C)80 (D)90。
- 14)透過新航路的發現,更加速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其中西方傳教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請問:下列哪一個教派的貢獻最大? (A)路德教派 (B)長老教會 (C)耶穌會 (D)伊斯蘭教。
- 6) 燕王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叛亂,成功後即為明成祖。請問:下列哪一件事情與他在位時無關? (A)遷都於北京 (B)疏通大運河 (C)設立錦衣衛 (D)鄭和下西洋。
- 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紀,是西元2015年11月,海峽兩岸領導人在分治六十六年後,在新加波進行世紀性的首次會面。代表對岸的領導人為習近平,當時在位的總統是下列何者? (A)李登輝 (B)馬英九 (C
- 摩爾斯碼信號「─‧─‧(劃、點、劃、點)」,代表何信號?(A) Bravo(B) Charlie(C) Foxtrot(D) Papa
內容推薦
- 在正常情況下,下列何者摩擦力愈小愈好?(A)走路時,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B)滑雪時,滑雪板與雪地之間的摩擦力(C)使用工具時,手與工具把手之間的摩擦力(D)騎腳踏車煞車時,煞車板與輪子之間
- 民國 82 年,海基會與海協會進行對話,當中代表海協會出席的人為何? (A)陳雲林 (B)汪道涵(C)辜振甫 (D)江澤民。
- 西元1941年,由於日本發動了攻擊事件,攻擊了某國的軍事基地,使此國家加入這場戰爭中,與中國先後正式對日宣戰,並使歐亞兩地的戰場合流。請問:此國家應為下列何者?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 有一位中共領導人在一場演說中提到:「中國必須發展經濟,並以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為現代化建設目標,並開放私人企業……。」此為領導人應為何人? (A)胡錦濤 (B)習近平 (C)毛澤東 (D)鄧小
- 8)歐洲人抵達中國,開始海上絲路與哪一件史事有深切關係? (A)蒙古西征 (B)鄭和下西洋 (C)工業革命 (D)地理大發現。
- 15)蒙古崛起於大漠,是一支戰鬥力旺盛的民族。經過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南征北討,先後消滅東亞其他政權後,終於建立大一統帝國。請問:蒙古所消滅的國家,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金-遼-西夏 (
- 自民國 90 年起,我國政府開放金門與何地,成為兩岸直接通航的地點? (A)太平島 (B)小琉球(C)馬祖 (D)綠島。
- 9)京城失守,君臣奔逃在外,商議在何處定都的時候,大臣紛紛提出建議—張三:「願陛下定都巴蜀,留重臣鎮守江南,破敵人之計,回天下之心,是上策」李四:「東南形勢莫重於建康,實為中興根本,北望中原,常懷奮惕
- 16)阿吉說:「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故事中,我最有興趣的是有關武松打虎那一段」。」請問:你會建議她去圖書館借閱那一本書? (A)《西遊記》 (B)《水滸傳》 (C)《三國演義》 (D)《聊齋志異》。
- 阿智爺爺離開故鄉泉州 40 年後,終於可以回大陸探親;當時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主要和下列哪項史事有關? (A)宣布戒嚴 (B)終止動員戡亂時期(C)推動務實外交 (D)解除戒嚴。
- 10)當歐洲國家陸續來到東方的同時,請問:曾經統治過全臺的是哪一個國家? (A)德國 (B)葡萄牙 (C)荷蘭 (D)英國。
- 17)蒙古西征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國有哪些文物因蒙古西征而傳入西方?(甲)紙幣 (乙)造紙術 (丙)火藥 (丁)印刷術 (戊)醫學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
- 18)王大富是北宋時代的商人,關於他的生活敘述,下列何者可能正確?(A)開店生意興隆,每天都忙到深夜才打烊 (B)遇到商業糾紛,請所屬的商幫來解決 (C)販售當時最紅的商品,以番薯、玉米、花生為主 (
- 19)明清時期來到中國的傳教士中,何者曾經深受皇帝重視,並為其於北京設立教堂,為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奠下了基礎? (A)利瑪竇 (B)南懷仁 (C)湯若望 (D)徐光啟。
- 29)明清時期,通過科舉考試而擁有功名的人,享有哪些特權? (甲)享有免力役的特權 (乙)享有子孫參與科舉考試加分的特權 (丙)享有司法上的特權 (丁)享有「士紳」的稱呼。 (A)甲、乙、丙 (B)乙
- 20)一份歷史文告寫道:「自宋覆亡,北方外族入主中原,百年不到,天下大亂。我本是平民,被眾人推舉,率軍攻佔金陵(今南京),再北上驅逐胡虜。色目等雖為異族,但若衷心歸順,仍是中華子民。」以上敘述與下列哪
- 30)指南針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於宋元時代已被運用海上導航。請問:將指南針傳入歐洲的媒介是下列何民族?(A)突厥人 (B)蒙古人 (C)匈奴人 (D)阿拉伯人。
- 38)在中國的歷史上「宦官」的角色一直很特殊,甚至可以左右政局的發展,像明朝就因此導致政局衰敗而走上滅亡之路。請問:下列那一組的朝代也是因為宦官的因素而漸衰? (A)東漢、唐 (B)唐、清 (C)東漢
- 21)明清時期的文化交流後來中斷,使得中國落後西方一大截,請問:這是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時造成的情況?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慶。
- 31)「在位期間,內憂外患,為對抗反叛的女真,國庫空虛,幸有良臣輔佐,進行變法,勉強維持朝政」。文中所描述的應該是下列何者? (A)明太祖 (B)明惠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
- 47)明代 鄭和下西洋,請問「西洋」是指現今哪一地區呢﹖(A)南洋和大西洋(B)太平洋與印度洋(C)地中海和印度洋(D)南洋和印度洋。
- 39)下列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B)前後共出使七次 (C)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惠帝 (D)使明朝因此聲威遠播,吸引大西洋沿岸的國家前來朝貢。
- 22)曉晴如果想要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你會建議她看下列哪一本書呢?(A)夢溪筆談 (B)史記 (C)天工開物 (D)資治通鑑。
- 屏東客家居民為因應康熙年間發生的民變,成立六個營隊及七個巡營隊自保,後來「六隊」改名為「六堆」。請問:上文的民變應是下列何者?(A)戴潮春事件(B)朱一貴事件(C)林爽文事件 (D)郭懷一事件
- 31)「在位期間,內憂外患,為對抗反叛的女真,國庫空虛,幸有良臣輔佐,進行變法,勉強維持朝政」。文中所描述的應該是下列何者? (A)明太祖 (B)明惠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題組】32)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