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臘月既望,館人奔告玉山見矣!時旁午,風靜無塵,四宇清澈。日與山射,晶瑩耀目,如雪、如冰、如飛瀑、如鋪練、如截肪。顧昔之命名者,弗取玉韞於石,生而素質,美在其中而光輝發越於外?臺北少石,獨萃兹山,山海之精,醞釀而象玉,不欲使人狎而玩之,宜於韜光而自匿也。山莊嚴瑰偉,三峰並列,大可盡護邑後諸山,而高出乎其半。中峰尤聳,旁二峰若翼乎其左右。二峰之凹,微間以青,注目瞪視,依然純白。俄而片雲飛墜中峰之頂,下垂及腰,橫斜入右,峰之三,頓失其二。游絲徐引諸左,自下而上,直與天接。雲薄於紙,三峰勾股摩盪,隱隱如紗籠香篆(註1)中。微風忽起,影散雲流,蕩歸烏有,皎潔光鮮,軒豁呈露。蓋瞬息間而變幻不一,開閉者再焉。過午,乃盡封之以去。(陳夢林〈望玉山記〉)註1:香篆,焚香時,煙縷曲折繚繞,有如篆文。
6.根據本文,作者看到日光照耀下的玉山晶瑩奪目,因而發想了許多譬喻。下列何者不是作者所提及的玉山譬喻?
(A)流雲
(B)凝脂
(C)飛瀑
(D)白絹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1),B(2),C(0),D(0),E(0)

內容推薦