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有一則對全臺的廣播說到:「本省光復一年餘以來的政治狀況是,陳長官在公開演講時說得如花似錦,說怎樣為人民服務,要怎樣謀民生的安定。但實際上,大小貪汙,互相搶奪接收敵產主,到處有之;弄文舞法,或倚藉武力欺壓人民者,比比皆是。人權不能得到保障,言論出版失去自由,財政破產,物價繼續騰貴,礦廠倒閉,農村日益衰微,失業者成群,無法營生者不可勝算,全省人民不堪其苦。因此次專賣局貪官汙吏之暴行,全省人民之不滿遂同時爆發……自二月二十七日到三月一日,軍警每天都開槍。」
(1)此篇應是發表於哪一年?
(1)此篇應是發表於哪一年?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清末名臣胡林翼,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太平天國之戰的後期,胡林翼一日巡視長江沿岸,正為敵消我長之勢而感欣慰之際,突然大喝一聲墜馬。江中一艘西洋新式火輪,逆流而上,其勢如飛,中國船舶無能望其項背
- 市舶司、邸店、飛錢等機構與制度的出現,具有何種意義? (A)顯示已有信用制度及股份公司 (B)顯示商人地位的提高 (C)顯示遠途販賣的日益發達 (D)標示著行業分工的精細 (E)代表著政府重視海
- 方程式 x+y+z+u=8 的非負整數解有幾組?(A)10 組。(B) 35 組。(C)70 組。(D)140 組。(E)165 組。
- 鄉土運動的崛起對臺灣的音樂、美術、文學產生哪些影響? (A)對當時臺灣的現狀展開批判,反對現代派文學,衝擊政治文化主流的意識型態 (B)此後鄉土文學因而與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同時成為文學主流
- 道光十四年(1834)英國派第一任商務監督來華,此項決議象徵的意義為何? (A)英國方面希望中英之間的貿易變為兩國「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國交平等」成為首要課題 (B)東印度公司在英國新
- 清朝咸豐年間,英、法兩國與中國發生戰爭,不久之後卻協助中國平定太平天國,這種行為,實際的目的是: (A)英法兩國為確保其從清廷處所獲得的既得利益 (B)英法兩國認為清廷較太平軍較占優勢,故支持優
- 下列關於宋朝手工業發展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絲織業以四川最為發達 (B)棉織業在福建、廣東最為發達 (C)景德鎮所燒製的瓷器已馳名中外 (D)絲織品的品質較唐朝的絲織品更佳 (E)已知使
- 資料:「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在兩個勝利者瓜分贓款的條件下,圓明園就大規模地遭了蹂躪。……把我們各大教堂的寶藏集攏在一起,也是抵不上東方這所龐大、輝煌的博物院
- 民國 60 年代後期以迄於今,在藝術發展方面出現了一些特色,請從以下諸事中選出可作為代表的例證? (A)繪畫題材展現本土化思考與素人藝術,如洪通的繪畫 (B)林懷民呼籲擺脫本土,以西式作曲、編舞
- 明、清是中國人口增長最快速的時期。面對人口問題,政府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A)康熙皇帝宣佈「滋生人丁永不加稅」 (B)強迫人民從寬鄉移往狹鄉 (C)鼓勵商人進口米糧 (D)開疆拓土,進行海外殖民
內容推薦
- 下列關於中國歷代移民的成因之敘述,何者正確? (A)先秦時期,黃河流域在氣候、雨量與土壤各方面,遠比不上溼熱的長江流域更適合人們的居住和耕種,因此無法吸引其他地區的人口遷入 (B)秦漢至元末期間
- 在中國歷史上,動亂常是影響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若以中國近代史為例,自哪一事件之後,地方勢力開始興起,中國長久處於動亂的局面,中央政府一直難以有效地掌控地方? (A)川楚教亂 (B)太平天國之亂
- (甲)傳教士可到內地遊歷傳教 (乙)保護天主教,恢復傳教士可到通商口岸傳教之權 (丙)任命傳教士為欽天監,制定時憲曆 (丁)傳教士可追還以前被沒收的教產,並可在內地購地建教堂。上述天主教在中國的
- 【題組】(2)陳長官是指何人?
- 【題組】黃春明的作品所反映的當時政治、經濟狀況應是如何? (A)正由戒嚴時期進入解嚴之際 (B)正以土地改革的基礎再推展農地重劃 (C)正式完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D)正從農業社會
- 南宋時期,許多江浙商人到福建泉州做生意。他們可能從事哪些貿易? (A)將江浙的食米運銷到泉州米行 (B)將江浙的棉布銷售給泉州布商 (C)將江浙的綢絹賣給泉州的海商 (D)將福建生產的瓷器運銷到
- 清高宗時,以海疆重地,不許外人來去自由,因而採行什麼政策? (A)斷絕海外互市 (B)朝貢貿易 (C)單口貿易(D)禁教政策。
- 以下關於太平天國發展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從廣東起事 (B)洪秀全自稱天王,此外也大封諸王 (C)曾經順利攻入北京城 (D)以武漢為首都。
- ( )下圖是一張二十世紀初的政治漫畫,圖中上方的人是史達林,從歷史知識判斷,這幅漫畫諷刺的是 (A) 新政的失敗 (B) 五年計畫的實況 (C) 共產國際的陰謀 (D) 二戰造成的傷害
- ◎白先勇曾描寫臺灣文學家的情況如下:「新一代的作者沒有機會接觸到較早時代的作品,因此魯迅、茅盾……的作品全遭封禁(一)……因此寫作生涯變成困苦又孤獨的奮鬥。與五四時代的作家完全相反,這些作家避過政府的
- 下列哪些人物是在南宋滅亡後,選擇出仕元朝的知識分子? (A)文天祥 (B)胡瑗 (C)劉因 (D)姚樞 (E)許衡。
- 清朝自十八世紀後期以後,開始陸續出現地方動亂,太平天國可說是其中規模最大者。太平天國和其他叛亂團體不同之處在於: (A)宗教惑眾 (B)組成分子完全不同 (C)提出了新的理論和制度 (D)反清思
- 南京條約開放五個港口通商,這五個港口分布在: (A)長江沿岸 (B)長江以北的沿海 (C)長江以南的沿海 (D)淮河沿岸。
- 【題組】(3)承上題,他擔任什麼職位?
- 【題組】根據(二)段文字來判斷,可知這些作家處於怎樣的時代背景? (A)二二八事件 (B)白色恐怖 (C)推行中國文化(D)解除戒嚴。
- 某個時期,有些人以說故事為業,居住在城市中。他們說故事的技巧高明,講述事情的經過曲折生動,描述人物的感情感人肺腑,受到聽眾的喜愛。他們說故事用的腳本稱為「話本」,對後來的文學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下
- 約翰與大衛是1820年代至中國經商的英國商人,在事業與生活上會有怎樣的遭遇? (A)誤觸法網則依中國法律處理 (B)可以搭乘粵漢鐵路至漢口視察業務 (C)可以攜眷泛舟珠江與桂江 (D)可以合法販
- 【題組】(4)「全省人民之不滿遂同時爆發…」這裡指的是什麼事件?
- 臺灣光復之初的「臺灣省行政長官」掌握哪些權力? (A)立法權 (B)行政權 (C)司法權 (D)調度軍、警 (E)徵用民間物資。
- 若你住在宋朝的城市之中,下列哪些敘述合於你的觀念或生活? (A)一大早可在家附近買肉或菜,晚上則有夜市可逛 (B)可至勾欄裡聽說書 (C)看到有錢的商人穿朱服紫,認為他僭禮越分,不懂得士庶之分
- 【題組】(5)承上題,為了緩和情勢,臺灣士紳組織哪一委員會與政府交涉?
- 有關臺灣經濟發展的敘述,有哪些是正確的? (A)早期的發展,得力於農業的奠基 (B)社會安定、工資低廉的有利條件日趨不再 (C)締造「經濟奇蹟」主要得利於國營企業 (D)農產品為當前外貿商品之大
- 如圖(二),1859~1871年間義大利統一過程示意圖,自領導中心開始,逐步納入領土的先後次序應是?【(甲)薩丁尼亞(乙)倫巴底(丙)兩西西里(丁)威尼西亞】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
- 【題組】(甲)採大規模機械化耕作 (乙)投入大量資金、技術、企業化經營 (丙)作物多在產地先進行初級加工後再出售 (丁)主要分布於人口稀少的高溫多雨區 (戊)大規模經營現金作物。以上哪些是此農
- 一份文件中寫道:「如果我們成功推翻、打倒和毀滅封建、受警察支配的、屬於地主的專制政權,那麼,你們的勝利將是全世界對抗暴政和資本鬥爭的導火線。」這份文件是應是在紀錄何人何時的呼籲?(A)1903,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